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廖平<春秋>学的核心是以礼制说经,尤以<王制>为要.在廖平看来,<王制>一书,是孔子<春秋>之根荄所系.孔子修<春秋>乃为后王立法的素王之作,<王制>则是孔子改制立法之作.廖平<穀梁>研究的宗旨,就是通过对<穀粱>中所含礼制的发掘,与<王制>相互发明,发掘今文礼制大纲, 探求<春秋>微言大义,论证<春秋>乃孔子"拨乱反正,以俟后圣"的政治制作,确立<穀梁>为今文正宗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杜谔<春秋会义>所引"<总论>日"三十条,皆系孙复<春秋总论>佚文.另陈深<读春秋编>、汪克宽<春秋胡传附录纂疏>亦各引一条.<春秋总论>原书体例是先列经文,次引三传或诸家之言,再评衡诸说,断以己意.就佚文内容来看,<春秋总论>所论之范围皆<春秋尊王发微>所论及,而且二者绝大部分论说都是义旨相同和互补的,可见二者高度一致.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三条论说二者义旨全然不同.又唐顺之<荆川稗编>卷十六、程公说<春秋分纪>卷五十四以及卷七十三曾四引"孙复日",这四篇文辞均系孙复<春秋>佚论,盖出于亡佚之<睢阳子集>.  相似文献   

3.
<孝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孝经译注>为其作详细注解,这在弘扬孝道和传播传统文化方面很有意义,但个别训释有失偏颇,如因,丑、复等.经过考察发现,"因"当释为"凭借",而非"由于"; "丑"并无"卑贱"之义; "复"意为"再、又",而非"重新".  相似文献   

4.
李索 《家教指南》2006,(1):109-112
<左传>"距跃三百"中"距跃"之义前贤抄成于南北朝时期的敦煌写卷P.2509<春秋经传集解>残卷中此处作"岠跃",为断定"距跃"的词义提供了新的依据."岠"乃"歫"字形变,"歫"本义为"止","距"乃"歫"之同源通用字,义为"立(定)","距跃"义为"立于原地向前跳".  相似文献   

5.
清代经学史上<左传>的考据,经历了由尊汉学而辑存汉儒旧注、批判杜<注>孔<疏>,进而重新建立注疏的过程.洪亮吉的<春秋左传诂>,旨在"存<春秋左传>之古学",从而搜采古训,匡正杜<注>,补充注解,为<左传>新疏奠定学术基础.这些是其经学成就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6.
<九辩>的性质归属,乃现代<楚辞>学中的一重要课题.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风靡的是"宋玉自闵"说,而此"新说"实似是而大非.首先,<九辩>文句多来自屈作;其次,<九辩>之多同屈作证其为屈原作之非;第三,从<九辩>句多同屈作辩其必为代屈原立言而作.由是观之,本课题尚有进一步研讨的余地.  相似文献   

7.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诗中的"不自由",历来都被理解为柳宗元的行动受拘.考索"不自由"在古代典籍和<全唐诗>中的用法,可以发现此句实蕴含另一种意旨,即柳宗元的采蘋花相赠之欲,乃是缘春风(故人)之情而起."不自由"乃情不由己、情不自禁之谓.  相似文献   

8.
宋初“三先生”之孙复学术思想考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初三先生"之一孙复以<春秋>学名于当时,学人们多从其思想意义或时代价值进行定位.孙复<春秋>学以儒家之道为理论基础,其代表作<春秋尊王发微>是儒家之道在政治上的具体实现.从中国学术思想的角度来看,孙复<春秋>学对宋初儒学复兴、两宋<春秋>学以及理学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天命灾异是董仲舒之天的哲学的重要内容.董仲舒诠释<春秋>、<公羊传>,大谈灾异与人事的天人感应.灾异是天之所命,是天意的表现.人君的行为失道,天以灾异谴告、警惧,人君见灾异,"内动于心志,外见于事情,修身审己,明善心以反道者也",灾异自会消失;如果人君不能反省改过,则伤败乃至.因此,天命灾异表现了天的道德理性,肯定了人君的主体性,加强了人君无可逃避的责任感.董仲舒著<灾异之记>,以阴阳之道解释<春秋>灾异.董仲舒的天命灾异思想,虽无知识的意义,但有道德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易简",是<易传>所揭示的<周易>哲学之重要特征.文章分析了"易简"之道的内涵及其体现,并将<周易>置于历史发展进程之中,探讨其成因,指出了<易传>提出此命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基《春秋明经》是为举业而作,有因循《春秋胡氏传》的思想内容,也有超越《胡传》的思想内容,研究《春秋明经》的思想需要与《胡传》进行对比甄别。《春秋明经》在夷夏问题上,坚持以夷夏之辨为礼义之辨,没有狭隘的民族观念。《春秋明经》的天人感应说承自《胡传》,与刘基自己的天人感应观念有区别。《春秋明经》的著作年代应当在青年时期。  相似文献   

12.
胡瑗著述有名春秋论者,向未见近世论者称说。杜谔《春秋会义》所引胡氏曰二十二条、胡氏论曰四条,皆系胡瑗《春秋论》佚说。此外,《黄氏日抄》、《春秋阙疑》、《春秋胡传附录纂疏》等书中亦存不少胡瑗佚说,综辑凡得八十二条。胡瑗佚说中有一些与孙复《春秋尊王发微》不仅旨意相同、而且连文辞都相近甚至完全相同,如出一人之手,这与胡、孙二人早期同学十年的经历是分不开的。胡、孙二人都受到啖赵学派舍传求经新学风的深刻影响。在具体经说上,胡、孙二人也存在广泛的一致性。不过,在褒贬问题上胡瑗远较孙复平允实在,没有孙复那样强烈的有贬无褒的倾向。  相似文献   

13.
程颐是宋代理学的奠基人,他借助对传统儒家经学的解释来建构新的儒学体系———理学,这对后来的经学解释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他对于《春秋》的解释,就是一个突出的范例。程颐对于《春秋》的解释,具有自己的特色,如会通三传、义理解经、以四书说解《春秋》、注重"春秋笔法"、以理学解读等,这些都为后来理学家解释《春秋》,即理学化《春秋》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典范。可以说,程颐《春秋》学在宋代经学解释学史上具有突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春秋毂梁传》在先秦时代即有古文文本流传。现存诸书所引许慎《五经异义》称《春秋毂梁传》无一以“今”字冠于其上者。可证在东汉许慎、郑玄所见之《春秋毂梁传》为古文文本或源于古文文本的今文本。也就是说,在东汉存在古文书写的《春秋毂梁传》文本或源于古文文本的今文本。该文本的来历现已无从考证,但东汉存在古文书写的《春秋毂梁传》文本或源于古文文本的今文本,作为一条旁证可以证明在先秦时期《春秋毂梁传》很可能已有古文书写的文本,否则,东汉存在的古文书写的《春秋毂梁传》文本或源于古文文本的今文本从何而来?在没有汉代作伪的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东汉存在的古文书写的《春秋毂梁传》文本或源于古文文本的今文本,只能是源于先秦的古文文本。  相似文献   

15.
赵彩花 《湘南学院学报》2004,25(4):40-43,48
《史记》论赞是体现司马迁对"《春秋》笔法"创新的渊薮。作者通过论述口吻变换、丰富多样的修辞技巧来传达"微意"。《史记》的具体实践使古老的"《春秋》笔法"成为一个内涵丰富、魅力无穷的叙述范式,并赋予它在时间流中生生不息的自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司马迁在不同地方谈到《吕氏春秋》时,对其成书年代的说法不尽一致,再加上后世一些学者对《吕氏春秋·序意》篇“维秦八年”一语的过分解读,遂致在此书成书年代问题上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说法。诸说之分歧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吕氏春秋》成书于哪一年,二是《吕氏春秋》是否一次成书。而就目前的资料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现状来看,在此问题上最可靠的答案是:《吕氏春秋》是在吕不韦任秦相国期间组织宾客一次编撰完成,书成于秦王政八年。学者们在此问题上的意见和分歧,反映了在考证古书成书年代时,内考证与外考证既可能交相为用,也可能相互干扰,导致循环论证。  相似文献   

17.
程端学是元代一位著名的《春秋》学者,其《春秋》学著作有《春秋本义》、《程氏春秋或问》和《春秋三传辨疑》三部。在这三部著作中,程端学循着朱熹的思路,从《春秋》之作和《春秋》之义的体现这两个角度对前儒以日月时例解经进行了激烈的攻驳,同时指出了以日月时例解经穿凿附会、破碎经旨、变乱是非等弊病,使《春秋》不以日月时为例的立论更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分析了刘基《春秋明经》的拟题方式、题目结构,并将其与其他现存的元人《春秋》经义进行了比较,结论是《春秋明经》作为一部元人科举模拟习题集,是十分宝贵的个案,对深入了解元代科举的情况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9.
校读是校勘学方法在古代汉语学习中的推广应用。训诂学是以词义解释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将校读法导入训诂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使得训诂学的理论研究能够进一步结合古籍的读书实践,在增强课程的实用性、趣味性的同时,能够拓展学生的读书视野,有效提高其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以作为我国叙事文学源头的《左传》为例,通过《左传》与《国语》、《韩非子》、《吕氏春秋》、《晏子春秋》、《史记》、《新序》、《说苑》的校读材料,从字词训释、称谓表达、语言风格、文章布局等方面印证、强化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20.
汪汲里藉考     
汪汲是清代著名经学家之一,一生著述颇丰。但其籍贯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未有定论。最近有人考证汪汲是淮安府清河县人,但论证有所不足,未能解决山阳县人为何称他为同乡这一问题。其实,汪汲祖先乃徽州人氏,后迁居淮安清江浦,而汪汲又由清江浦移居山阳河下镇,这是其里籍变迁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