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法治资源的整合,应当坚持借鉴、移植国外法治资源和继承、扬弃本土资源并举原则。既要保持本土法律传统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内容,尊重自己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条件,又必须自觉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法治中的有益成果。在坚持法的基本价值的前提下,通过借鉴、继承进而整合国内外法治资源,通过整合进而建设法治国家和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法治社会是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和核心内容,是和谐社会的前提基础和制度保障,因此,和谐社会实质上就是一种法治社会。法治建设是和谐社会的必备要素,法治建设的基本价值要素——秩序、人权、正义、效益,是和谐社会形成的必要条件。在现代文明建设中,法治建设所追求的价值准则和目标取向就是社会和谐。因此,法治社会的终极目标就是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建设法治政府则是建设民主法治社会的前提和进一步实现全面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基础,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诉求。各级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始终处于支配地位,一个依法行政的政府是社会改革发展的稳压器和助推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规划、积极推进的主导性作用。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保障是实行民主宪政。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社会基础,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谐社会必须是法治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法治国家具有内在适应性。构建和谐四川必然坚持走法治之路,必须要求依法治国、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和治国理念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四川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5.
桂林 《商丘师专学报》2007,23(11):84-8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和谐社会需要政府转变理念,建立法治政府。当前在和谐社会理念下,法治政府构建制度建设,应从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完善社会冲突解决机制,健全政府内部制度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6.
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法律的基本价值———秩序、人权、正义等,是和谐社会形成的条件。法治的缺失将导致社会的不和谐,法治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的最佳途径是着力建设法治政府,一个适应和谐社会要求的法治政府应当是一个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公开透明的政府。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司法监督、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体制、提高公务员的法制素质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把民主法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要求,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的最佳途径是着力建设法治政府,一个适应和谐社会要求的法治政府应当是一个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公开透明的政府。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司法监督、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体制、提高公务员的法制素质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浅谈民主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美好蓝图,该文拟从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出发来论证民主法治建设及法治观念创新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依法执政事关党执政的合法性、科学性;依法执政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依法执政理念,完善依法执政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在依法执政的长期实践中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论述了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道德滑坡现象,提出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法治、德治双管齐下,而德治的突破口在于以孝道为本,经一统万。  相似文献   

13.
论和谐社会的法治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国而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是有着特殊的意义.我国的法治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的法治思想不断发展,已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一思想博大精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民主法制论、依法治国论、法治与德治结合论、依法执政论、和谐法治论、依宪治国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论等。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重要论述是我国诉讼理论的重要思想。法律调控在诉讼中起主导作用,但这决不意味着道德调节不重要,法律的实施需要德治的配合和支撑。诉讼中所涉及到的法律解释、证据资格的确定和证明评价以及自由裁量权等问题的公正解决离不开法治与德治的结合。在诉讼中贯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要求法官、检察官和律师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要求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树立和增强诉讼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的理论。当前,应当首先培育全民的法治理念,创设完备的法律制度,为正在构建中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分析和探讨法治与道德各自的特性及其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内在联系。从而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既需要法治的“硬”约束,更离不开道德的“软”实力的调节。只有把这种“刀”与“菊”的各自优势相结合,才能建立一个既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又具“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党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它涉及一系列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其中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关系,就是一个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教是依据法律来管理教育,即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来管理教育。我国是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发展和改革进程的加快,依法治教,使教育走上法制轨道,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法治精神”是十七大报告在民主法治建设中的一个新提法,也是继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之后,又一个具有战略性号召力的新概念。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不仅是我国公民法律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最为关键、和谐社会最为基础的一个环节。法治精神的内涵非常丰富精深。值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之时,宪政、秩序、平等、正义等现代法治精神被赋予了时代特征,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占据更加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