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SNS社交网站作为一种近些年出现的新型网站类型,其在国内外的发展都异常迅速。高校的校园SNS社交网站以本校的师生作为基础用户的聚合,能够更好的实现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的互联与拓展,这样能够很好的弥补商业性的校园SNS社交网站在建立用户强联系方面的不足。结合国内外SNS社交网站的现有发展经验和状况,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SNS社交网站在传播系统用户、传播内容、传播情景和传播动机等方面,都具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6,(3):158-160
详细介绍了社交化分享插件在学术期刊网站中的使用方法.利用社交化分享插件可以将学术期刊网站的网页、文字内容和图片等分享到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从而有助于学术期刊网站的传播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基于互联网Web2.0技术产生的社交网站平台在信息传播中具有同质性、相关性、平等性、互动性等特征,作为用户活跃度较高和针对性较强的社交网站,豆瓣网的品牌小站是企业和产品品牌传播的优质平台,探讨品牌在豆瓣小站的社交网络平台上的品牌传播策略,可为企业运用社交网络进行品牌的有效传播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社交网站是帮助用户建立社交关系的一种新型社交媒体,由于具有社交真实化、关系价值化、活动圈子化、传播病毒化、空间个性化等媒体特性,它目前成为了互联网上一个重要的知识扩散互联网。本文在对知识扩散概念理解,以及对知识扩散机制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基于社交网络和复杂网络的相关理论对社交网站中知识扩散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并从网络结构、人际关系、个体认知三个维度归纳和论证了影响社交网站中知识扩散的七个因素,分别是网络连结、网络形态、信任、合作、互惠、专业能力、价值观念,这对于基于社交网站媒介的知识传播和知识创新应用具有很好的指导,也为通过进一步量化研究社交网站的知识扩散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SNS(社交网络服务)是用于帮助人们建立社交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说,SNS网站能为师生构建学习交流的新平台。该文以学生大本营中"在线课堂"和"学习笔记"中的案例为例,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受众四个方面着手,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从直径、密度、中心性和结构洞四方面进行社会网络分析,总结并构建了基于SNS网站的教育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6.
基于SNS网站的品牌传播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SNS社交网站不仅吸引了广大网民的参与,更引来无数品牌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SNS社交网站的用户特点和传播特性,重点探讨基于SNS站点的品牌传播策略,并提出营销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晓琦 《文教资料》2013,(6):101-103
伴随互联网络的发展,SNS社交网站如今已经成为大学生网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改变了大学生传统的社交模式。本文以"人人网"为例,分析了SNS社交网站在大学生中的传播情况及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和弊端。同时指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主动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规范和引导大学生的网络社交,倾听大学生的心声,有机地将社交网站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社交网站(SNS)是Web2.0时代一个标志性的网络服务新模式。它以人为核心,以社会关系链为基础,利用诸如网络聊天(IM),交友,开博客、记日志,建相册,参与群组,玩SNS游戏,分享日记等活动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信息,创造内容,维系关系,培育感情。这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基于关联主义的理论观点,从技术维度、社会维度、知识维度三个方面探讨了学习型社交网站的创建应该遵循和坚守的创建理念和原则,其研究结果对促进社交网站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具有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SNS社交网站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受到普遍欢迎。这类网站作为辅导员履行职能的辅助手段之一,使网上人际传播理性化,有利于搭建平等和谐的交流平台,促使圈子内部联系密切,形成高校内新的公共空间,且具有强大的传播效果,同时能够建立对负面信息的制约机制,相对于其他辅导员工作网络平台的应用具有相对优势。  相似文献   

10.
从《开心农场》这款游戏的设计理念、运作平台和运营模式三方面入手分析出《开心农场》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并通过探析国内社交网站和国外社交网站对社交网络游戏不同的运营模式,找出国内社交网站在运营方式上所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交网络在全球的广泛传播,教育社交网站成为数字时代教育信息化的新应用。作为一种面向教育教学的社会性网络平台,教育社交网站整合学习过程中的技术要素和人际要素,契合数字时代学习的重要变革,可以提升学习者的网络交往能力和学习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结构上看,教育社交网站包含用户类型、关系特征、功能模块和学习活动四个构成要素;从类型上看,国内外教育社交网站与学校实体教育之间的关系存在网络-学校强关系、弱关系和综合三类。国内教育社交网站注重家校协同,国外教育社交网站注重微观学习功能设计,但在学习评价方面都略显不足。教育社交网站将成为未来教育信息化系统建构的重要方向。要将教育社交网站应用深度融合到教育教学中,需要丰富学习技术支持、强化家校协同教育、开发多维评价模块,以提高教育社交网站的建设及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2.
作为当今最活跃的互相网新的产物社交网站,已经成为互联网用户的热门话题,本文对社交网站进行了详细的理论综述和分析了社交网站的特点,同时重点分析了社交网站形成的虚拟人际关系,此外分析了社交网站对当今人际关系的影响,以及社交网站对人际交往带来的隐患。  相似文献   

13.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9,(3):124-128
为了了解大学生在社交网站中的印象管理和生活满意度的现状,对大学生在社交网站中的印象管理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选取219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大学生社交网站印象管理倾向问卷和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社交网站印象管理自我导向倾向明显,生活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社交网站中的印象管理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显著正相关(P<0.01),社交网站中的印象管理能显著预测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水平(P<0.01).大学生社交网站中的印象管理与生活满意度关系密切,社交网站中的印象管理能显著预测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状况.  相似文献   

14.
实名制与网络传播环境变迁密切相关。其强化了博联社用户身份和信息传播的双重真实性,在无形中促进了用户与网站以及用户之间的互动,个人的社交网络也随之得以建立。此过程主要表现为个人社会资本在网络传播语境下的一种独特复现。博联社等一批实名制博客网站的产生与发展目前虽非主流趋势,但业已体现出新的传播理念转向,如从大众传播到分众传播、从平台支持到内容支持等。  相似文献   

15.
国际     
《教育》2011,(25):15
美国:儿童过多使用社交网站会引发心理问题美国一项研究称,经常使用社交网站的青少年在学校的成绩大多偏低,并且会引起心理问题和自恋趋势。研究认为,社交网站对青少年的成长弊大于利。该项研究调查了学生在  相似文献   

16.
城市品牌形象的传播对增强城市魅力、提高城市竞争力有重要意义。新媒介的优势给南通城市品牌形象传播带来了新机遇,南通应整合政府网站、媒体网站、网络论坛、自媒体和体验媒介的优势,实现南通城市品牌形象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传统媒体对于文化认同建立的影响较以往大大减少,新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开始成为构建文化统一性的重要力量。由于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在跨文化传播中,文化认同表现出较明显的碎片化特征。本文以中国日报网旗下微信公众平台中国日报网双语新闻为例,从发展、受众心理以及媒介优势三个方面,就在当下的媒介环境中如何更好的发挥社交媒体作用,在跨文化传播中建立起新时代的文化认同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人人网的成功对提高网络课程传播与互动绩效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人网是国内最大的SNS网站之一,它在传播和互动方面有着不可媲美的巨大优势,对网络课程建设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该文分析了人人网在传播与互动上的成功之处,揭示了网络课程的不足,提出了加强网络课程传播与互动的策略和将商业化的成功模式与提高教育绩效有机整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SNS社交网站真实性、去中心化等新型的交往模式,及时反映了大学生舆情动态和思想状况,但过度沉溺于网络社交也会产生现实社交障碍,真实身份背后的虚假信息导致信息过滤难度增加,去中心化对大学生价值判断造成困难,病毒式的传播模式使舆论导向控制难度增加。我们要利用和应对SNS带来的双重影响,建立舆情预警和引导机制,促进网络组织和现实组织的联动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社交网站使用强度与领悟社会支持、自尊、生活满意度的关系,采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38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线上调查。结果发现: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领悟社会支持、自尊和生活满意度两两之间显著正相关;社交网站使用强度不能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但可以通过三条路径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自尊的中介作用;领悟社会支持和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结果揭示了社交网站使用强度对生活满意度的作用机制,为今后合理使用社交网站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