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具身教学是具身认知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延展与应用,强调教学过程中的“身心一体”与“主客融合”,关注学生个体的过程性身体体验,旨在以身体体验促进学生学习,是一种“事件性”教学,实现了对“二元论”的悖离。具身教学在于通过“具身交互”培养主体的人,通过“身心融通”培养完整的人,通过“知行合一”培养践行的人;通过“开放生成”培养个性的人。具身教学的生成进路在于认知理论的基础性置换与教师教学信念的培植,并在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以“具身”思想为引导合理开发和应用教学媒体技术。  相似文献   

2.
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认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与以实践性知识、操作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的职业教育教学有着较高的契合性,对其有着重要指导意义。职业教育具身教学提倡“身心一体”感觉统合的深度教学方式,强化教学主体间“身心互动”的“具身交往”过程,突出“真实”环境下实践性知识的具身表征与传递。为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可采取基于身心感官功能,创设具身学习环境;加深专业实践体验,促进学生具身反思能力提升;围绕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构建职业教育具身教学实践共同体;关注具身实践学习表现,强化过程性体验评价等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线教育通过“疫情”大考之后,如何设计个性化工具以提升交互层次,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深度的提高,成为研究者关注的话题。通过分析在线教育的交互危机,提出“智慧学伴”的嵌入逻辑与作用方式,进而形成“三伴共生”“三伴一体”以及“三维一体”的整体架构,解决在线学习中“人”的缺位问题。要实现“智慧学伴”的价值,需要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空间理论和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从激发具身性主动参与的自觉意识、创设时空一体的分布式信息环境以及助推学习者联通化知识生成三个层面凝练“智慧学伴”理念再造维度,以此进行技术开发和数据基础的获取。  相似文献   

4.
基于UbD理论的初中化学项目化教学要求教师设计以大概念为基点的项目化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体验具身学习和深度思考,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基于UbD理论的初中化学项目化教学设计模式:在进行初中化学项目化教学设计时,依次确定实践目标、确定评估证据、进行活动设计;初中化学项目化教学模式实施时,师生需合作实施项目活动,并共同进行项目评价与反思。基于UbD理论的初中化学项目化教学的实践路径:遵循学习逻辑,科学设计初中化学项目化教学活动;重视证据获取,明确初中化学项目化教学评估内容;拓展学习宽度,构建初中化学项目化教学的进阶模型。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技术》2019,(11):80-86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技术与沉浸式具身学习的融合,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相关学习活动的兴趣,并提高学习效率。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了沉浸式具身学习的定义和本质;随后,文章基于VR、AR、MR技术与沉浸式具身学习的融合,设计了基于沉浸式具身学习的商务英语教学环境;最后,文章以商务英语项目化教学为例,对基于沉浸式具身学习的商务英语教学环境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检验,发现:此环境可以提升学生的口译能力,并在流利度和准确性这两个指标方面对学生开展商务英语项目化学习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双线混融教学以具身认知理论为指导,通过创设具身体验、情境交互与协作互动的学习情境,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最终促进深度学习目标的实现。基于此,文章构建了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双线混融教学模式,并设计了“前期学情分析→初步认知与构建→深度理解与迁移→学习评价与反思”的模式实施流程。之后,文章采用行动研究,通过行动计划、行动实施、学习评价三个环节,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实验班学生的课程作业和期末成绩明显提高;深度学习能力显著提升;深度学习实施效果优良;对教师和学生的访谈表明,双线混融教学对学生深度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在具身认知视域下开展双线混融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促进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7.
具身认知理论为美术教学文化理解素养指明了实践方向,在具身认知理论下,美术教学围绕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与知识迁移进行创新。本文以民居花窗为例,从“具身体验,融身于境,联结文化认知”“具身探究,寄身于情,积淀文化理解”“具身实践,离身于心,传承文化精神”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美术探究教学活动中实现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8.
数学理解是数学教学的本质和核心。具身认知理论作为心理学中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为实现学生的数学理解提供了新的视角。具身认知理论为学生的数学理解提供了身体学习、认知方式与环境相融的理论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将学生认知置于情境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学习效率,完善学习结果,提升学习体验来实现学生的数学理解。  相似文献   

9.
美国K-12科学教育关键词"科学实践"的转变既说明了国际科学教育理念中育人价值的深化,也提示在一线教学中应增强对学生具身性、社会性与实践性能动学习的关注。针对该关键词变革的理论意涵,探讨出当下生物学教学推进策略应为"以明晰目的顺导多样路径的探究方式"与"以渐进层级疏导多重内涵的科学过程"于一体的优化多路径、深层性的探究学习,"以扩展场域引导多维知识的实践建构"与"以真实情境利导多元个性的具身体验"于一体的融化多场域、具身性的情境实践。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基于新技术开展教学模式创新是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VR技术能为学生提供沉浸式、交互式的学习体验,契合小学语文诗词的教学需要.文章分析了目前小学语文诗词教学现状,探讨了VR在小学语文诗词情境式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基于VR的小学语文诗词情境式教学模式设计,并以《七律·长征》为例进行教学实践,VR应用于小学语文诗词教学可以创新小学语文诗词教学模式,提升小学语文诗词情境式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因在交互性、沉浸性和认知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被认为是一种能够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新型手段,但是,VR技术在教学中发挥效用的内在机制还有待深入考证。教学效用是衡量技术能否发挥教学效果及其程度的指标,具体包括学习参与、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三个维度。结合VR的技术优势和教学效用维度、经由理论演绎建构的基于VR技术的教学效用模型(VR-E3Model),聚焦于研究VR的交互过程、沉浸过程和认知过程三方面效用。其中,影响交互性效用的因素包括软件因素、硬件因素、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行为意向、学习者特征等;影响沉浸性效用的因素包括感知、交互感、沉浸感、临场感等;影响认知性效用的因素包括情绪信息、知识建构、认知发展等。经过实证研究检验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理论解释力;VR技术产生教学效用的首因要素是教师的教学行为意向;VR技术因软硬件的差异,会为使用者带来不同的交互体验;学校在配置VR设备时应从教学需求和成本投入两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  相似文献   

12.
大学本科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大学本科研究性学习既是学习方式,又是过渡性学习发展环节。它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作为主体从事的以学习和发展为目的的研究活动,是体现从“学习科学真理的认识过程”到“发现科学真理的认识过程”的过渡性认识发展环节,是教学从“教”到“不需要教”的中间转化环节。  相似文献   

13.
14.
如何确保在线直播课程的教学成效,是当下在线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师范生“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课程为例,遵循学生中心、行动导向、工作过程导向和工作成果导向的基本理念,借鉴探究社区模型理论和学习环境设计相关理论,结合行动导向教学的要求,从学习环境(物理环境、心理环境)、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学习活动)两方面展开在线直播课程设计,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参与度,确保在线直播课程的学习成效。文章的研究可为在线直播教学和混合学习的教学设计实践提供参考,并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5.
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给现代教育教学模式和理念带来了新的转变和挑战。语文诗歌教学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从线上课前预习、课堂教学、线上课后作业三个方面来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对学生语文学习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给学生带来了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相似文献   

16.
17.
新冠疫情期间,各级各类学校不得不在线开展教育教学。这一转变带来教育便利,也突显了传统学校课堂教育主体性缺失问题。本研究以县城A中学为调查点,呈现在线教育阶段教师、学生和家长多方教育主体的系统性不适应现象。研究发现,线上教育打破了传统线下课堂教学的管控模式,教师和学生都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间,但也因为传统课堂教育过于依赖“管控”而忽视了对主体性的培养,具体表现为:教师自主学习和技术运用的缺陷、“双师”模式下“经师”与“人师”角色调整的迟滞、家庭教育中学校管控模式的移用失败,以及传统教育中学生学习自主能力和习惯的缺乏。对开展线上教育所做的反思,有助于复归常态化教学后学校教育对主体性培育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混合式学习中拥有高水平在线学习力的学生能够持续、自主、深度地参与在线学习活动,这是影响在线学习质量的关键。文章基于"动机-行为"理论构建了混合式学习中大学生在线学习力的影响因素模型,提出研究假设,并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实证研究。学习动力能够对在线学习行为起导向作用,包括学习目标、个人发展;自体支持能够维持、调节学习行为,包括毅力支持、管理策略支持。研究发现:模型中学习活动对大学生的在线学习力有直接影响;自体支持和学习动力通过学习活动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大学生的在线学习力。  相似文献   

19.
从世界前沿的发展来看,MOOCs有三个值得关注的趋势:即把线上线下(020)的课程创新与体验有机结合起来;研究学科的特点和差异;注重方法的探索及方法论的创新。如何将三者有效整合,是当前推动MOOCs研究与实践深化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此.特意把圣塔菲研究所开设的两门MOOCs课程作为个案进行研究,基于跨学科的方法论视角、以师生对话的形式,展现了在网络课程新时空中教师和学生各自的体验、不同背景学习者之间的优势互补,揭示了信息时代建立教学相长、能者为师之新型师生关系和跨学科师生团队的重要性。特别是复杂性研究中所使用的建模工具NetLogo,此类“新工具”在网络课程新时空中开展跨学科研究和研究性学习的独特作用。Moocs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复杂性研究、尤其是自组织理论等新思维及其方法论在MooCs研究乃至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中的价值和意义日益凸显,若以此指导MooCs与现实课堂的双向互动、协同创新,对实现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教育科研组织创新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工作室,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等共同构成了多层次、全覆盖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并彰显其独特价值。这是因为工作室培养模式在实践教学中完成了从"预成论"到"生成论"的教学观念转化,冲破了通识教育、课堂教育与应用能力培养的藩篱,施行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全人教育。学生在主体能动性下获得"内生能力",得到"内生性"的完善与超越。教师完成了角色的现代性转换,在增强教学、科研、服务地方等专业能力的同时,提升教师的德行涵养、人格魅力,形成教学相长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