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9 毫秒
1.
中古汉语有"如或、若或、脱或、傥或"这一类新生的假设连词,它们都含有"或"这个语素,并且都是复合词,但是它们的来源却有明显的差异,并非两个同义的单音节连词经过简单复合形成的。它们的形成有三条途径:1."如或""若或"都是由两个词性不同的单音节词经词汇化最终融合成复合词;2.语言使用中语法的类推作用导致"脱或"这个复合词的产生;3.同义词间的类同引申促使"傥或"具有了假设连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2.
“若”是先秦汉语中使用较多的假设连词,偶尔也用作选择连词。选取先秦时期代表性文献《左传》和《国语》,对其中“若”的连词用法进行了全面地描写和比较,附带对性质来源相关的“如”的连词用法进行说明,可以总结其在两部文献乃至在先秦汉语中使用特点和语法功能,并可以为考辨《左传》《国语》的文献关系提供语言学的资料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若还"唐代开始发生语法化,由"假设连词+副词"演变为"假设连词+假设连词"。"若还"宋代完成词汇化,到了元明时期,"若还"发展为一个常用的假设连词。副词"还"用于未然语境是其演变为假设连词的主要原因,而与"若"的连用则加速了这一演变过程。"若还"清以后衰落,而假设连词"还"现代汉语中仍在使用。  相似文献   

4.
转折连词"然"和"然而"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转折连词"然而"由"然"和"而"两个同义转折连词复合而成,还有观点认为转折连词"然"产生于"然而"、"虽然"之后.考察转折连词"然"和"然而"的形成时间及来源,转折连词"然"的产生不晚于"然而",先秦存在大量"然(代词)+而(连词)"这个跨层组合的语言事实,根据关联向对复合连词结构制约的规律,可见转折连词"然而"不是并列式复合词,其来源只可能是前面所述的跨层组合"然而".  相似文献   

5.
《庄子》中的"则"主要有名词、副词、连词三种用法,兼有虚词与实词性质,其中绝大部分是作连词用法。这反映了在《庄子》成书的战国早期,"则"从实词到虚词的虚化进程已经完成。而连词"则"可以作为假设结果连词或顺承连词,其中表假设为其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6.
"所"字是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用法较复杂的一个词。古代汉语"所"字用法归纳为用作名词、数词、量词、假设连词、结构助词。  相似文献   

7.
会话结构与连词的浮现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梅 《中国语文》2012,(6):500-508,575
在会话中,相邻话对不仅可以构成"话题—说明"关系,还可以呈现出多种复句关系。由于会话合作原则的作用,相对于前项连词(如"因为、不但"等)而言,话轮起始位置更偏爱于后项连词(如"所以、但是"等),呈现出行域、知域、言域、话语标记虚实各类用法。相对于行域和知域而言,言域用法对会话结构的依赖更强,是会话中的浮现义。当话轮起始位置有不止一个连词同现的时候,用作话语标记的连词出现在言域用法连词之前。影响连词意义和功能的因素除了该连词在话轮中的位置之外,前后话轮之间的话题延续性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睡虎地秦墓竹简》连词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睡简》共有27个连词,有的连词用法特别。《睡简》连词分工明确,其“及”和“与”、“若”和“如”有明显的互补现象,表假设的连词字形作“节”而非“即”。  相似文献   

9.
韩萍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4):115-116
针对"要是"这一假设连词的产生进行了探究,发现"要"与"是"在最初使用时"要"表假设,"是"则为判断动词,二者独立使用。随后"是"发展为焦点标记,进而成为词内成分与"要"结合构成假设连词。"要是"的"重要的是、主要的是"意义在特定句法结构中的进一步发展对其转变为连词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假设连词"即"成词于战国时期,语法化完成的标志是:位于假设复句从句的句首,且在分句主语前。从用法上看,连词"即"所领的假设分句常表示"不如意"的情况。其语法化过程经历了从动词—时间副词—假设连词的历程,从时间副词到假设连词的语法化过程则体现了从可能性认识情态到虚拟性认识情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在说明某些特殊的复合词的构词方式时 ,不同的学者常有各自不同的解释。我们以一个词为例 ,重申了判断复合词类型的唯一的标准 :构词成分在语义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乎"本为动词,经过历史的发展,"乎"逐渐演化出助词、介词和词尾用法,到了近代,又进一步演化成词缀。本文拟对"乎"的历时演化过程进行释例分析,理清其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3.
户县方言的否定式有通常用法和特殊用法:如北京话“V1得V2+V1不得V2”式在户县方言里相应的是“V2得V2”,户县方言“把”字句里否定词通常放在“把”字后边;户县方言的变调定势即否定词在省略了所连带的阴平音节后读作阳平调,变调越势是指否定词在省略了非阴平音节时也变作阳平调;户县方言对于北京话“V不V”反复问句的肯定式回答一般是“能V”,“V得”式一般要和“V不得”用于同一语境。  相似文献   

14.
上古汉语中,“所”可以表假设。“所”袁假设多用于“所VP者”结构中,并且一般用于誓词中。假设连词“所”由指代词演变而来。这个演变的过程包含了介词删略、语境吸收和功能扩展等几个过程。  相似文献   

15.
汉语史上“便”走过“肯定副词——纵予连词——让步连词”的演变,这与“即”的“时间副词——假设连词——纵予连词”的演变路径有所不同。诚然,连词“便”的产生,受到汉语史上“副词——连词”演变的首发模式“即”的演变方向的带动,但两者的直接来源与演变路径是不同的。连词“就”和“便”都是受“同义词同向发展”规律支配而产生的,但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类推。一种是纯粹的类推;一种是既有同义词带动,又有自身发展轨迹的类推。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汉语中,复合词与词组在结构关系上是基本一致的.这就造成了复合词与词组之间界限难以厘清,对词身份的认定变成了一个难题.通常用来辩认词的原则有语法标准、语义标准、语音标准和其他一些标准.但这些标准都不是自足的,要综合运用这些原则才能够帮助我们确认是否是词.  相似文献   

17.
《论语》中"以"字是出现比较集中的词,用法复杂多样,而且相当灵活。在对该文献中"以"字的用法进行了穷尽式的量化统计基础上,又对其一般和特殊用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出"以"字做动词、介词、连词等所体现的具体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资治通鉴》引吴人况长宁对蜀国费袆的批评,胡三省作注,不知长宁为谁,把长宁的姓氏“况”字看作连词。该书和《三国志》标点者都不知其误,相沿漏标误译,至今不悟。  相似文献   

19.
从《国语》看战国初期“以”的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语》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语在上古阶段的某些特征,在语言研究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笔对《国语》中“以”的用法进行了究尽式的量化统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以”的一般用法和特殊用法,并总结出辨识动词、介词、连词“以”的几种方法,为研究“以”的发展演变提供点儿原始语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