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现实主义冲击波"20世纪末这个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出现的一种文学潮流。它真实地表现了我们国家在社会转型期所经历的阵痛以及所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尤其是基层广大群众的生活境遇和心灵创痛,深刻地揭示出了20世纪末的中国物欲膨胀、精神萎缩,物质进化、道德退化这个阻抑社会发展的巨大矛盾及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流溢出一种浓重的与人民群众"分享艰难"的人文关怀精神和深刻的理性力量。  相似文献   

2.
“分享艰难”和“面向大众”,表现了新现实主义关注现实、关注老百姓,贴近时代、贴近人民的创作精神,也构成为新现实主义的新元素、新内核。作为一种文学思潮,新现实主义始终保持旺盛的创作势头,这是新时期以来的其它文学思潮无可比并的。  相似文献   

3.
新唐山人文精神是对现代语境中的唐山精神内涵的准确概括、深刻感悟和全面展示。它是丰厚的历史积淀和鲜明时代精神的凝聚,生动地表现了唐山这座城市的历史含量与时代精神,准确地表达了唐山人民的客观行为和精神境界,既是唐山人民能力、魄力和韧力的显示,信念、道德、心性的张扬,也是民族精神在特殊语境中的集中凸显,人类的人文精神在特定时期的伟大展现。新唐山人文精神作为唐山精神在现阶段的显现,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站在新的历史视点上对此进行观照和审视,大力弘扬新唐山人文精神,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推进科学发展示范区的建设,大力提升城市竞争力和打造城市的品牌,同时大力提升市民的精神素质。  相似文献   

4.
“法轮功”是一种反科学、反社会的歪理邪说和非法组织,在它所谓的“讲法”和“练功”中,不仅处处表现同自然科学不相容的思想,更彻头彻尾地渗透着与社会科学相背离的精神。其观念和活动无不表现出它同唯物史观的根本对立。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它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无论是社会的物质生活,还是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都是人民群众特别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个人只是群众的一员,任何个人,包括杰出的个人,都只有将自己融于群众之中,同人民在一起,才能发挥创造世界历史的作用。可是,李洪志及其所谓的“法轮大法”,…  相似文献   

5.
新现实主义小说是在社会转型期这个特殊的历史语境中形成的 ,因而表现出了鲜明的现实品格和人文关怀精神。它既是对“改革文学”的一种继承和超越 ,也是对“新写实”的纠正和批判 ,同时也是对先锋文学的反拨和扬弃。因而具有关注现实、反映人生 ,贴近社会、抚慰民众 ,暴露弊端、批判丑恶的现实品格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的思想,不仅是对党建理论的新发展,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新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在生产力理论和文化理论上,对生产力和文化进行了新的划分和归结;在群众史观上,对人民群众的利益和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地位进行了新的提升;在人学史观和社会史观上,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坚持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7.
职业女性是后现代社会语境中发展成熟起来的新的女性形象 ,然而她们的“职业”新身份并未改变女性历史上一脉承继的“性”处境。当代中国女性主义创作敏锐地观照出职业女性奴役和屈辱的“性”生存状态及成因 ,在历史的新层面上进一步揭示出“镜城突围”的艰难及职业女性无所归依的迷惘  相似文献   

8.
从“重点中学”到“优质教育品牌学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重点学校”与“优质教育品牌学校”是两个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概念,“重点学校”,反映的是学校在政府教育资源配置格局中的地位,是一种典型的行政干预的结果。而“优质教育品牌学校”,反映的是学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在社会和人民群众中享有的地位,社会与人民群众选择的结果。“重点学校”向“优质教育品牌学校”转型,就是一种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即以人为根本,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人的解放与自由、人的利益与幸福为根本。以人为本中的“人”既可以是总体层次上的人(即人类),又可以是特殊层次上的人(即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不同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和民族等),还可以是个体层次上的人(即具体的个人)。邓小平“人本”理念中的人,指的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人民,是特殊层次上的人,是群体的人。在邓小平理论语境中,其“人本”理念是以“民本”话语表达出来的,即通过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肯定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注重人民群众的解放及主体性的发挥等,表达他重视人、关怀人,把人作为根本的“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蕴函着深厚的哲学底蕴。它是从国际形势已经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变化以及发展趋势的实际、国内改革和建设出现新情况和新特点的实际、党的建设的历史和现实的实际出发提出的;它是唯物史观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化在社会发展和进步中起着重大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等基本原理在新时期党的建设上的创造性运用;它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物质明建设与精神明建设的统一、社会主义明的创造与享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人文精神是一种历史的存在,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当代大学的人文精神既包括对各种形态人文精神的包容,同时也要具备鲜明的时代特色。在今天的中国大学,人文教育被冷落直接导致了人文精神的流失。这固然有来自社会的消极影响,但是大学完全可以有更多的作为。对于大学而言,这是一种永不停息的精神诉求,其实这就是大学的使命。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历史教育的重要功能。在高职院校的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需注意以下三点:一是高职院校历史教科书应充实人文素养的内容;二是高职院校历史教学过程应体现人文精神的实质;三是高职院校应重建人文精神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人文精神是一个复杂而模糊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不同的文化系统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在数字信息时代,人的自由时间大量增加、能力极大提高、社会关系全面丰富、自由个性得到全面发展,都是数字时代人文精神的充分彰显。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语境出发,探析虚拟网络空间中存在的人文精神及元素,揭示出虚拟技术的终极价值在于其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以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14.
山东聊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人文精神镌刻着江北水城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品格,弘扬这种人文精神是聊城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以研究聊城人文精神与城市发展的辩证逻辑关系为切入点,在对我市人文精神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的基础上,正视我市人文精神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探寻到解决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5.
高中历史教科书如何贯穿人文精神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历史教育的重要功能。历史教科书作为体现课程目标、落实课程内容和展开课程实施的主要载体和中介,在此方面担负着艰巨使命。目前高中历史教科书在人文精神培养方面明显缺失,因此,在高中历史教科书编写中应充实人文素养内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6.
当代人文精神的特征和形成方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代人文精神是以人本世界观为核心的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以人的整体、全面、长远和根本利益为最高价值和终极关怀的态度和追求。人文精神既有历史普遍性,也有明显的时代特点。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都是人类普遍追求的主体性精神,它们的和谐发展是人类的福祉。科学发展观体现的是广义的科学精神,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和终极关怀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也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不同人群、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和谐发展的全面和谐发展观。强势平衡、信仰先行、楷模示范是当代人文精神形成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为仁由己”思想通过道德自律原则体现了一种主体自由精神。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种自由既蕴含了一定人道主义和理性精神,是对人的自我完善和自我价值的一种肯定,又未摆脱其原始性和历史局限性,但它仍不失为当代人文精神建构的重要借鉴资源。  相似文献   

18.
人教育是培养学生人素质的教育,包括人知识的学习和人精神的培养,新经济时代要求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必须是人扣科学的共同发展。中学物理除具有自身工具性的特点外还具有丰富的人价值,表现在扣谐统一的美感、理智性情感、道德感、集体协作精神扣平等开放精神以及辨证唯物观等,加强中学物理人教育应提倡开放式教学模式,把物理教育同物理历史世界、生活世界、科学研究世界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9.
发扬新唐山人文精神,积极推进新唐山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感恩、博爱、开放、超越"的新唐山人文精神不仅仅是唐山精神的坚实内核,也是民族精神的具象化和人类精神的实践化。新唐山人文精神是唐山抗震精神的续接,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产生的。我们要用新唐山人文精神建造新唐山,使它成为具有现代文化气质的经济繁荣、文明进步的现代化沿海大都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