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8 毫秒
1.
早期安全依恋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期依恋对一个人的一生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主人探讨了早期安全依恋对儿童的智力,性格,情绪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以期引起父母及幼教工作者对儿童依恋的关注,培养儿童的安全依恋感,帮助儿童络生向更好的适应生存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陶琳瑾 《时代教育》2007,(9Z):153-154
随着我国离婚率的上升,许多研究都在寻找关怀离异家庭儿童的社会途径,力图使家庭离异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降到最低。本文从亲子依恋关系这个角度出发,阐述安全依恋的缺失是导致离异家庭儿童社会化不良的重要原因,而与儿童长时间相处的教师可以成为这种低安全性的亲子关系的依恋补偿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个体真实性问卷和大学生诚信价值观问卷,对43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都对个体的诚信价值观起负向预测作用,依恋回避的预测作用更强;安全型依恋者对诚信价值观的认同程度显著高于不安全型依恋者;个体真实性部分中介了依恋回避对诚信价值观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5.
依恋是人类的一种基本心理需求。婴幼儿依恋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心理安全需要。养育者应把握关键期,确保孩子形成良好的依恋,重视安全型依恋关系中养育者的特征,尊重婴儿的气质类型,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以此改善婴幼儿的依恋关系,提高其心理安全感,确保其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依恋类型 我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我国.孩子在0~3岁期间和妈妈之间形成的依恋关系有四种类型:安全依恋型、淡漠依恋型、缠人依恋型和混乱依恋型。安全依恋型的孩子喜欢与妈妈接触,但不需要紧随妈妈身边;他们喜欢活动、却不要妈妈参与;  相似文献   

7.
力军 《今日教育》2006,(9):40-40
依恋是指与父母或抚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早期的爱的关系。依恋具有生物学作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婴儿与父母的依恋关系确保了婴儿的生存。宝宝出生后,父母会守在宝宝的身边。一旦宝宝有什么需要,父母就会迅速给予必要的关照。依恋在宝宝成长的许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信任的建立,自身能力的获得以及人格的形成。[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对依恋问题的研究最初是从对母婴分离而造成的巨大影响的探讨开始的。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欧洲,孤儿院里的儿童数激增。这些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虽得到了身体的看护,但却明显表现出严重的心理障碍。英国的精神病学家约翰·鲍尔比在20世纪50年代初,接受世界卫生组织的委托,对此类儿童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亦即开创了研究儿童依恋问题的时代。直到60年代,约翰·鲍尔比对最初几年(0~2岁半)母婴依恋关系产生的机制、发展的阶段等问题作了多学科角度的研究,创建了儿童早期社会依恋理论框架。随后,玛丽·爱因斯沃斯等人发明了…  相似文献   

9.
依恋是一个个体与另一个个体在长期的交往中形成的一种强烈的、持久的情感联结。研究表明,早期依恋的性质深刻地影响着成年之后的人际关系和精神健康。本文主要以依恋的研究历史为线索综述依恋概念的提出、依恋形成发展理论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并简单提出在依恋研究领域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依恋在发展精神病理学方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依恋在发展精神病理学领域的研究情况。依恋的最初的研究就是看到了它在发展精神病理学上的危险性,在后来的陌生情境测验中,人们发现了两种重要的不安全依恋类型,探讨了不安全依恋的成因、不安全依恋与后期发展的关系。近几年,人们又发现了一种新的依恋类型,混乱型不安全依恋,这是一种最不安全的依恋类型。在依恋的高危儿童中,研究最多的是被虐待的儿童和母亲患有抑郁症的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他们更容易形成不安全依恋,尤其是混乱型不安全依恋。除了依恋本身的障碍,许多精神病理症状都与依恋方面的问题有关。从发展精神病理学的角度研究依恋,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揭示异常的经验与精神病理过程对儿童发展过程中阶段性的突出问题的影响,有助于人们回答有关正常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有益于对依恋问题的干预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不安全依恋的形成给儿童的健康发展及成人后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等各方面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并且因和各种心理疾病的形成有重要关联日益受到心理学界的关注。该研究从不安全依恋的定义、类型及测量方法、影响因素及对应的解决策略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多受管理者的青睐,对其针对性地激励下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则以马斯洛层次需要学说为理论基础,结合相关的心理学及社会文化学理论对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著名小说《潜鸟》中皮盖特的人生悲剧进行分析,论证了安全需要的功能机制,并从文学角度对安全需要的满足条件加以补充说明,从而阐明了依恋关系和社会文化对个体安全感获得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大学生依恋类型与抑郁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81名大学生进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测验。结果:1.大学生群体的依恋类型分布为安全型依恋类型占14.9%,惧怕型占41.3%,专注型和冷淡型分别为21.4%和22.4%。2.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在抑郁状况方面的差异显著,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安全型的抑郁状况显著低于其他三种类型,而其他类型之间的差异不显著。3.抑郁与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抑郁与成人依恋类型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依恋理论由鲍尔拜提出后相关研究深入展开,依恋学说成为研究亲子关系和恋爱关系的理论框架。依恋关系存在于各年龄段。养育质量、母爱缺乏与剥夺、婴儿气质、家庭氛围都是影响依恋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对国外成人依恋量表(Adult Attachment Scale,AAS)翻译后分两次对国内799名大学生施测,删除不合适的项目后检验其信效度,结果表明:修订的 AAS 分为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两个维度,依恋回避维度包括7个项目、依恋焦虑维度包括6个项目;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项目因子载荷在0.42~0.75之间,两个因素共可解释总体变异的45.23%;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各项拟合指数均较为理想;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两个维度的会聚效度、区分效度、效标效度、α系数、组合信度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修订的 AAS 能真实和稳定地测量大学生的成人依恋,可以作为评估工具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16.
对国外成人依恋量表(Adult Attachment Scale,AAS)翻译后分两次对国内799名大学生施测,删除不合适的项目后检验其信效度,结果表明:修订的AAS分为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两个维度,依恋回避维度包括7个项目、依恋焦虑维度包括6个项目;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项目因子载荷在0.42~0.75之间,两个因素共可解释总体变异的45.23%;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各项拟合指数均较为理想;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两个维度的会聚效度、区分效度、效标效度、α系数、组合信度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修订的AAS能真实和稳定地测量大学生的成人依恋,可以作为评估工具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提起"妈妈"一词,我们往往会联想到温暖、安全以及温馨的感觉.这是我们从小与妈妈相处所累积起来的亲密情感.心理学家把婴儿对抚养者(常常是妈妈)所产生的这种身体接近、情感亲近的心理倾向称为依恋.它是一种依附性的情感,通过这种依附性的情绪联系,可以让婴儿得到心理满足.  相似文献   

18.
亲人的丧失意味着依恋关系的中断。丧亲者的依恋类型影响悲伤辅导的效果,本文阐释了依恋的理论背景、依恋类型、内部工作模型、有关依恋的临床应用的论述和实证研究,为悲伤辅导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西方依恋理论研究的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方90年代依恋理论研究的争论;单一与多重依恋,陌生情境中“气质”与“母婴关系”的作用,母亲、父亲依恋的效果。依恋具有跨代传递性。依恋存在于同伴关系之中,对友谊会发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依恋是人类长期生物进化的结果,它伴随人的一生并对人际关系的建立、社会功能的表达和人格功能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安全的早期依恋关系直接影响个体成长过程中的人格完善过程,所以家长应该培养儿童安全型依恋关系。本文先介绍了依恋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接着介绍应该如何培养儿童的安全型依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