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威认为,历史是形成人类道德品性最优良的学科,是"永恒且具建设性的道德遗产",历史教学"将发挥最自然的伦理价值".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它始终以人为中心,关切历史对人的意义、价值,把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阅历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以期使人能够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帮助儿童理解人生的意义、寻找正确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时代性“道德裂变”及其道德哲学拯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物质财富的进步与人类道德的退步的直接后果,而新科技革命及随之而来的后工业社会和信息时代更加剧了“物质进步”与“道德退步”的“大分裂”,使“道德裂变”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世界性话题。人类的道德生活越来越远离了作为意义和价值之源泉的日常生活世界,远离了道德理论的哲学本性,价值观本性和世界观本性,远离了道德的“内在价值”和“创造价值的价值”本性,是“道德裂变”发生的根本原由,重建道德哲学,回答人的生活意义问题,并且重视道德教育,依靠法制重建道德,是时代重建道德的根本之途。  相似文献   

3.
从一般意义上讲,人文 学科的作用是对于人生的意义、价值的思考与张扬。它是人在对自我的精神世界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认识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知识与智慧。在面对繁纷复杂的客观世界与起伏多变的人生时,它通过价值标准、审美标准和道德规范来理清谜团,认定世界的价值,赋予人生以意义。社会学科的作用是研究人类社会运行的法则和方式。它是在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的过程中,确立人类最有效率的行为模式和对社会的思考与规定。在一定意义上,社会学科是“法治”的基础,而人文学科则是“德治”的基础。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我们的治国方…  相似文献   

4.
“道德中心主义”是一个涵义不确切的概念。在道德的社会调控意义上,历史中国是“以礼治国”——“政治”、“德治”、“刑治”并举的国家,并不存在“道德中心主义”或“以德治国”的问题。封建统治者将道德“抬到吓人的地位,搞道德中心主义”,虽然只是一种历史假象,却养成了中国人注重道德生活的传统;这种传统与“道德中心主义”不可相提并论。儒家的“仁政”主张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今人对此应当持具体分析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5.
柴英革 《新疆教育》2012,(4):119-119
教育,与其说是驯化,不如说是对生命的爱的具体体现,是对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和未来人生的关怀。人文精神是对人的终极关怀,体现了人类的道德情操、人格精神、心路历程、生存状态,关注的是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人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本质联系、社会的终极目标、人类的安全、发展与命运等。  相似文献   

6.
人是具有自我意识的动物。人作为主体总是需要思考生活的价值及意义。但是人有内在的“小我”与“大我”的矛盾,有两重生命的矛盾。因此,在形成生命和生活的价值及意义时,人需要超越这个矛盾,提高道德境界与宇宙境界;需要弘扬哲学精神,超越人生。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的各种情感中,“爱国”应该是最崇高、最神圣的一种。回首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将自己的事业和人生建立在“爱国”的基础之上。爱国,同样的感情,在文学作品中却有不一样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道德价值实现:假设、悖论与智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人类迄今文本伦理思想的对象都是人的“利己心”,具有假设价值论的特征。经验主义在肯定和高扬人的“利己心”的同时,运用假设的方式将道德价值实现引向尊重社会道德规则;德性主义贬斥人的“利己心”,力图以假设的道德本体权威将道德价值实现诉诸于人们的“自警”和“自觉”,由此而构成一种整体性的假设体系,在其指导下,社会道德规则具有虚拟的形式主义倾向,道德价值实现的结果必然出现道德悖论。中国传统儒学本质上是德性主义的义务论,克服其引起普遍化道德悖论的弊端,需要在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价值判断与逻辑判断相统一的意义上倡导道德智慧。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以来的西方后工业社会,人们已愈加认识到,自我选择并不仅是无限自由的选择了,人与人之间道德伦理关系的价值与意义日益凸显出来。在这种新的现实语境中重新检视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便会发现英美女性主义和法国女性主义文学两种批评理论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即执着于抽象的理论层面,而忽视了女性在现实世界的生存境遇,尤其是女性的道德伦理境遇。事实上,西方女性文学表现了道德之善与人生“幸福”、道德反思与道德自律、自我存在与道德自由、和谐情愫与反乌托邦等“道德情境”的“内在冲突”性质,以及对和谐的人际关系与真、善、美的追求。这不仅与西方女性在历史语境中的地位密切相关,也体现了女作家们的宗教道德情结。  相似文献   

10.
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说建立在以“理为核心的共相说的理论基础这,该说以人们对宇宙人生的觉解程度将人生境界从低到高划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天地境界”是人生追求的理想境界,冯先生的人生境界说将人生境界划分为高低不同的层次,发出的为获得人生最丰富的意义和价值而追求对宇宙人生的全面了解、追求高层次的人生境界的倡导,突出理性、强调道德行为的自觉原则,强调公利、维护社会利益和民族利益等观点都值得肯定的,存在的主要偏颇是将“功利境界”与“道德境界”截然对立起来,在义利之辩上表现出抽象的道义性质。  相似文献   

11.
庄子从揭示人的道德认识的本质出发,对世俗的道德知识,即道德观念、道德规范以及道德范畴进行分析和批判;通过怀疑、乃至否定人的现世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来寻究生活之真意与人生之终极价值,并依之建构起“依乎天理”、与道为一的道德理想人格。在这一过程中,他触及到了诸如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人生之终极价值、事实与价值之关系、人的存在及其活动等等许多重要的伦理理论问题,这自有其深刻的地方。因此,虽就其思想表层来看,不乏消极成份,但究其实质,其根本精神与中国传统伦理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孔子学说是对人的养成问题的阐发,揭示了道德、学识、艺乐的人生修养过程,通过教育的途径完善发展人的素质,符合人的愿望和人生需求,适应社会变化与人类文明进程的规律,孔子做人的学说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钱”提的人多了,对道德谈的人少了,相对来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比物质文明建设要“疲软”些,正值全国提倡“五个一工程”之际,本人想旧调重弹,谈谈现在许多人认识模糊的社会主义道德问题,希望商榷.自古以来,伦理道德就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社会的道德风尚和道德水准通常是衡量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尺度,社会主义道德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高尚最进步的道德,作为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道德是在批判地继承了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的道德传统、并通过无产阶级政党以及所有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先进人物的示范作用逐步丰富、完善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4.
正确区分真理标准与道德标准的关系是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问题,仅仅用道德标准来评价改革开放30年是片面的。真理标准与道德标准二者既有其一致性,又有其严格的界限。康德把二者说成二律背反是错误的,因为道德的“善”必须要以认识的“真”为前提,真理标准优于道德标准。道德标准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人的道德实践活动价值评价、价值选择、价值导向的指南。真理标准与道德标准对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对于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对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等都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教育和文化一样,是一种历史现象,在历史长河中,不同的文明时期形成了不同的教育形态,同时也产生了不同的历史作用。从文明史发展的角度看,人类的历史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三大阶段。每一历史阶段的进步都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在不同的阶段也有明显的差异。在我国,教育曾有过良好的历史传统,“书中自有黄金屋”是我国劳动人民对教育功能和作用最朴素的概括,几乎和现代流行的“知识就是财富”的口号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我国在农业文明时期对教育价值的理解是局限在“政治价值”和“道德价值”之上,还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  相似文献   

16.
论道德智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性的精神危机以及中国当代德育的实质性低迷,使得每一个关心人类命运、关注人类前途的人在审视现实与未来时不得不认真思考道德问题。这里我们从道德接受主体的道德智慧入手,再从道德智慧切入道德, 探索道德教育中如何通过培养提高道德智慧来高扬人的主体性,引导个体寻找自己的生命意义,体悟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并塑造完美的人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的历史“链索”观使其将现实变革意识的基点建立在过去与现代关联的深层文化意义上 ,其重构边城“古典”文化范式的向度在于社会的未来。古典道德意识的美善表达渗透着现代社会伦理道德的合理性基础 ,其道德意义的“秩序和理性”在局限中显示了现代社会基本的最低与最高道德要求的联结。边城人类生命形式的展示和思考折射出生命的现代意义和未来可能性 ,其对人生形式理想的提升和期待同其道德理想必然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的“种子”。  相似文献   

18.
生的沉思     
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物,与其他自然物的不同仅仅是形态上的差异,就此而言我们可以说,人生是无意义的,因为正如其他自然物一样,我们不知道何以生、何以死。当我们问人生意义的时候,同样可以问:一块石头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呢?所谓人生的意义,仅仅表现在社会内部,这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物质创造、人自身的创造和精神创造。进行这些创造的主体只能是自我,一切活动最终都需要落实到一个个活生生的“我”上,没有“我”,就没有历史。人生的价值就体现在各种创造活动之中;在所有创造活动中,唯有精神创造才是最有价值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其社会价值的实现成正比。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我的社会价值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相似文献   

19.
在欧洲中世纪,由于神学占统治地位,人成为神的奴隶,失去了自身价值。文艺复兴开始了“人”“神”之争,人文主义者明确提出了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还“人”以本来面目。启蒙运动又更进一步要求变革社会制度,从审视人生走向审视社会,从对社会制度的改造中实现人的自由平等权利,将人生的意义提高为追求人类的普遍幸福。  相似文献   

20.
简论曾子的人生境界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曾点的“狂”不同,曾子的生态态度要严谨得多。在曾子看来,“仁以为已任”对人而言是一种使命,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缩命。这种宿命不是在限制着人,而是在成就着人,成就着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这种成就体现在对生的反思和对死的领悟当中,体现在对道德生命的敬畏和对“仁”的觉悟当中。这就是完整意义上的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