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文中应用特征线法证明了一类具有年龄和加权的半线性实变种群系统解的具体形式,所得结果可为种群边界控制问题的实际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并推进了种群系统最优控制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一类具有尺度和加权的种群系统,利用特征线法导出系统的形式解,为该系统控制问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滨州学院学报》2022,(2):44-48
研究一类具有恐惧效应和半封闭捕获的Holling-Ⅱ类时滞捕食系统。以捕食者的妊娠时滞为分岔参数,推导出系统正平衡点的局部渐近稳定性和产生Hopf分岔的充分条件。最后,给出仿真示例验证所得结果的正确性,以及食饵种群和捕食者种群可供捕捞的比例对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一类三种群生态系统,通过伸缩变换法讨论三维系统正平衡点的局部渐稳定性,进一步得到三维系统正平衡态全局渐近稳定的一个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5.
<正>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之一的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能力大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估计。在生物试题中,涉及此方法的计算也比较多。如何更好地理解、记忆标志重捕法?现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巧释巧记的方法。1巧释——画出静态直观图形标志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的种群的活动范围内,先捕获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捕获,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从而估计种群密度。通过这个概念,可以看出,标志重捕法的重点在于"标志"和"重  相似文献   

6.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在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方面,都需要测定种群的密度。高中生物教材介绍了如何运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一、动物——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  相似文献   

7.
刘娟  李医民 《茂名学院学报》2011,21(3):70-72,82
在食饵种群具有常数收获率的生态系统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类捕食者种群、食饵种群同时具有收获率的微分生态系统,其中食饵种群、捕食者种群都具有密度制约。应用微分方程定性理论讨论了系统的平衡点,对平衡点的渐近稳定性做出了分析,得出:当给定参数满足一定条件时系统不存在极限环。利用Bendixson环域定理证明了该系统极限环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8.
王俊霞 《生物学教学》2005,30(11):51-52
实际研究中,不可能逐一计数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如何测定某物种的种群密度呢?常用的是取样调查法,即计数种群的一小部分,估计整个种群的密度。要测定某地的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取样调查法是标志重捕法。  相似文献   

9.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而种群密度调查则是构建种群数量变化模型的基础。种群密度调查就是指对被调查的种群数量进行统计,可以直接计数种群的每个个体,也可以采用估算的方法。后者又可以分为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等。笔者从教学实践角度出发,对高中生物学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种群密度调查问题进行归类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0.
用Pioncare切性曲线法及Dulac函数法讨论了一类食饵种群被开发的两种群捕食系统不存在极限环的充分条件,用Hopf分支方法及张芷芬唯一性定理证明了极限环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并对相应的生态学意义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