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提高医学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已成为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必然趋势,通过开展"本科生知识论坛"和依托重点实验室平台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让医学本科生参与到具体的科研实践,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本文基于医学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的实践,探讨其对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现代大学的重要任务。文章通过比较中美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上的差异,并针对教学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研究型高校在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上,要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开展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方法。以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为主,提早实行导师制度。为对科研有兴趣的同学提供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同时,在课堂和实践教学中培养本科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是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提高本科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形式和重要环节。通过参加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的机会,大学生能够尽早进行科学研究训练,做到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一方面培养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科研素养,另一方面加强教师和本科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促进高校教师科研指导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方法之一,而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是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基础上成长起来、更加完善的本科生科研素质训练方法。针对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实际教学特点,提出引入分组合作学习法,以涡旋压缩机的虚拟设计课题为例,详细介绍了该教学方法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过程。通过实践证明,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教学中应用分组合作学习法教学效果较好,有利于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SRTP实施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雷 《考试周刊》2009,(1):176-177
高校本科生科技创新意识、科研能力的培养,以及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是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作为培养高校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直接载体和平台.已成为国内外普遍认同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本文以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为例,对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开展与实施作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本科生科研训练模式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科研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院在开展本科生科研训练的过程中摸索了一套以学生科研能力培养训练营为主体,以教师科研项目、学生科研项目、开放实验室项目、暑期社会实践项目为依托构建学生科研训练模式。这一模式通过整合教育资源,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提升了本科生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7.
提高本科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是大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通过本科生走进科研实验室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研究,激发学生科研创新热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践证明,以教师科研项目和学生独立科研项目为依托,通过整合科研和实验室资源,采用分层指导、因材施教、有效沟通、多方激励,建立导师指导下的本科生科研训练创新模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内医学本科生普遍欠缺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高校教师亟需改进创新教学模式,尝试综合运用兴趣激励、创新思维训练、学生创新能力问卷调查、创新实践科研训练等方法,开展一系列学生自主、教师辅助的医学创新实践活动,以提高医学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为适应未来社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求进行创新培养模式探索。  相似文献   

9.
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是研究型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既是教学改革的新方向,更是一个难点问题。本文分析了四川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生科研培养方式,结合指导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经验,在科研能力培养中激发学生创新动力,提高学生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10.
培养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国家保证化学化工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以制备碳纤维复合材料为例,基于课外科研创新实验室和科研创新团队,并以延边大学化学化工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科研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实践表明,通过对复合材料的实验设计路线、制备方法、结构表征及吸附能力性质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科研创新学术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强化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升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实证研究表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受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课程体系、教学制度、环境氛围等多种因素影响。构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树立先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观、创建全新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完善系统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提供良好的创新型人才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2.
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 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必然要求。安徽理工大学立足于学校发展实际,多管齐下,积极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其措施包括: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构建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学体系;提高教师自我创新能力,加强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良性互动,为创新人才培养营造学术氛围;构建校园创新文化氛围,强化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3.
针对跨界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的内涵进行简单分析,清晰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构建递进化、综合性的教育体系。地方应用型大学跨界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结合学科特征、产业发展现状等,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这是应用型大学教育改革的科学方向,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对未来产业发展及竞争力的提升也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地方应用型大学教育的内容及学生未来发展需求,提出创新教育理念、创新课程体系及丰富培养路径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日前,部分高等学府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所推行的大学生科研训练,在意识层面、行为实施层面及成果展示层面均存在若干不足。应建构以科研训练计划为载体的、塑造零起点全程化的科研训练体系,通过组织机构调整、制度建设健全以及实施机制完善等措施为创新型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5.
立足于吉林省高等院校尤其是艺术专业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以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完善教学机制、健全评价机制、强化激励机制等改革方式。结合吉林省优秀地域资源和文化特点,关注高校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个性特征,探索新时代语境下高校美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思路和新策略,完善吉林省高校创新型美术人才教育培养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6.
在“双创”教育视域下,应用型大学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呈现区域服务定位、培养目标导向、复合型的教学实践设置、多维度的人才评价等特征,但在创新人才培育方面仍存在着创新创业理念模糊、师资结构单一、人才培养观念滞后、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推动应用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就必须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人才培养保障机制、产教融合创新服务等方面探索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国内各大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不断的探索。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方式受到政府、高校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教育模式是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必然趋势。应用型高校以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科学的、基于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尤为重要。本文对当前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足进行分析,并从校企合作的角度探讨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旨在提升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创建学习型社会对电大远程教育提出的新课题。审视远程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发展过程,探索远程教育课程创新性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原则,构建远程教育课程创新性教学模式,为电大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内生动力不足制约着创新型人才培养。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是突破既有人才培养模式赖以延续的利益格局,打破高校人才培养的路径依赖,通过重塑高校社会利益关系,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动力机制。为此,必须建立高校教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工作机制,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利益与责任机制,以使创新型人才培养成为教师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20.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职责,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是立校之本。工程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高素质创新应用型的工程技术人才是实施国家发展战略、支撑产业转型升级重要的保障。广东工业大学化工专业严格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建设目标,开展高素质化工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与实践,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培养高素质创新应用型化工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