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旅游网站中涉及旅游艳遇的文本资料,使用内容分析法探寻旅游艳遇的行为特征和内涵.研究发现,旅游艳遇通常发生在异性之间,男性居于主导;旅游艳遇更多是满足旅游者精神层面的需求,尝试“一夜情”旅游的旅游者微乎其微;旅游艳遇具有显著的时空要求.综上,旅游艳遇是超越世俗体验的、必定包含愉悦体验的一种特殊的旅游体验.  相似文献   

2.
旅游者体验价值的实现是乡村旅游产业得以发展的关键,但现有研究多从供给角度探讨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等问题,对旅游者体验价值创造认识不够。旅游者体验价值创造应由旅游企业单独生产的商品主导逻辑转向以旅游者主导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顾客主导逻辑。本文从价值共创的动机、行为方式以及价值共创结果三方面论述了旅游者主导乡村旅游体验共创的发展机理,并从转变乡村旅游供给者角色、提升旅游者价值共创能力、搭建体验价值共创平台以及夯实乡村旅游供给基础四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旅游广告是向旅游者展示旅游目的地形象和旅游产品魅力、开拓旅游市场的重要途径;同时,旅游广告对于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或者旅游体验也有一定的影响,良好真实的旅游广告带给旅游者的体验真实而客观,在结束旅游之后,旅游者较能够有好的旅游回忆。虚假的旅游广告则会给企业带来信誉上的经营危机。文章针对旅游广告的真实性问题,基于旅游符号学的视角对于周庄的电视宣传片进行分析,最终得出旅游广告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当代旅游者已经渐渐成熟起来,他们追求新的旅游体验,对旅游产生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通过对当代旅游者新的特征的分析,提出体验旅游的具体发展模式,选择明确的主题,有针对性地采取体验营销策略,以满足不同游客的旅游体验要求,推动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体验成为了消费的必然趋势。笔者以云南民俗旅游为例,利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旅游者个体特征与旅游体验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月收入、旅游次数以及停留时间的差异,不同旅游者对云南民俗旅游的体验效果也不尽相同。这说明,旅游者个体特征对旅游体验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旅游需求多元化、旅游者参与体验心理愈加强烈的今天,静态的古镇观光游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对参与体验型旅游产品的需求,古镇旅游产品亟需优化和提升.文章运用体验经济的相关理论,提出参与体验式旅游产品的开发理念,并针对闽北和平古镇旅游深度开发以及参与体验式旅游产品设计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从而突显其旅游特色,提高知名度,促进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旅游体验营销:涵义、竞争优势及实施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的本质是种体验。旅游体验营销通过为旅游者提供体验创造附加价值。建立品牌忠诚,构筑竞争优势。本文对旅游体验营销的涵义、竞争优势以及旅游企业具体实施体验营销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建议旅游企业调整营销战略,积极实践体验营销。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乡村声景是乡愁产生的重要因素。以四川成都乡村旅游地为案例,通过扎根理论构建声景对乡村旅游地在地居民和旅游者乡愁触发影响机制模型,对两者在声景识别和乡愁感知维度的异同展开比较与讨论。研究发现,声景能激发乡村旅游地在地居民和旅游者的乡愁,其中,自然地理声最能激发两者乡愁情感,生物声次之,而人类活动声触发乡愁情感的作用最弱;在地居民和旅游者产生的乡愁维度基本一致,情感体验是对在地居民和旅游者影响最大的维度;乡愁维度中存在主观精神层面的乡村想象。  相似文献   

9.
随着体验旅游的发展,体验型旅游产品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亲睐。文章以云南民俗为例,构建出云南民俗旅游产品游客体验模型图,利用SPSS统计学软件中的相关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旅游者感知、深化旅游者理解、重视旅游者参与、加强旅游体验的深刻性、提高满意度与重游率等产品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0.
智慧旅游在中国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因其以信息化、智能化手段为基础,与旅游者追求个性化和定制化体验的需求一致,受到旅游业界的关注。景区作为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消费的核心旅游产品,其服务质量的水平对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及旅游满意度起决定性作用,从智慧旅游的视角出发,以景区服务质量的五类属性为依据,分析智慧旅游在景区的应用和建设对提升景区的服务影响。  相似文献   

11.
美食作为旅游中的重要体验部分,得到不少学者的关注,已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多方学者对"美食旅游"的界定莫衷一是,存在概念泛化现象。这种概念泛化现象将夸大美食旅游者的数量、高估美食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的贡献、忽视美食旅游者的真正需求,对旅游的类型化发展极为不利。文章提出要从美食是旅游者的主要旅游动机和美食活动在旅游过程中占据中心地位出发,厘清"美食旅游"内涵,以推进小众旅游类型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拓展旅游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旅游吸引物强大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很大程度上在于旅游本身的符号意义,旅游中旅游者对旅游符号的正确解读,会极大地提高旅游体验的效果。而旅游吸引物是由一个个符号组成的,其所构建的旅游吸引物系统是从旅游客体着手,把旅游者的体验感受作为检验旅游吸引物符号系统的标准。然而,旅游吸引物系统构建实质上是符号的构建和编码的过程,同时也是对符号真实的证明过程,通过编码构建出来的旅游吸引物符号系统需要获得旅游者的认同,认同其所展示的真实元素,符合旅游者所追求真实的异化心理,从而实现旅游吸引物神圣化的意义在旅游者心中的建构。  相似文献   

13.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泉州文化旅游发展的相关问题加以缕析:阐述泉州文化旅游相关研究;从文化旅游在访问目的地总体决策中的重要性、体验的深度两个维度出发,界定泉州文化旅游者的五种类型并分析其体验偏好;从旅游者体验偏好角度对泉州文化旅游发展提出可操作性建议。以期为泉州乃至海西的文化旅游业服务,同时也为其他城市开展文化体验旅游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世界文化遗产地——黄山、西递、宏村国际旅游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拥有35个世界遗产,但面向世界的文化遗产旅游发展明显失衡,主要原因之一是世界遗产地对外国旅游者缺乏研究,旅游开发与市场营销就难免效率不高。对外国旅游者基本特征、信息传播渠道,以及他们的旅游动机、在目的地参与的活动体验、对文化遗产景点与活动的评价等方面的调查。意在加深对外国旅游者心理需求与行为特征的认识.提高入境市场开拓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在“智慧旅游”大发展的背景下,构建符合旅游者感知需求的信息体系,有利于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旅行体验,提高旅游目的地综合竞争力。然而,理念、主体、调研、标准则成了大多旅游目的地构建信息感知体系的主要障碍。必须从提升理念、协调主体、真实调研、拟定标准着手,全面解决项目泛化、目标浮躁的问题,使旅游者能真正感受到“智慧旅游”所带来的全新服务体验。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彝族“阿细祭火节”旅游中的旅游者行为调查,基于旅游凝视理论分析基础,揭示在传统少数民族节庆旅游中旅游者的凝视行为特征。在对旅游者凝视行为的分析中发现,旅游者的凝视行为普遍存在于民族旅游地和东道主之间;旅游者凝视动机的产生源于旅游者日常生活环境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社会建构的差异性,并且这些差异性的强度是影响旅游者“凝视欲”和旅游体验的重要因素和决定力量。旅游者摄影遭遇的两难困境将会对凝视对象产生一种不平等的作用力。  相似文献   

17.
由于旅游者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等原因,以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为特点的旅游者不断增多,传统的"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逐渐向深层次的参与式"体验型"旅游方式转变。体验型旅游方式的最大特点在于旅游者对景区文化符号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彝人古镇"是云南省楚雄市的一个仿古建筑群,包含了以彝族文化为核心的众多的文化元素,是旅游者进行文化消费的理想的文化空间。互动交换理论以其商品性与互动性的理论特色,可以解读旅游者在这一空间里的体验选择、体验形式与体验内容,加深对旅游体验的认识,以此构筑的体验模型为彝人古镇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旅游博客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和新的研究旅游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新地理信息时代为背景,对国内外有关旅游博客研究进行了梳理.从旅游博客概念、旅游博客撰写方式和表达内容这几方面加以总结.对旅游博客在旅游研究中的主题应用(涉及在旅游目的地的市场营销、旅游目的地形象、旅游者旅游体验等)以及旅游博客的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在新地理信息时代下旅游博客的研究框架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旅游体验的层次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体验具有层次性,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可以将其划分为初级体验、失衡体验、一般体验、形式体验及最佳体验五个层次。由于各种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旅游者处于不同的体验层次当中,获得不同的体验结果。达到体验的最高层次即最佳体验是每一个旅游者的不懈追求,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旅游者可以逐步提升体验层次,更加接近最佳体验,最终成长为成熟的旅游者。  相似文献   

20.
旅游审美体验活动实质上是旅游者与旅游场之间互动所引发的旅游者的心理过程及其结果。在研究相关的场理论的基础上,对旅游城市地标审美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探讨了旅游城市地标三度审美问题,认为可以从环境、形式、象征三个层次对旅游城市地标进行对应的感受、知觉、理解三层次的审美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