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追问”是一门重要的数学教学艺术.适切的追问有助于激发儿童的思维,挠到儿童思维的“最痒处”.在“关联”处追问,能够挠到数学“知识结构”的痒处;在知识“内涵”处追问,能够挠到儿童“认知错误”的瘁处;在“意外”处追问,能够挠到教学“非预设生成”的痒处.数学追问,让儿童的数学思维始终处于深度开发状态.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学不能仅仅让学生获得结论,更应该引导学生经历结论的探索过程。这样,才能真正使数学教学从关注“双基”走向关注“四基”。从“浅尝辄止”走向“深度建构”,凸显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彰显浓浓的“数学味”。  相似文献   

3.
“数学实验”是儿童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捕捉数学教材中的“实验基因”,充分发掘数学实验素材.“数学实验”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空,教学中教师要让数学实验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感性走向理性,从抽象走向直观,让数学实验的过程成为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应当拓展儿童的"思之向度",让儿童"安静地思考"。教学中,通过"静听",拓展儿童的思维宽度;通过"静思",延伸儿童的思维长度;通过"静悟",发掘儿童的思维深度。"静"让儿童"思维之花"在数学课堂上静静地绽放!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中数学概念的抽象性,教师通过深度教学,促使学生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牢固掌握概念,灵活运用概念,指引学生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以沪教版新教材“事件的独立性”为例,阐述基于深度学习如何优化数学概念教学.  相似文献   

6.
"有深度"的数学教学不仅指"数学深度",而且包括"儿童深度"和"教学深度"。数学丰蕴的思想方法和儿童数学生命的生长呼唤"有深度"的数学教学。在儿童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引领儿童探究数学知识核心,掌握知识本质,领悟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7.
基于现实的以及教师个体理解的教学实践是"从数学走向儿童"的,而基于儿童理解的教学实践则是"从儿童走向数学"的。"从儿童走向数学"的教学实践具有基于儿童理解、展示儿童理解以及发展儿童理解的特征。"从儿童走向数学"的教学实践建构主要从儿童世界出发,以儿童的视角重新解构书本,重新解构学习过程,在此基础上重新建立教师的教学意义和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教学中,儿童时常表现出不愿思考、不会思考甚至不思考的现象。教师应注重思考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想方设法引导儿童学会思考、愿意思考甚至主动思考,可以采取下述策略,让儿童的数学思考走向深刻:动静相宜,激活儿童的数学思考;从点状走向结构,催生儿童的数学思考;挖掘知识本质,深化儿童的数学思考;设计开放性问题,优化儿童的数学思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现实的以及教师个体理解的教学实践是"从数学走向儿童"的,而基于儿童理解的教学实践则是"从儿童走向数学"的。"从儿童走向数学"的教学实践具有基于儿童理解、展示儿童理解以及发展儿童理解的特征。"从儿童走向数学"的教学实践建构主要从儿童世界出发,以儿童的视角重新解构书本,重新解构学习过程,在此基础上重新建立教师的教学意义和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0.
作为质性的儿童数学课程,一直以来,仅仅注重让儿童获得结构化的系统的数学知识,形成娴熟的数学解题技能,由此形成了儿童数学课程领域的“技术兴趣”。一方面,它消解、祛除了数学课程本身应有的魅力;另一方面,它忽视了对儿童数学经验、数学学习方式和儿童在数学学习中生存状态的整体关照,遮蔽了数学教育的本体——儿童。“解放兴趣”的数学课程使儿童的本质力量得到充分解放与舒展,最大限度地释放了儿童的数学“创造力”。从“技术兴趣”走向“解放兴趣”,是儿童数学课程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1.
动画技术以其自身的魅力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显现出巨大的教学魅力.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动画情境",让儿童思维从"生活"走向"数学";运用"动画演示",让儿童思维从"感性"走向"理性";通过"动画聚焦",让儿童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进行"动画游戏",让儿童思维从"单一"走向"丰盈".  相似文献   

12.
儿童“自我习得性”教学是儿童依据自身已有认知结构、知识经验、生活履历“自组织”数学学习素材,主动经历、体验、复演人类数学创造的“生命·实践”活动历程。儿童“自我习得性”教学从数学的“理性精神”出发,其主旨是润泽儿童的数学生命。建构儿童“自我习得性”教学,首先要基于儿童学习原点,消除儿童“习得性无助感”;其次要基于儿童学习过程,指导儿童“自我习得”。儿童“自我习得性”教学让教育真正进入了“以生为本”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3.
周邦对 《天津教育》2021,(6):112-113
“解决问题”教学策略体现的其实就是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式。本文以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为例,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深刻的思考以及学生的主动学习参与率不足等现象,帮助学生从“愿想问题,会想问题”的角度出发,主要通过不同数学领域来体现“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教学为重点,提出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实现“深度学习”的学与教有效策略,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必须在数学内涵与儿童趣味之间寻求和谐。一方面,要敞亮数学课堂的“数学味”,关注教学的数学化过程;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与生活世界,教学要注重儿童化的改造。数学课堂所追求的“数学味”必须具备“儿童”特质,要能激发儿童的探索天性,促使其积极地感悟数学,形成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5.
数学文本是人类“生命·实践”活动的智慧结晶.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儿童与文本展开积极对话,让儿童从文本中获取数学信息.激发学生对话文本的心理需求,提供学生对话文本的有效载体,形成学生对话文本的隐性技能,呵护学生对话文本的宝贵成果.通过对话文本,让学生的视界走向澄明、内心获得敞亮.  相似文献   

16.
构建精简课堂是基于“儿童立场”品读学生的知识经验、学习思维;基于“儿童立场”来解读教材、预设课堂;基于“儿童立场”展开简约高效而富有深度的数学课堂。通过简素材,让本质更加凸显;简环节,让探究更有空间;简问题,让思考更有深度;简练习,让拓展更有层次。在课堂中有效凸显学生本位,开展研究学、基于学、促进学,真正构建由“知识传递”向“知识建构”转型的学本课堂。  相似文献   

17.
问题意识是学生数学创造学习的基本前提.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和“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起点,引领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激发探索精神,从而引领学生走向“深度”的数学学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自主构建和发展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18.
纵观当前的数学教学,教师缺乏数学文化素养和数学史料的储备,只关注眼前知识点的教学而忽视数学的人文价值,已是不争的事实;部分儿童在努力学习数学的同时也在厌倦、厌恶着数学,并且这个群体在不断扩大。儿童眼中的数学竟然只是“算题”、“变来变去”、“数字游戏”、“公式”、“难为人”。正如张奠宙教授所说:数学这个美女,存孩子的心中竟然成了X光照下的骨头架子;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呈现出差异化的状态,不少学生的数学学习仅限于基础的、机械的模仿。本文首先对小学数学深度学习下的“大单元主题教学”进行概述,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来探讨“大单元主题教学”促进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方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20.
“儿童数学”的现象学意蕴是以现象学的态度——“回到事物本身”来研究数学,追求“数学思想”的敞亮和儿童“数学之思”的显发与弘扬。实践申。通过儿童“生命·实践”的教学化活动——儿童的生命实践活动体验、生命实践活动建构、生命实践活动创造、生命实践活动表达,达成“儿童数学”的现象学旨趣——“面向思的事情”!由此.现象学所带给“儿童数学”的绝不仅仅是某种特定的教育实践与研究方法(如悬置——对教学经验或理论的存而不论、数学的本质探原、返回儿童的生活世界、消解师生主客二分的本质直观等等),而是一种“儿童数学”的现象学精神——回归儿童的“生命·实践”路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