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基本精神乃是要以地方特征中衍生出来的元素,调节来自全球性文明的冲击。而伦敦建筑史家肯尼思弗兰姆普敦(KFrumpton)的研究更深化了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思想,并在1983年发表了文章《走向批判的地域主义——“抵抗建筑学”的六要点》,本文从场所与归宿感的角度来解读批判地域主义。  相似文献   

2.
在地域主义建筑的探索创作中,建筑师杨经文运用生态设计从气候和生物环境的角度切入,在分析自然条件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创作了生态高层建筑,体现出对场所的尊重和对人文的关怀。本文通过对杨经文麦拉那.麦西尼亚大厦解读,来分析他生态地域主义设计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庞德是伟大的诗人,是翻译家,是法西斯的鼓吹者,是反犹太主义分子……透过庞德与美国、英国及欧洲大陆、中国、日本等的关系,可以看到庞德作为诗人和公民的身份冲突,以及其作为意象主义者对异国文化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自关国立国以来,地域主义始终是塑造美国政治的巨大力量,它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的内政和外交。然而国内学者对美国的研究大多从国家层面入手,把美国看成是利益一致的整体,忽视了次国家层面——地域间的分歧与斗争对美国内政外交的影响。本文在阐释地域主义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地域主义的成因,并对地域主义对美国经济、政治和外交政策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化是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现代设计创作的灵感源泉。在现代技术影响下的现代空间设计俨然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绚丽色彩。批判性地域主义思想主张以一种含蓄而谦逊的态度,低调地表达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保护与传承。既不与现代设计彻底决裂,也不盲目追求现代设计的时尚与前卫,在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之间构建一种有机平衡。  相似文献   

6.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带来了文化趋同现象的出现,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日益表现出"类城镇化"的趋势,村城风貌不分,一些优秀的农村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消失,乡村逐渐失去自己的特色。文章通过实例研究了"新乡土主义"规划方法在规划实践中的应用,以期实现对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格的保护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詹姆斯·希尔顿的作品《消失的地平线》在叙述四个西方人在天堂般的香格里拉神奇历险的同时,成功塑造了极具神秘色彩的两个东方人喇嘛张和满族公主罗珍。文章通过深入分析作家对东方人的塑造,力图揭示作品中的中国人不论是被赞扬还是被贬低,被理想化还是被丑化,都在为西方文化的存在提供参照物,帮助其确认自身的价值。西方总是以居高临下的态度俯视东方,而东方从未被真正被表述,永远沉默地位于从属地位。  相似文献   

8.
张艳菊  何群香 《海外英语》2014,(22):213-215
詹姆斯·希尔顿的作品《消失的地平线》在叙述四个西方人在天堂般的香格里拉神奇历险的同时,成功塑造了极具神秘色彩的两个东方人喇嘛张和满族公主罗珍。文章通过深入分析作家对东方人的塑造,力图揭示作品中的中国人不论是被赞扬还是被贬低,被理想化还是被丑化,都在为西方文化的存在提供参照物,帮助其确认自身的价值。西方总是以居高临下的态度俯视东方,而东方从未被真正被表述,永远沉默地位于从属地位。  相似文献   

9.
詹姆斯·希尔顿的作品《消失的地平线》将香格里拉这一“天堂”和“乌托邦”的代名词引进西方人的词汇和意识中,并对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力图通过运用后殖民理论的东方学视角,通过对小说中异域形象的建构进行解读,探究潜伏的东方主义如何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话语体现在文本中,从而揭示西方长久以来的东方主义情结。  相似文献   

10.
张艳菊 《海外英语》2014,(19):200-201,214
詹姆斯·希尔顿的作品《消失的地平线》将香格里拉这一"天堂"和"乌托邦"的代名词引进西方人的词汇和意识中,并对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力图通过运用后殖民理论的东方学视角,通过对小说中异域形象的建构进行解读,探究潜伏的东方主义如何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话语体现在文本中,从而揭示西方长久以来的东方主义情结。  相似文献   

11.
美国女作家玛·金·罗琳斯在行动上践行了生态地域主义者"重新居住"的主张,从北方大都市移居到佛罗里达中北部的荒野地区。在小说《南方月亮下》中,罗琳斯为佛罗里达牛仔与荒野和谐相处的谋生方式、在坚持可持续性的基础上经济自足、政治自治等做了积极辩护,并以一种深厚的历史意识将牛仔与印地安人联系起来,体现了她的生态地域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2.
着重从强化当事人举证责任的角度来探讨我国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我国未来的民事审判模式——以当事人主义为主,职权主义为辅,要求法官在诉讼中居于超然、中立的地位,同时要充分地发挥当事人作为诉讼主体的作用,调动其推进诉讼、保护自身权益解决纷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和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特点分析,指出各自的利弊及适合其运行的基本条件。认为在我国当前的国情下,不适合单纯地采用其中一种模式,而应采取两者的综合。  相似文献   

14.
全球两大审判模式——职权主义和当事人主义已不再截然分野,走向互相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在这种模式融合的大背景下,我国现行的强职权主义行政审判模式日益显示出其与生俱来的弊病,必须加以抛弃。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未来的行政审判模式既不是当事人主义,也不是职权主义,而应选择职权——当事人主义,并按照此种模式对我国相应制度进行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15.
张丽  李冲 《文教资料》2013,(23):90-91
近年来通识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热点,作者在研究20世纪美国高等教育思想过程中发现,每种教育思想都在不同程度上折射出通识教育的光芒,且受不同教育思想的影响,通识教育彰显出不同特色.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西方国家的公共部门变革,关于韦伯主义和管理主义的孰优孰劣的争执就一直不断。本文认为,在公共部门的变革中,韦伯主义和管理主义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二者各有其优缺点,关键在于如何将二者融合于公共部门的治理中,以实现二者的优缺互补,从而达到公共部门治理的高效。  相似文献   

17.
幸福感的两大研究取向及其整合的心理结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关于幸福感研究有两大哲学传统:快乐主义和幸福主义。幸福感的研究们根据这两个传统构建了两种幸福感心理学,并致力于解决幸福感的心理构成问题。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幸福感研究取向出现了整合的趋势,研究对幸福感的心理结构有了新的认识和解释。  相似文献   

18.
19.
近代中国母性主义思想产生于20世纪初期,新文化运动以后母性主义思想开始富有本土色彩并且产生了重要影响;母性主义并不等同于贤妻良母主义,其与易卜生主义也并非存在分歧,三者的关系说明任何有关近代中国妇女解放的思想都要顺应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需要,母性主义思想最终成为了建构近代中国新女性形象和话语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0.
功用主义伦理学属于目的论伦理学,它盛行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但就其思想渊源而言,可上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快乐论和幸福论。长期以来人们一般都将功用主义伦理学分为古典和现代两种理论形态,这似乎是在学界比较流行的观点。但这种观点的一个明显缺陷就是:它只承认功用主义是快乐论和幸福论的一个较为晚近的形式。如若承认功用主义是古希腊时期快乐论和幸福论的一个较为晚近的形式,那么就等于承认了功用主义伦理思想是由古希腊时期的快乐论和幸福论思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历史事实。因此,功用主义本身无论如何改变其理论形态,都不可能完全脱离快乐论和幸福论所主张的快乐或幸福等核心概念。因此,将整个功用主义分为前功用主义、古典功用主义和现代功用主义等彼此关联的三个发展阶段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