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从国内高校研究性教学实践的现状和研究性教学的内涵出发,讨论了建立适应于研究性教学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的重要性。对广泛开展研究性教学须建立校、院两级管理体系,并赋予不同职责,须完善包括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和教师教学业绩评价的研究性教学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应体现评价的全程性,多元性和发展性。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学评价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建构以评价原则、评价内容和指标、学生学业评价、激励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学体系,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学质量、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论开放教育中的研究性教学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特别是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开放教育,应该把研究性学习扩展为研究性教学体系.本文从开放教育中研究性教学的内涵、价值、观念、体系等方面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4.
研究是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和规律的行为,它既可以是学习方法,也可以是教学方法.建立外语专业研究性教学体系不仅是必需的,也是可行的.建立外语专业研究性教学体系的主要原则和内涵是将研究性教学理念融入外语专业教学体系的每一环节.  相似文献   

5.
研究型教学模式是相对于以单向性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型教学模式提出的,是指融合学习与研究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文中剖析研究性教学的内涵,并对工程制图中引入研究性教学的几个问题作一定探讨,分析了研究性教学的优点和不足,指出研究性教学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生物学作为研究生命现象及规律的科学,涵盖了科学知识与科学过程。而科学知识是科学过程的产物,因此,生物新课程特别强调科学过程。作为教师,要使科学过程在课堂中得以很好的实施,把握有关研究性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便成了一种必需,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实施策略。1 生物学科研究性教学目标体系的界定1.1 生物学科研究性教学目标体系的操作定义目前,对生物研究性教学目标体系,还没有完整的、系统的体系构建。我们在实际操作中采用的定义是:生物研究性教学目标体系是依据有关研究性思维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研究性教学被视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成功模式而得到推崇。本文在研究性教学内涵解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资环专业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提出了研究性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并对资环专业研究性教学体系进行了构建。  相似文献   

8.
高校研究性教学现状调查及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性教学是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它广泛地应用于高校各种学科和专业教育教学实践之中。随着研究性教学的深入开展,人们开始关注研究性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立足于学生的角度对高校研究性教学的有效性进行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从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态度、兴趣、动机、体会及实施状况等方面对高校研究性教学的现状进行深度分析,对研究性教学的有效开展大有帮助。通过建立研究性教学评价与激励机制、创建研究性教学专业团队、构建研究性教学的支持体系、围绕课程建设构建研究性教学体系等措施可切实实现研究性教学的有效发展,提高其适用性、普遍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9.
构建研究性实验教学体系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国内大学开展研究性教学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层面,对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如何开展研究性教学还未给予足够的关注.本文论述了研究性教学的本质特征,并将研究性教学的原理应用于"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构建了由"验证性实验"、"课程设计"和"创新研修项目"组成的"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性实验教学体系,介绍了建立该实验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基本内容和实践效果.该体系的实施,对于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来自学生的认知和收获,是教师从事研究性教学有效性的检测器和风向标。从教的角度看研究性教学,应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围绕课程建设构建研究性教学体系;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研究性教学质量;营造研究性教学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1.
校本教研制度: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校本教研"是伴随课程改革的推进而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和重要的教学制度。它适应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需要,形成了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全新的教研方式,已经成为教师基本的学习方式和专业发展方式。校本教研是一个正在探索与发展的新事物,在校本教研经验中呈现出一些共同的规律性趋向,即校本教研将从非常态化活动向规范化教学制度转变;教师将从非自觉状态向自觉状态转变;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将由临时性措施向常规型机制转变;校本教研将由单一的以校为本向校本校研、学区教研、网络教研相结合的教研网络转变。  相似文献   

12.
高校研究性教学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性教学是实现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推动高校研究性教学课程建设是引导教师积极开展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重要手段。文章对研究性教学的定义、特征、教学模式进行了概述,提出研究性教学课程评价要坚持主体多元化、过程性、发展性原则;在分析美国高校及国内部分高校课程及国家精品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以课程团队、教学设计、教学条件、教学成效为一级指标的研究性教学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教研组是学校校本教研开展和教学质量管理的基层组织,教研组的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是教研组发展的双翼。春田中学语文教研组通过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积极的教研氛围,激发教师专业发展意识;通过制度建设确保教研组工作方向,提高教研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教学活动开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研训一体就是将教师研修和教师培训有机结合。教研是培训的基础,只有深研,方能笃训,研训一体体制下,教研工作不可削弱。本文就研训一体体制下的教研工作的模式、价值取向以及如何开展教研工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研究型高校和教学型高校中普遍存在着教学与科研两极分化的失衡现象。在研究型大学中,“重科研、轻教学”的局面比较严重,而在教学型高校中,“重教学、轻科研”又比较突出。本文从政府投资政策、高等教育经费体制、评价与考核机制、高校自身发展定位、效益待遇回报和教师能力差异六个方面分析了教学与科研失衡现象的原因,然后基于创新教育提出了教学科研协调发展的途径,包括强化创新意识;科学定位,因地制宜,开展特色研究;建立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激励机制;建立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双效考核体系;创新教学与科研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及改革传统的师资队伍建设和使用模式。  相似文献   

16.
校本教研文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校本教研文化建设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关键。精神层面的价值观、制度层面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物质层面的条件创设、群体的行为、个体的态度等,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只关注局部,不顾其他,不但难以把握校本教研发展的真谛,更难以保持其健康发展。在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中由技术取向转向文化取向,加强文化建设的探索,不但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重要使命,也是将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实践引向深入的需要,更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河南农业大学农机教研室作为优秀的校级教学基层组织,重视制度建设及教学过程管理;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校级通过整体师资培养,以及开展教研活动与观摩;通过“三位一体”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坚持以产、学、研协调发展来科研促进生产,以科研服务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现代远程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其管理研究”着眼于远程高等教育研究的理论前沿,坚持实践研究和行动研究,比较系统地构建了以远程自主学习为核心,以教育者、教学资源、学习者为基本关系,以学习论、课程论、教学模式论、教学资源论、教学技术论、教学过程论、素质教育论、学习支持服务论、教学评价论、教学管理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远程高等教育教学及其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这一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现代远程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9.
教学型地方高校科研与教学互动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教学型地方高校在科研与教学关系认识上有两大误区:一是片面理解以“教学为中心”及“教学第一”的定位;二是科研是少数有科研能力和需要晋升职称的教师的个人行为。确立教学与科研统一性认识对提升教学型地方高校办学水平有重要意义。建构科研与教学互动的一体化机制需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理解教学与科研的辩证关系;形成科研团队效应;因地制宜开展特色研究;完善科研教学一体化评价体系,建立协调的科研与教学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0.
建设创新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创新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转变课堂教学观念,革新课堂教学方法,大力推广讨论式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改进课堂教学手段,推广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效益、质量和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抓好课堂教学督导,完善创新课程,落实听课制度,建立奖惩机制,推进考试制度改革;深化课堂教学研究,教与学相结合、教与思相结合、教与研相结合、教与行相结合,并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深化教学;凸显课堂教学特色,强化师生之间的教学交往,构建课堂教学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