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受教育权法律保留原则与大学自治的冲突及其解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同时也是大学自治的一项基本权能。宪法基本权利的法律保留原则与大学自治在受教育权保护的设定主体、内容和程序上存在冲突。在目前背景下,可以通过完善教育立法、明晰权能、改革救济途径等办法来协调和解决两者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2.
兼具宗教信仰和民族文化权利的传统宗教教育与世俗学校教育的诸多法律规范产生了强大张力,主要表现为受教育权与宗教信仰自由权,国家教育权与社会教育权、国家法与习惯法这三方面的冲突。通过对同一主体的受教育权范式、权力的博弈与制衡以及教育法律的价值合理性方面进行深入地法理探源解析。从教育法律应遵循的指导原则、权力重构以及价值取向角度提出针对性建议。力图解决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宗教教育之间存在的矛盾,并最终走向融合,实现民族教育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3.
朱永国 《文教资料》2007,(24):166-167
受教育权是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通过学习,从而实现其全面自由发展的基本权利。在分析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的应然状态和实然状态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保护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与普通公民一样,儿童乞丐也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通过对国际法和我国现行宪法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分析表明,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和基本自由,是一国公民的宪法权利,国家是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实现的义务主体。受教育权分为抽象意义上的受教育权与具体的义务教育中的受教育权。我国应按照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国家义务的精神对现行宪法和教育法律法规进行修改,重新确立公民受教育权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5.
受教育权的理论内涵与现实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教育权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用法,与教育权及学习权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作为我国宪法确认的基本权利,受教育权的权利主体是所有公民,义务主体是国家.我国教育法确认并保障的受教育权包括免费义务教育、教育机会平等和教育选择自由,权利内容具有法律确定性且有待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阶段的受教育权利是法律授予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而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受教育权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侵害。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仅影响到教育的公平而且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从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入手,对农民工子女这一弱势群体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并对如何保障这一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一、引育受教育权是现代宪法确立的一项最重要的公民基本权利。具体来讲,公民受教育权就是指公民依法所享有的,国家通过各种具体措施予以保障的.在各类学校和各种教育机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及接受各种技能训练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公民从国家那里获得均等的受教育的条件和机会的主张、资格、权能和自由。近年来,齐玉苓案、田永案、余亭亭案、刘宇宸案、刘燕文案、曾昭玉案、何春环案等一系列案件的出现,引起人们对公民受教育权问题之极大关注。因此,关注公民受教育权的现状。并从法律的层面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切实落实。不仅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健  相似文献   

8.
平等受教育权理念已被中西方学者及决策者广泛接受,在我国的教育法规中,也贯穿着这一核心价值.然而,在具体的实践中,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平等性却大打折扣.平等受教育权理念与实践冲突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样性的,既有观念、价值取向的因素,也有经济基础方面的因素,还有教育体制、管理机制和法制等方面的因素.解决冲突应贯彻"适度容忍"原则、"适度均衡"原则和冲突解决"阶段论"原则.解决冲突的具体措施是大力发展经济、完善经费的管理制度和使用制度;完善教育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教育教学体制;加强教育的科学立法,建立平等受教育权的司法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受教育权是现代宪法确立的一项最重要的公民基本权利。具体来讲,公民受教育权就是指公民依法所享有的,国家通过各种具体措施予以保障的,在各类学校和各种教育机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及接受各种技能训练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公民从国家那里获得均等的受教育的条件和机会的主张、资格、权能和自由。  相似文献   

10.
教学自由与学习自由是存在于教育领域中两种不同类型的权利,教育自由是学术自由的应有之义和重要表现,学习自由源于宪法受教育权的基本权利,教学自由与学习自由二者具有同质性和相对性。  相似文献   

11.
申素平 《教育研究》2021,42(8):35-47
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教育法对其承担保障落实的责任.从基本权利的功能体系出发对受教育权进行具体化、体系化保障,是完善教育立法、实现教育法体系化乃至法典化的重要路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立法对受教育权的实体规定不断丰富,程序规定和救济条款不断增加,但远未实现体系化保障.从受教育权的功能体系视之,其对防御权功能的规范不足,对受益权功能的规范不完整,客观价值秩序功能彰显不够;应进一步明晰受教育自由,从教育机会、教育条件、免费教育及教育资助等方面积极推进国家给付义务体系,并加强受教育权的制度、组织与程序保障,增强国家保护义务.  相似文献   

12.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宪法和法律赋予了我国少数民族公民受教育的权利。作为公民的基本人权和基本权利,受教育权能否实现和实现状况关系到人的全面、充分和自由的发展。甘肃省为保障少数民族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国家教育和民族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选项表述不够精准。第17题入选答案"推进法治建设,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表述不精确。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平等权、劳动权利、政治权利、宗教信仰自由、受教育权利、妇女保护权等诸多方面内容,保障每个公民依法登记一个常住户口能保障公民所有的基本权利吗?显然不能。《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明确指出,依法登记户口是法律赋予  相似文献   

14.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宪法和法律赋予了我国少数民族公民受教育的权利。作为公民的基本人权和基本权利,受教育权能否实现和实现状况关系到人的全面、充分和自由的发展。甘肃省为保障少数民族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国家教育和民族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龚向和 《教育研究》2021,42(8):48-58
公平与优质这一矛盾统一体的主要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交替变化,从而引起受教育权形态从公平受教育权到优质受教育权再到公平优质受教育权的升级换代.新时代公平优质受教育权的正当性根源于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平优质教育生活需要,现实必要性在于其所具内在价值目标和外在强制效力推动教育平衡充分发展以解决新时代我国教育主要矛盾,而其真正实现需要转化为法律权利.公平优质受教育权是将"公平"与"优质"融合在一起、"公平"与"优质"并重的完整权利概念,包括公平优质学习机会权、公平优质学习条件权和公平优质学习成功权.国家应加快公平优质教育立法并贯彻落实,实现对公平优质受教育权的全面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6.
受教育权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多重属性,使得受教育权利在行使过程中会受到多重的划界制约,也产生了权利(权力)之间的冲突现象。受教育权冲突实质上是一种权利行使中的过界现象,具体而言,对受教育权的设定意味着某种限度,如果超越了这个限度,就可能是权利的滥用,就可能侵犯了其他个体或者组织的权利。以权利冲突的视角研究受教育权问题,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受教育权的本质,另一方面也为当前外部权力对受教育权的介入做了合法性的论证。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人们对受教育权的理解更多地是把它作为一项法律规定的权利,而忽略了受教育权与其他权利的内在区别,即作为受教育权核心要素的教育内涵.现代教育具有自由、民主和人权的内在规定要素,即"以人为目的".因此,基于对"人是目的"教育内涵的理解,受教育权应具备自由、平等和人权等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18.
受教育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已得到各个国家的普遍认同,受教育权在很大程度上是公民生存与发展权的基础,也正因为其基本权利的重要性,以《世界人权宣言》为首的国际性人权文件确认了受教育权的基础性地位,在国际人权保障背景下,世界各国纷纷加强受教育权的保障。我国虽然在宪法中确认受教育权的基本权利地位,但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对受教育权的保障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9.
高等学校的管理权是国家赋予高校更好地教育学生、维持教育秩序的权力。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宪法权利。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发展,管理权行使和教育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文章就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处理进行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劳凯声 《教育研究》2021,42(8):23-34
近年来,我国受教育权的实现与保障开始面对一系列新情况,人们不再局限于生存权和受益权,而是强调教育的自主、自决、自治,关注由内在动机和自我决定而产生的结果,由此教育选择成为新的权利主张.教育选择使教育的强制与自由从一个教育问题演变为公与私的关系问题,受教育权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不仅与受教育义务相对应,同时也与教育自由相对应,因而对受教育权的内涵发展具有建构性作用.在现代国家的发展进程中,无论中外都曾产生过国家干预主义的思潮和行动,导致权力的扩张及其对市民生活的介入.虽然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的公权力行使有着充分的合理性,然而如无明确的界限就极有可能造成对公民权利的限制甚至剥夺.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为权利与权力划界,为各自的活动规定范围,防止由于权力越界而产生的对权利的侵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