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请大家先看《伯牙绝弦》教学的一个片段:师:伯牙约定子期来年去他家拜访。第二年,伯牙如约前来,但子期已经不幸去世。伯牙悲痛欲绝,在子期墓前为他弹奏了一首曲子后,将琴砸碎于子期的墓前,从此与琴绝缘。课文怎么说?生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师:多重情谊的俞伯牙啊!可是,同学们,你们觉得俞伯牙的做法可取吗?是不是太极端了?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5课。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感知语言特点。2.品读课文,体会知音深情。3.拓展阅读,感受知音文化。教学过程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古文——《伯牙绝弦》。(读题)师:课文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板书:伯牙子期)  相似文献   

3.
(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11册,由闫学执教.)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zāi),峨(é)峨兮(xī)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擗(pǐ)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相似文献   

4.
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zāi),峨(é)峨兮(xī)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擗(pǐ)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文本解读:本课虽是文言文,但相对浅显,可借助注释进行理解。难点在于理解“知音”,理解伯牙的摔琴之举及其背后隐藏的含义:子期一死,伯牙为何摔琴?他绝望地摔碎了瑶琴,就是向整个世界封闭心灵的大门。文本似乎昭示着,孤独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宿命。因为人生中种种难以预料的因素,我们的幸福往往转瞬即逝,不得不加倍承受失去的…  相似文献   

5.
正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伯牙绝弦》选自《列子·汤问》,是一个流传千古的寓言小故事。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本中蕴含的"知音"文化为故事本身平添了一些传奇的色彩,也使得不少老师愿意并深入探究将其转换成课堂的教学价值。翻阅《辞海》,对"知音"一词的解释为:相传春秋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能从伯牙的琴声听出  相似文献   

6.
一、何为知音?"知音"这一说法,最早出现在《列子·汤问》里: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此后,遂以"知音"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然而,由于每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不尽相同,经历遭遇也不可能复制重来,真正做到志趣相投、心意相通是非常难的。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有个俞伯牙结知音的故事。上大夫俞伯牙舟泊山崖,喜逢知音钟子期(是个樵夫)。次年俞伯牙赴约,钟子期亡故。结果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叹道:子期不在对谁弹!欲觅知音难上难。这则故事  相似文献   

8.
高山流水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广陵散琴曲 又名《广陵止息》。汉魏时期相和楚  相似文献   

9.
片段一:说文解字,理解题意(播放乐曲《知音》,出示课件伯牙鼓琴图,师述说后引出课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来学习关于伯牙和钟子期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  相似文献   

10.
余凤娟老师教学《伯牙断琴》片断: 师: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我们的阅读有了更多的期盼。“为什么伯牙说子期是他的知音?他为什么要断琴绝弦,永不弹琴?”问题是我们自己发现和提出来的,还得由我们自己来探究解决。现在,我们先了解一下,“知音”是什么意思呢?  相似文献   

11.
【作文题目】春秋时,伯牙擅弹古琴,只是恨无知音。有次伯牙乘船外出,时值中秋之夜,偶遇一樵夫钟子期。伯牙每弹一曲,子期都能讲出乐曲表达的内容和感情。两人在船上互诉衷肠,引为知音,并约定一年之后在此相会。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前来弹奏,岸上却不见钟子期的影子,后知钟子期已离开人世。钟子期死前,让人把他葬在岸边,好让他的灵  相似文献   

12.
最近听了一节《伯牙绝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5课)的古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朗读课文,理解文意,学得很扎实。临下课前,该教师设置了一个"课外拓展,升华情感"的环节:悲痛欲绝的伯牙,在子期墓前,写下了一首短歌:"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掊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然而,这"三尺瑶琴"就该死吗?就该为子期死吗?这琴该摔吗?  相似文献   

13.
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广陵散琴曲又名《广陵止息》。魏晋时大名士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现存琴谱最早见于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广陵散琴曲又名《广陵止...  相似文献   

15.
【皮涛老师《中彩那天》教学片断】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四年级下学期的课文,一起读题。(生读课题)【罗才军老师《伯牙绝弦》教学片断】师:上课!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流程】一、资料交流,初识人物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品读了《伯牙鼓琴》,欣赏了高山流水。这节课我们继续“品艺术,做知音”,共同走进另一个动人传说。齐读课题。(生齐读)师:在“多篇联读,自主探究”课上,我们初步了解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回顾一下?生: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故事。师:言简意赅,值得表扬。贝多芬何许人也?  相似文献   

17.
去年在武汉举办了“琴台音乐会”,全国歌星,荟萃一堂,引吭高歌:“这里有知音,这里有琴台”。“琴台”与“知音”,紧紧相连,何其感人之深也! 通俗作品的威力每每为高文典策所不及,留意文学史的人大概都有这个感觉吧。“琴台”便是如此。《警世通言》的头一篇小说就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说伯牙本姓俞,名瑞字伯牙。锤子期本名徽,子期是他的字。伯牙作晋国的大夫,出使楚国,回晋途中,经过汉阳,得遇子期,于是发生了听琴的故事,言言凿凿,宛如身遇。听琴知音  相似文献   

18.
作为国家级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伯牙子期传说是武汉市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以其及相关文化遗迹为核心的知音文化则是武汉市发展文化产业的宝贵文化资源。在梳理伯牙子期传说渊源与流变的基础上,分析伯牙子期传说现存文化遗迹及相关风物现状,挖掘当代知音文化的多重隐喻,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知音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借鉴参考,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 纵情吟诵识知音 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文,讲述的是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谁来读读这个课题? 生:伯牙绝弦. 师:"绝弦"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20.
授课时间:2010年5月 授课班级:石家庄市红星小学五年级(2)班 第一节 师: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你们平时没有见过,请把你的右手抬起来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 师:(读课题)<杨氏之子>. 生:(读课题)<杨氏之子>. 师:通过读课题,你们发现了没有,这篇古文和我们现代文有很大的区别,比较难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