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础工程,开展课程建设和课程评估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而围绕培养目标和培养定位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的课程指标体系就成了新建本科院校的核心问题.本文主要从新建本科院校课程指标体系构建入手,介绍了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结构及评价方法,体现出它在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管理中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家教委的统一部署,我省教育委员会在工科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配合下,进行了普通物理课程建设的质量评估的试点实测工作。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好,从86年元月开始,省教委组织十所有关的工科院校进行评估试点实测的各项准备,成立了黑龙江省高等工科院校物理课程教学质量评估试点领导小组,下设大学物理课程(理论教学)和物理实验课程评估工作小组。确定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黑龙江矿业学院为试点实测学校之后,先后召开几次会议,学习有关文件和资料,统一思想,提高对评估试点工作的认识,认真制定了物理课程评估试点实测的指标体系、标准和实施办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测工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我国高等工科院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构建新世纪高等工科院校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分析阐述了高等工科院校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客观必然性,并提出了适合我国各类高等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八种具体模式。  相似文献   

4.
课程教学是学校教学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教学活动,是培养训练学员思考、动手与发展的基本手段.一个学员在校要学习多达几十门课,课程的质量将直接影响着毕业学员的培养质量.因此,课程建设是院校教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开展课程质量评估,可以全面检查课程建设的情况,诊断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去年,我院开展了全院性的课程评估,经过一年的努力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一、基本做法1.制定标准,科学评估.课程评估就是运用科学的测评方法,全面、公正、客观地对课程建设总体情况作出价值判定.因此,必须首先制定一个评估指标体系和标准.我院于1995年下半年即着手此项工作,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参照国家教委《高等工业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价方案》,依据《海军院校优秀课程评审指标体系及标准》,学习军内外院  相似文献   

5.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课程建设的评估──《高等数学》课程建设评估的综合模糊指标体系关新平,徐玉民,赵玉鹏,杨军由于高等数学是工科院校最重要的基础课之一,它不仅是学习后继课程和将来从事理论、实际工作的必要基础,而且对开发学生智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各院...  相似文献   

6.
大众化阶段高等工程教育的社会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等工程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更加密切、合作趋势日趋明显。与社会开展合作时,工科院校尤其是地方工科院校要根据区域经济的状况与特点,研究合作双方的目标与要求,充分调动校内外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社会合作,提高工程型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等工程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7.
工科院校学生实习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习是工科院校学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培养质量,必须把实习环节作为评估工科院校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当前,要切实提高工科院校学生实习的质量标准和管理要求,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把工科院校学生就业、创业同学生个人职业规划紧密结合起来,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工科院校学生实习面临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工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课程与教学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形式和核心内容。总结了桂林理工大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中以大工程观教育理念为导向,在课程优化设计、教材开发、理论与实践结合、师资队伍等方面开展一体化建设,探索了工科专业课程教学一体化建设新途径,有效地提升了高等工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1999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分布目录》表明我国普通高校中设置法学专业的有192所,其中高等工科院校达到70所,占设置法学专业普通高校总数的37%左右。高等工科院校法学专业办学就总体而言起步较晚、办学条件相对不足、专业方向趋同、课程设置随意性强。法学专业课程设置是否科学、规范、有特色直接关系到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乃至高等法学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高等工科院校法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学计划的灵魂,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决定着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来搞摘编     
来搞摘编天津大学王义兴在《高等工科院校德育教师评估》一文中指出,设计什么样的指标体系评估德育教师,这是整个评估工作的关键。根据德育教师的工作特点和肩负的职责,德育教师评估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四条原则:一、目标一致性原则;二、用对独立性原则;三、直接可测...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着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开展企业、社会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情况调查、毕业生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情况跟踪调查,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以确保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实,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三段渐进式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思路,从课程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教学主基地、教学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阐述了实施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关键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就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构建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使学生、教师、领导、督导、校外行业企业专家等各类人员共同参与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采用听课评课、问卷调查、网上评教、师生座谈会、督导分析会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质量监控,从而为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对助产士的需求日益增加,助产专业人才已成为紧缺型专科技能型人才之一。为适应社会需求,围绕助产专业人才紧缺的现状,构建以岗位胜任力培养为核心,以强化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三位一体"的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顶层设计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和平台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开展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进评价人才培养质量体系,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高素质的助产学专业人才,进一步提升助产专业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关系问题,专业教学团队的能力问题,学生课业考评的社会化问题,是设计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几个难题。在既有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实施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阐发了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关系问题就是职业素质课、专业能力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的关系问题,提出专业教学团队能力建设的一体化观点及其实现的途径,总结了一个学生课业考评社会化的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的学习是关系高校教学质量的根本因素。以学习为中心加强教学质量建设是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共同经验。当前,我国高校教学质量建设进入"深水区",呼唤从"教"到"学"的范式转换。为此,我们要真正树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和教学质量建设理念,构建以"学"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制,加强大学生学习过程管理,实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质量评价和保障,加强大学生的学习观教育。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伊始,中国对基础教育进行了广泛改革。在此背景下,高等师范院枝作为培养中学教师的主阵地,也面临一系列的改革。努力探索一条适应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新型教师教育发展之路,是师范类大学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这种改革根本上取决于教学观念的现代化,它包括三个方面:新型人才观念的建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考试模式和素质评佶体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8.
独立学院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是国家、社会及举办方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在深入研究影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确立质量标准,加强组织系统建设,建立质量监控机制”,构建并实践了包括目标、组织、监控、方法、评价、反馈6个子系统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9.
"1+X"证书制度是新型的国家资历框架制度,为了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培养复合型高技术技能人才,确保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亟须解决当前职业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面临的现实困境,如证书与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对接不畅、信效度偏低、"两证"融通度不够、专业匹配不足、"双师型"教师素质偏弱、教材教法适应不良、课证融通平台与渠道缺乏等。职业院校应通过多元主体参与、确保信效度、产教融合、加快课程建设、创新教师培养模式、改革教材教法、搭建"学分银行"等策略,确保"1+X"证书制度有效实施,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建立适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点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20.
以应用型高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分析了专业认证和新工科建设对人才培养的导向,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型。分析了当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存在学科方向不明,培养定位不明确,培养模式倾向学术化,师资队伍应用型水平不够,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没有有效衔接等问题。从培养目标确定、培养方案编制、人才培养环节、教学资源建设、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构建了工程教育认证和新工科建设双驱动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