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由于知识、学生发展水平的不同,研究性学习在不同教育层次中具有“同中的不同”。其“同”主要体现在:都是教学过程中基于研究的、体现发现科学真理认识过程的、与接受性学习构成教学过程中互为依托的学习方式和认识发展环节;其“不同”主要体现在:随着教育层次由低到高的推进,研究性学习表现出由“个体研究”向“类研究”、“个体创新”向“类创新”不断演进的过程,从而在不同教育层次中体现出不同的形态和不同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林俊老师执教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课,抓住学生学习的困难展开教学,教得准、教得深、教得透。具体地,设计了“整体分类”环节,从学习的争议处引入;设计了“认识平行”环节,从学习的浅表处追问;设计了“认识垂直”环节,从学习的疑惑处澄清;设计了“沟通联系”环节,从学习的混沌处完善。  相似文献   

3.
大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具有“中间过渡性”的认识过程,突出大学教学过程中间过渡性特征是克服现行高校教学难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弊端的重要途径。大学教学过程突出“中间过渡性”特征的基本对策是:注重联系理论实际,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和加大社会实践课程比例等。  相似文献   

4.
在方法论上 ,科学实在论发展的趋势 ,至少表现在五个方面 :在论域背景下的方法论表现为从“知识无错论”发展为“知识可错论” ;在认识过程中表现为从强调客观描述发展为关注主体建构 ;在操作过程中表现为从以事实为出发点发展到以对事实的解释为出发点 ;在真理论意义上表现为从真理符合论发展为多元真理论 ;在论证方式上表现为从具体分析发展为综合论证  相似文献   

5.
怀疑是认识现象。它在真理生成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是不容怀疑的。然而,每当人们记忆起“十年浩劫”中声名狼藉的“怀疑一切”就会情不自禁地联想起“打倒一切”,进而对怀疑的必要性发生了怀疑。可是,古今中外不少思想家,对怀疑的认识价值一贯予以肯定、从不怀疑。鲁迅认为“怀疑不是缺点”。马克思更把“怀疑一切”作为自己最喜欢的箴言。人们对怀疑的价值评价应褒还是应贬?那就需要探讨一下怀疑在科学发现、推进真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人的认识中有谬误、有真理,对谬误产生怀疑,才能促使谬误向真理转化。19世纪德国工人哲学家狄兹根认为认识是“由谬误到正确所经历的由可疑到正确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发展学科教育学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在他的《哲学笔记》中说:“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并从抽象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一切科学真理的发现,真知的获得无不遵循这个“辩证的途径”。学科教育学作为发展中的一门学科,从初创到成熟,也必然要经过“实践——理论——实践”的反复认识过程。我们有必要以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来审视当前学科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比较分析我国师范教育的实践和世界师范教育改革的趋势,突破原来偏重于从书本到书本的、思辨型的、关在高师院内搞研究的固有模式,走出一条理论联系实际、符合…  相似文献   

7.
我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发展过程的理论。在科学教学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促使学生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科学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全面培养和提高科学素养。本文从科学教育的教和学两个方面出发,阐述了笔者对于科学教育实践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8.
从认识论层面讲,科学精神教育是以科学的认识论规范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我们知道,科学作为一项探索真理的事业,在它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认识规范,主要包括“求实、理性和有条理的怀疑”。这种认识规范一方面约束着科学家的科学行为,  相似文献   

9.
在科学发展中,简单性原则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即人对真理的认识,遵循着简单性原则;那么,传授知识的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认识过程,它再现真理的发现过程的环节,再现本身就具有简约性,而这种简约性就是美的表达。所以,教学过程能够有效地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能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的素质。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主体主导说”(即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中小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成为指导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本文试图阐释“主体主导说”并非科学论述。“主体主导说”的理论根据是:教学是一种认识活动,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认识真理、获得真理的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对学生这个认识主体起主导作用,所以教学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些“理论根据”站得  相似文献   

11.
科学探究学习教学实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探究教学实质上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它不直接把构成教学目标的有关概念和认知策略告诉学生,而是创造一种智力和社会交往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有利于开展这种探索的学科内容要素和认知策略。科学探究教学的实施可以从八个方面着手进行:科学探究教学活动的情境设计,科学教学探究性提问,科学教学探究性演示,科学教学探究性讨论,模拟历史题材的科学辩论活动,科学教学探究性实验,学习环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对科学探究教学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深度学习是以学生的知识理解与运用为价值取向,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目标的一种学习。但知识论证不充足、知识点状分布、绝对真理知识观等表层知识教学已偏离了学习的本质及价值,产生了知识教学阻滞深度学习的困局。教学推理是教师根据已知教学条件及个体情境认知,确定问题并生成教学策略的连续性思维活动。它克服了以往僵化的教学方式,为促进深度学习提供可能逻辑。其中,学科知识逻辑能促进学习触及知识的意义世界,学生经验逻辑能促进学习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实践自为逻辑能促进学习关联自我的生活世界。最后,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推理策略应着力于以"批判与交融"为取向的教学理解,形成以"联结与转化"为纽带的教学逻辑,开展以"假设与证据"为核心的课堂论证教学,创设以"推断与评估"为特质的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13.
教学通常被理解为教师教和学生学,是师生双方的事。透视教和学与社会的内在联系则可发现,教学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制度下,在一定的生产力、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为着特定的社会目的和个人目的而进行的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认识和发展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人类认识和人类发展活动;教和学的关系本质上是人类发展和个体发展、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的关系。深刻把握教学的社会本质,对端正教改方向和正确开展教学,对促进国家、民族、人类和学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学生学习素描的重要时期是大学阶段。高考之前,学生主要进行基础素描的积累学习,大学毕业之后.基本进入素描的研究创作阶段,所以,高校素描教学,一力面要对美术高考时的素描进行提升。另一方面要为以后的创新打下基础,因此,高校素描教学的成败,对学生影响很大。在这个重要时期,要特别重视对素描精神——科学的“求真”精神的贯彻,因为,在高校素描教学中,只有符合素描精神的素描教学,才能使学生的素描水平得到真正提高,并有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学教与学活动的片面现象反思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知识作为人的全面实践活动的产物,是集真、善、美于一体的,因此,知识的获取过程不仅仅是逻辑叙述、演绎证明的认识过程,而是一个真、善、美的有机整体的活动过程。然而,由于知识观的片面、教学思想的逻辑化、师生交往的单向性以及大学生学习的“占有性”,现实的大学教学活动变成了唯逻辑的片面活动,这造成了大学生发展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大学英语教学中最基础的部分,阅读是其它语言能力的基础。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认知、模仿和表达三个步骤来组织教学。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法分阅读前(Pre—reading)、阅读中(While-reading)和阅读后(Post—reading)三个阶段。通过“做中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策略,关注完成任务过程中语言能力的发展,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梁枫 《高教论坛》2007,(5):127-128,131
加强高校系部资料室建设是高校教学与科研发展的要求。当前,各院校必须提高对系部资料室功能的认识,重视系部资料室的改革与发展,在人力物力上加大对系部资料室的投入,促进系部资料室文献资料工作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从而充分发挥系部资料室的作用,为高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马俊霞 《天津教育》2021,(7):163-165
对于广大的初中生群体来说,生物多样性和生物系统的内容是比较抽象化的,很多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这对于初中生的生物课程学习具有不利影响。除此之外,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生物学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教学工作。故此,本文就将针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分析,其主要目的是提升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对广大初中生的生物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汉语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的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同时也重视教师在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这无疑为我们建立一种面向建构主义的第二语言教学论提供了一个观照的视角,同时促使我们完善汉语教学,贯彻以“逐步扩展,从句子向话语发展”为基本内容的汉语知识教学。  相似文献   

20.
基于VR的分布式教学模式是针对传统教学体验不佳、效率低下,尤其是此次疫情期间大规模在线学习暴露出的主要问题,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改革的理论尝试。文章以开发研究为基本方法,秉持知识建构主义以及学习发生的社会文化属性,在具身认知理论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支撑下依托“VR+5G”技术优势,架构融合虚实相生情境性、多元一体分布性、人际交互实时性与教学方式多态性为一体的分布式教学模式。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更加关注学生在VR课堂教学空间中的具身体验、情感交流和师生互动,将散落于不同节点的学生串联起来组成一个自组织的、开放的分布式系统,VR教学空间中的师生主体以规则为中介结成发展共同体,通过明确的任务分工方式对教学内容客体进行意义建构,为实现特定教学目标协同合作。基于VR的分布式教学模式的实现策略需要从理念转型、标准研发、资源建设、教师角色转换、网络教研以及家校共育等方面入手进行统整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