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没有思维的条理化,就没有语言的清晰连贯;语言连贯畅达,思维也一定严谨周密。所以,对中学生的这种要求,既检查了他们的语文水平,也考查了他们的思想水平。因而,多年来高考命题一直把这方面的要求作为检测考生语文水平的重点,通过变换多种题型,考核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高修军 《江西教育》2014,(12):38-39
作为本体性语文教学内容的语文知识、技能和策略,它们并不是以个体的形式独立存在的,而是融入到语言强大的叙事功能之中的。谈到叙事,那自然得说到语言之意,意的呈现总是以一种或显性、或隐性的图画为依托的。正是这一幅幅物的图画、形的图画、结构的图画所编织成的语言形式承载着语言、文化之意。之所以有很多的语文课堂似是而非,就是因为教学没有“图画意识”,没有用语言唤醒并建构学生的“图画系统”。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本体性语文教学内容的语文知识、技能和策略,它们并不是以个体的形式独立存在的,而是融入到语言强大的叙事功能之中的。谈到叙事,那自然得说到语言之意,意的呈现总是以一种或显性、或隐性的图画为依托的。正是这一幅幅物的图画、形的图画、结构的图画所编织成的语言形式承载着语言、文化之意。之所以有很多的语文课堂似是而非,就是因为教学没有"图画意识",没有用语言唤醒并建构学生的"图画系统"。图画叙事并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工具性”也好,是“人文性”也好,谁都得承认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然而,语言教学教什么,却一直没有明确的目标,因而导致了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结果。对掌握了母语基本规律的学生来说,最需要的不是“××叫什么”,“什么是名词、动词,什么是××句式”之类,这些知识其实只是学习语言的手段不是目的;最需要的是种种言语体验。他们需要从不同的言语体验中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丰富多彩的人生,从而更好地感受母语,更好地运用母语。因此,如果说“教语言,而不是教语言知识”的提法让我们认清了过去语言教学的误区;那么…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说明文一直都不是教学的重点,甚至有些老师在讲解时会一带而过。这主要是因为说明文从语言和情感上来说都比较平实,所以有些老师会认为说明文没有很大的欣赏价值,本文就说明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马清泽家的客厅,我们谈论中小学语文教育,从下午三点谈到傍晚六点,语言一直是我们的主题。马清泽不是语言学者,言谈里没有诸如语言与人、语言与文化之类的理性思辩,他所谈的是中学教材中的课文语言、中学课堂的教学语言与中学生的作文语言。他的思想与智慧集中体现在如何引导孩子去感受、理解与运用语言。马清泽谈起语文教育中的语言因素教学,就像一位“把酒话桑麻”的农夫,没有凌空蹈虚,没有装腔作势,没有哗众取宠。浮华汰尽,留下的只有质朴与深刻。他对语文教育的独特体验与独立思考不是夜空里绚丽的烟花,而是阳光下舒展的常青树、泥土里孕育的落花生。教课文:扣紧字词句课文怎么教?也许,这是一个优秀语文教师终其一生的追问。追问意味着不断地思考与探寻,意味着有迷惘,有清醒,有徘徊,也有坚定。在长沙市一中语文讲台上摸爬滚打了25年的马清泽,深信“脚板底下出思想”,实践当中长智慧。他从不相信那些飘浮的言辞与虚华的架构,他特立独行的思维里始终保持着返璞归真的纯正与质朴。他说,教课文,就要扣紧字词句。只有扣紧了字词句,语文课才有“语文味”;只有扣紧了字词句,语言因素的教学才会落到实处。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什么?从语言的角度看,就是要学会感受语言,理解语言...  相似文献   

7.
语文一直伴随着我们的课程,也在我们生活中得以运用,但是随着新课程目标的深入,人们对语文这门课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好语言的重要性,而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设计质量也有明显的提升,让学生能够及时"获得基本的语言素养""丰富语言的积累""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学好语文不是看老师单方面教得好不好,教学内容有没有完成,更多的是老师如何使用教学方法,在教科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全神贯注能力,要想让学生能够更快地接受知识,就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他们认为学习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任务与责任。  相似文献   

8.
陈春英 《学苑教育》2021,(12):35-36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文明的传播以及文明的发展和语言的交流都是紧密相连的,是密不可分的,可以将语言作为文明进行传播的重要载体,同时语言也是人们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重要的工具。现阶段人们可以利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理念,表达自己的思想。但是在目前所开展的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教学效果却并不是非常理想,只是将语文作为了一种工具,却没有对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这是语文教师的一个严重的失误。  相似文献   

9.
关于语文教学一直存在争议,语文用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一直没有固定标准,回归语文教材,用教材教语文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最好体现。用教材教语文,教学生基本语文知识和阅读方法,思考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将语文工具性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更好地体会语文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语言与语文的关系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韩军(2005)认为语文教学百年的偏误之一就是“偏了语言,应重视文学”;李海林(2006)也认为语言只是语文教学的一小部分,不能让语言占据语文教学的主导地位。当然,语言和语文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中学语文教学是不是就是语言的教学,这样的问题虽经激烈的讨论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加重要。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对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作文教学受到多方面的束缚,一直没有得到实质性提升。对现今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情况进行分析,并针对其中的不足提出可以改进的创新之处,为语文教学增添活力。  相似文献   

12.
我们常见到老一辈专家学者引经据典如数家珍,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原因就是他们在记忆力旺盛的少儿时代,下过一番熟读和背诵的工夫,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担负着积累语言的艰巨任务.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确实,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更不能学好语文.但现实的情况是,学生语言积累的薄弱成了他们语文能力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怎样让学生的语言积累有效高效,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和努力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的学习阶段是培养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小学生语言今后的发展方向和语文能力的提高。作为课堂最基础手段的教师教学语言,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对象和重点内容。本文将主要从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语言的作用和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语言的特点两个方面展开分析,从而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语文素养"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概念,但是,至今为止,我们对"语文素养"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解。一、"语文素养"概念的组成"语文素养"由"语文"和"素养"组合而成,但不是简单堆砌。什么叫语文?叶圣陶先生说:"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1]今天,"语  相似文献   

15.
宋力 《山东教育》2012,(32):23-24
语文素养不是一个知识点,也不是某一个概念,其内涵极为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形成,主要靠的是他对语言文字的"悟",没有学生自己的悟,便不可能有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学生对语言的"悟",我们将其称为语感。作为中学生,必须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学习,强化自己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切实加强语  相似文献   

16.
郑斌 《成才之路》2011,(20):38-38
语文学习,博大精深。作为一名语文教育者,面对中国五千多年的文化瑰宝,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尤其是在语文的教学中,方法各异,众说纷纭。但历来都非常重视朗诵,特别是倡导新课改的今天,语文课堂更需要朗诵,而且离不开朗诵,因为语文是一门有声艺术。语言不是静寂的符号,学习语文而没有朗诵是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17.
马世卫 《考试周刊》2014,(11):13-14
<正>什么是语文?语文教什么?怎样进行语文教学?这些问题一直在讨论中,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答案一直在争辩中。语文教师不能因为没有定论就放弃思考和探索,我们有必要形成自己的看法或者赞同某些观点,在语文教育这条道上坚定地走下去。简单地说,语文就是语言。说的话是口头语,写的文是书面语。语文意义上的语言是民族的语言,就是母语。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民族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及思维方式会深藏在民族语言之中。所以,中国语文也就是中国人的母语  相似文献   

18.
杜欢  王鑫 《考试周刊》2012,(46):50-51
成语作为最重要、最常用的一种熟语,是人们长期使用凝固下来的组词,以其凝练性及典故性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是中国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特别是近十年来,中考语文和高考语文一直没有间断过对熟语识记、辨析、运用的考查,尤其是成语。能否正确地分析、辨别、判断和选择成语是中考和高考语文考试中检测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是否牢固、运用语言的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9.
语言的输入输出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必然要求,小学生学习语文,人们都关注学生的大量积累,却很少考虑学生语言的输出,造成学生语言输入输出的失衡。这应当不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师必须思考学生的表达,以形成学生语言输入输出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第一,明确认识。语文学习,说到底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前,我们强调语文“工具性”,现在我们又在大张旗鼓地宣传语文的“人文性”,我想,这都没有错。语言,首先是交流的产物。离开交流,语言就没有发展的依托。但如果仅仪强化交流这一传输媒介的作用,而忽视其内在的本质内容,工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随着人类思想、情感的发展,作为载体的语言,承载了更多的作用。语文的学习,不仅要学习作为工具的语言文字,更要感受其中的思想、情感,文化内涵。因此,“工具性”强调“用”;“人文性”,讲究情感、思想、文化的承继。两者正好从不同角度阐明了语文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学,两者又都忽视了极为重要的因素——参与者。教师在教学中语言操作的目标和学生学习目的的认知则一直处于模糊之中,致使教学始终处于盲目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