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颁布,修订后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变化之一就是组织设计了基于历史课程核心素养的结构化学习内容,这对新课程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实施结构化教学是历史课程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王辉 《教育》2013,(21):50-51
历史人物评价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明确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因此,新课程专门设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模块。其实,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教学,不仅也不只是在《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模块中,因为任何历史活  相似文献   

3.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是历史与社会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指导历史与社会教学活动的最根本依据。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是依据《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编制的、系统反映历史与社会这门全新的综合学科的教学用书,[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已由教育部颁布,首批实验省已于2004年9月开始存广、山东、宁夏、海南四个实验省份使用。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验,其目的就是建立在新课程理念基础上通过对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改革,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以人为本、人本主义教学理念在高三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就是贯彻新课程标准改革的理念在高三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评价机制对课程改革的制约性便日益凸现出来。由于新的评价机制尚未确立,评价观仍以学生掌握多少知识和考试成绩为核心,评价还是太倚重成绩和结果的排比,课改教学没有大的突破。《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灵活多样的评价方  相似文献   

6.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 ,历史课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稿 )》(以下简称《标准》) ,在课程目标、内容选择、学习方式、课程评价等一系列问题上 ,提出了许多崭新的理念和实施建议。毫无疑问 ,新课程的实施给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巨大的冲击 ,而传统的教学观念则是新课程实施的强大阻力。新课程呼唤着历史教学观念的转变。一、关于历史课程理念的创新世纪之交的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 ,比起以往任何一次教学改革 ,不但规模更大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在课程理念上有了前所未有的创新。1.课程目…  相似文献   

7.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验和推广,历史课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新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趋向,课程评价等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许多崭新的观点和实施建议,面对新课程带来的巨大冲击,对中学历史教师的培训就成为历史课程改革的关键。同时,也是今后一段时期中学历史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8.
评价改革是推进新课程的制度保障,其本身就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生物课的教学评价提出了有指导意义的改革意见,但从课程标准到评价目标,再到评价内容是一个具体化的过程,制定行之有效的过程性评价和期末评价方案,对发展学生的生物素养,促进生物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向阳,本刊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研究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教育学会历史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秘书长(1993-2005年),上海市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评审委员会学科专家组成员等职务。多年从事学科教育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开设“中学历史教学论”、“历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研究”等课程,主编《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上海市著名历史教师教学思想录》等,出版有《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理念与实施》、《纪念日活动指导》等专著,发表《历史课现代教学模式简论》、《关于历史学科的评价目标:思路与假说》、《是学习形态还是学习方式——关于历史研究性学习的问题》等论文四十余篇。  相似文献   

10.
评价改革是推进新课程的制度保障,其本身就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科学课的教学评价提出了很有指导意义的改革意见,但是从课程标准到评价目标再到评价内容是一个具体化的过程,制定行之有效的过程性评价和期末评价方案,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科学课程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廖天坤 《中学文科》2006,(12):27-28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对内容标准进行了重新调整,强调要符合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和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历史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2.
课程标准是兼有指令性与指导性的文本,是课程开发与实施、课程管理与评价的依据。通过介绍台湾地区与大陆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概况,就大陆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与台湾地区2004年颁布的《高中生物科课程暂行纲要》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作出比较分析,并总结出两岸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和区别,旨在促进生物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完善,使之更有效地指导高中生物教学。  相似文献   

13.
课程标准是兼有指令性与指导性的文本,是课程开发与实施、课程管理与评价的依据。通过介绍台湾地区与大陆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概况,就大陆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与台湾地区2004年颁布的《高中生物科课程暂行纲要》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作出比较分析,并总结出两岸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和区别,旨在促进生物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完善,使之更有效地指导高中生物教学。  相似文献   

14.
<正>当20世纪90年代拉开课程改革的大幕,学科专家都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的课程应该有怎样的标准?课程标准的依据是什么?如何建立起与新课程相呼应的评价体系?在一路艰辛的探索下,历史学科于2001年完成了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实施了十年之后于2011年颁布了修订稿《历史课程标准》。比较两稿有关评价的建议,不难发现,2011年版的《历史课程标准》无  相似文献   

15.
课程标准是兼有指令性与指导性的文本,同时它还是课程开发与实施、课程管理与评价的依据。本文介绍了台湾与大陆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概况,就大陆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与台湾地区2004年颁布的《高中生物科课程暂行纲要》进行比较,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作了比较分析,总结了两岸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和区别,旨在促进生物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完善,使之更有效地指导高中生物学教学。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也指出,国家通过制定各科目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从以上论述可知,课程标准对整个基础教育改革,对广大教师把握新课程理念,实施新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解读《2003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并与《1996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旧课标)相比较,笔者认为,《新课标》不但体现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且围绕这一核心理念,《新课标》在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还体现了批判、继承、创新、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高翔  王洪民 《山东教育》2004,(26):50-51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及高中各学科的《课程标准》2004年上半年已向社会公布,2004年秋季普通高中新课程将进入实验区,山东作为四个实验省之一,同样面临着“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实验者信念和行动哲学”的问题。在具体实施方案、课程标准、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考试制度评价等各种方案出台之前,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中的历史教学评价方式可谓灵活多样 ,常规的纸笔测验法仍是新课程中最常使用的一种评价形式 ,但新课程却对它赋予了新的内涵 ,因此在实际操作上绝不能等同于以往的测验考试。《历史课程标准》对纸笔测验提出明确要求 :要把历史知识和历史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考查 ,不但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更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 ,测验要充分体现历史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和独特的情感教育功能。……要使测验和学生的学习、活动融为一体 ,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依照新的课程评价观和《历史课…  相似文献   

19.
学生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要求,“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20.
对现实的历史教学与新课程之间差距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1年7月《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以来,争鸣已久的的历史旧课程算是有了一个阶段性的历史定位,对历史教育教学的批评也开始聚焦于新《课标》的解读,建议与展望。这种充满理想色彩的前瞻性行为的确代表了历史教育教学的美好未来,是新课程走向全面实践的舆论准备,但新课程的实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除了广大历史教师实现观念的突破和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外,还需要课程实施内外系统的重新构建,这将是历史教育面临的一个机遇与挑战。笔者想探讨和关注的是:现实的历史教学离新课程到底有多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