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校校园媒体承担着舆论宣传和文化育人的重要使命和责任。在传播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为摆脱目前面临的困境,巩固自身影响力,校园媒体的融合是其发展的重要方向。高校校园媒体融合方式包括内容融合、资源融合和传播媒介的大融合。  相似文献   

2.
媒体融合有助于构建现代传播体系,改进高校舆论引导工作,不断推进传统舆论宣传阵地升级改进,加快推进高校传统舆论宣传阵地转型升级,适应新时代传播规律的发展变化,巩固壮大高校主流舆论阵地。从媒体融合的角度,分析高校媒体融合的现实需要和高校舆论引导面临的挑战,提出媒体融合视域下高校舆论引导路径,为高校舆论引导提供参考意见,让高校主动适应舆论新生态,强化互联网思维,积极探索实践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打通高校党群信息沟通,连接青年大学生"最后一公里",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服务大学生。  相似文献   

3.
为了促进融媒体环境下高校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从培养全面复合型人才的角度分析了当前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人才培养目标相对滞后、专业师资力量缺乏、学生专业技能素质较差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融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培养对策:完善培养体系,优化培养目标;增强企业融合,培养专业师资;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专业技能,以期为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各媒体平台的融合应用,信息传播和发布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全新的媒体格局悄然形成,为高校党建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极大的挑战。在享受融媒体平台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便利的同时,高校党建工作也要关注融媒体平台信息内容规范性不足等问题,展开合理规划和设计,探索融媒体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全新发展路径,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媒体融合环境下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功能和形式进行分析,探讨了高校新闻宣传的"四同"传播规律,对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媒体融合必要性和工作思路提出建议和措施,并提出了新闻宣传工作拓展与创新发展的可行性方式。  相似文献   

6.
在如今商业网站、博客、手机、网游等新兴媒体日新月异的形势下,历史悠久的高校校报面临巨大挑战,有传统媒体共同存在的困境,也有高校校报特有的困境。网络等新兴媒体与高校校报相比,显示出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只有正确分析和认识这些,才能真正准确把握客观规律和时代脉搏,对高校校报从几个方面进行变革。文中提出了"正确践行政治家办报"、"努力成为思想家式的报人"等有价值的革新措施,对高校校报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见解。  相似文献   

7.
“融媒体”是新时代的产物,也是网络技术发展的一种形式,是经过多种媒体的优势融合最终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媒体,具有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协同性等特征。高校融媒体场域拓展了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媒介渠道、突破了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时空限制、延伸了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线性模式、丰富了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优秀成果;同时面临着“全面融合”的媒介格局尚未形成、“内容为王”的传播理念不够明确、“多元互动”的传播关系相对缺乏、“绝对支撑”的人才队伍有待搭建等困境挑战。为提升高校融媒体场域中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实效,应加强党建引领,推动融媒体快速发展;聚焦内容建设,丰富理论传播的优秀成果;关注学生关切,推动理论传播的互动交往;搭建工作队伍,提高理论传播的主体素养。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多次研究相关问题并作出重要部署,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正是当前媒体深度融合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安徽在宏观上构建了省级媒体、市县级媒体和融媒体工作室多元协同参与的传播主体格局,中观上积极发展“媒体+政务”“媒体+服务”“媒体+商务”“媒体+平台”的多元服务模式,微观上搭建了多维立体的全媒体传播矩阵,全面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为当前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提供了“安徽经验”。  相似文献   

9.
校园媒体如何进行融合发展,不仅关系到高校媒体的长远发展,也与高校思想政治引导与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息息相关。目前已有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具体的经验研究。从高校传统媒体的现实困境出发,以《浙江大学报》的具体实践为例,文章提出在新形势下高校校园媒体融合的发展路径:找准定位,放大特长,做大做强深度报道、调查报道和专题报道;缩小差距,在文本方式、排版方式、传播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互融发展,与新媒体互动,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数字化技术在手机媒体中的应用和发展,手机从人际传播工具逐渐成长为影响广泛的大众传播工具,同时也对传统大众传播的传播路径和特质进行着变革,创造出的双向传播范式扩大了大众传播的维度和深度。本文从手机短信传播、手机与传统媒体融合传播以及手机微博传播这三个方面入手,力求在一定程度上呈现手机媒体大众传播功能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1.
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策略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媒体是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其具有操作灵活简便、主体参与的低门槛性、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信息内容的复杂性等特点。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困境和挑战,为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应对策略有:在教育工作理念上,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育载体上,构建思政教育工作自媒体平台,扩大思政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在教育工作主体上,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开展学生自律教育,引导大学生提升媒介素养;培养学生意见领袖,发挥正面舆论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伍洁 《文教资料》2011,(35):203-205
在互联网技术迅速传播和广泛应用的网络时代,传统校园媒体的发展在新媒体的强烈冲击下必须进行改革。本文分析了高校校园媒体存在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寻求通过网络平台对高校校园媒体进行整合发展的道路,并深刻具体地分析了各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刘晓玲 《成才之路》2023,(12):13-16
在学生思想观念的教育上,高校校园媒体新闻传播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两个最为关键的教育阵地。文章从高校校园媒体传播模式及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媒体新闻传播之间的关系、高校校园媒体新闻传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响、高校校园媒体新闻传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影响遇到的问题、高校校园媒体传播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几方面,对高校运用校园媒体新闻传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汤晗 《考试周刊》2014,(5):150-151
近年来以微博、微信等为主要代表的信息传播载体迅速传播开来,将人们带入信息传播的"微媒体"时代。这些具有自媒体特征并且能够形成社交网络的"微媒体"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大量用户。大学生群体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服务对象,具有乐于尝试新鲜事物和拥有特定社交群体的特点,一时间微博、微信等信息交流媒介的应用在这一群体中间普及开来。本文从微博、微信等媒介出发,研究"微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应用新媒体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媒体观强调融合党报与新媒体"两个舆论场",坚持党性和人民性原则,注重讲故事,开展"红灰黑较量",占领舆论制高点,强化互联网思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报观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媒体观的重要理论来源,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媒体观的思想根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媒体观通过主流媒体的实践具体化。通过提高统筹理论与舆论的本领,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力,搭建网络互动平台,培养网络传播人才,形成"两个舆论场"的融合,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传播格局,实现传播载体多元融合互动。  相似文献   

16.
"融媒体"是指充分利用现代媒介载体,将广播电视和报纸等传播媒体融合在一起,把这些同而不同的媒介在人力资源和传播内容、宣传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融合,最终实现资源的共通、内容的兼并和宣传途径互通、利益的相互融合.外国文学要在中国进行传播,要依赖于融媒体的不断发展,与此同时要遵循相应的原则进行传播活动;外国文学在中国的传播能...  相似文献   

17.
媒介融合背景下,影响力和传播力降低的我国城市广播电视台,在新型主流媒体建设进程中,仍存在体制改革步履维艰、新旧动能转换难以下手、新媒体建设难见收效等困境,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以视听新媒体为主驱动力,建立融合型组织架构,实现群内媒体的互联互通;与新兴商业媒体合作,拓展主流媒体传播空间,实现主流信息的最广泛传播,建成融合发展的城市权威媒体。  相似文献   

18.
校园媒体作为高校信息传播,舆论引导,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是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但目前高校校园媒体在发挥思想教育功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方面却陷入了认同度低、资源整合不足、新媒体冲击等一系列发展瓶颈。本文将就如何充分认识校园媒体的发展现状和自身的不足,结合现代媒体发展趋势,探讨提高校园媒体对大学生群体影响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比较主流媒体对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的报道,新中国媒体理念发生了三方面的变化:从漠视新闻本位向坚守新闻本位转变;从表现"社会关怀"向表现"人文关怀"转变;从信息全封闭式向信息开放式转变。同时,分析汶川地震媒体报道的不足,指出中国媒体理念的发展空间和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中央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大背景下,分析了高职院校新闻宣传面临的内外环境和工作现状;顺应宣传思想工作新常态,从信息传播关键性环节着手,建议高职院校在选题策划、报道形式、媒介融合、协同工作等方面转变新闻宣传工作,实现有效传播,提升舆论宣传引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