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流转中生态权的主体是生存环境遭受破坏的农民,客体是农民的生态利益,内容既包括实体性权利也包括程序性的权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流转中农民享有生态权是公共信托理论、资源社会性理论、生态正义理论的必然要求。然而,在立法层面,无论是宪法、法律还是各地方性法规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流转中农民生态权的规定都不完善;在现实层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流转中农民的生态权从享有到行使都面临多重困境。基于此,在立法层面,应确立公民生态权的宪法地位、在环境保护法律中明确农民生态权的具体内容、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相关立法中确立农地生态补偿的规定;在制度构建层面,建立和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流转的生态补偿制度、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生态资源产权制度等。  相似文献   

2.
建设高校党务工作干部队伍是高校党建发展的要求,高校应从人才选拔、制度建设和环境保障各方面加强党务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才的效能,党务工作干部也应主动创造追求卓越的群体文化。  相似文献   

3.
对资源环境进行审计能够促进环保政策目标的实现,促进环保项目顺利实施,保障环保职能的发挥。加强环境审计的制度建设;成立资源环境审计独立的"环境审计专家库";加强资源环境效益审计;整合审计资源;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资源环境审计的策略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资源环境效益的和谐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创业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大学生自身的创业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创业环境是大学生能否成功创业的重要因素。优化大学生的创业环境,应加强建设校园创业环境,创造良好的创业文化;加强建立学校创业教育体系,提供良好的创业知识保障;加强学校创业实践,营造良好的创业实践平台;建立健全创业制度和支持体系;重视典型创业事例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既是创造主体,也是价值主体,是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欲保障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农民主体与加强政策引导的关系;农民主体与尊重农民意愿的关系;农民主体与提高农民素质的关系;农民主体与强化组织体系的关系;农民主体与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从实践层面比较与分析中美两国高校德育环境建设的异同,可以从中得到借鉴与启示。具体说来:一是营造德育渗透的校园环境,创造良好的德育氛围;二是加强高校制度环境建设,优化高校内部管理环境;三是加强“隐蔽性课程”建设,提高教师与学生的自觉性;四是提高教职工素质,扩大德育队伍的建设;五是增强德育环境的内外一致性,开展多元化的德育实践活动;六是建设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7.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245-247
实验室环境的建设对激励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加强制度环境建设、为创新人才提供宽松有序的学术氛围,加强实验室文化环境建设,创造有利于优良学风形成的人文环境,整合媒体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宣传渠道、营造有利于实验室发展的和谐健康的舆论环境等几个方面,尝试分析了当前实验室环境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解决方案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高校面临着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人才的社会贡献率低及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当前,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党的执政资源建设的高度,深刻认识高校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引入大学治理理念,不断提升学术民主和学术尊严,建立有利于尊重和保护创新思想与创造活动的学术评价制度,营造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环境;要遵循开放、流动、竞争、有序的原则,按照人才培养规律和学术研究发展的内在规律,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校人才队伍;同时,要引入职业生涯规划制度,重视人才的开发与增值。  相似文献   

9.
高校校园的建设,应注重营造凸现人文精神的物质环境,并使之全方位服务于建设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应注重建设以良好的机制育人、服务育人的制度体系,创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  相似文献   

10.
论新时期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非常落后,农民存在诸多非制度化参与行为,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农村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文章针对我国农村现状,提出了新时期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的新途径:完善政治参与制度;加强制度环境建设;“基层政府——村民”二维互动主体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苏州老字号企业经营状况普遍好于全国。在品种创新、文化传统及销售渠道等方面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但也存在着企业管理欠缺及外部经营环境不佳等制约因素。因此,必须从企业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政府扶持及立法等层面提出相关策略,促进苏州老字号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怀化市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生产加工、高能耗生产和高污染生产基地,在“两型社会”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伴随着城市群一体化进程,怀化市经济建设与“两型社会”建设将产生产业结构冲突和税收利益冲突.由于存在税法强制性规范、企业所得税税源背离及“两型社会”建设税制要素不完备制约,怀化市“两型社会”的建设,应合理利用税收环保、高新技术开发等政策以鼓励、引导产业投资、“两型”设备等投资,以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经营制度创新,它的推广为农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农业产业化对农区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农户、农业和农区三个层面。农户层面上,农业产业化的影响表现为增加农户收入、改变农户思想观念和推动农户劳动力的转移;农业层面上,农业产业化的影响表现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农产品质量、农业经营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农区层面上,农业产业化的影响表现为加快农区工业化和城镇化、改善生态环境、助推区域品牌形成和推动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治理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经济快速发展,虽然加强了污染治理,但工业企业资源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量仍在较快增加,环境状况比较严峻。基于河南省工业经济增长的环境质量状况,从工业三废排放的强度、工业污染对工业经济增长的弹性和环保投资占当年GDP的比重三方面来看河南省工业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治理的关系,可以得出结论,河南省目前面临着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供给短缺、环境污染总量增大等一系列挑战,资源和环境两大瓶颈凸显。因此,以低能耗、少污染、高效益和实现可持续性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实现中原崛起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21世纪人类正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方式的新选择。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能源需求不断增长,构建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面临着重大挑战。本文针对我国能源利用水平、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探索在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能源战略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6.
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在促进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文章借用经济学中配额的概念,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主动旅游配额理论。所谓主动旅游配额,是指旅游资源地政府以对旅游地承载力的分析和计算为依据,主动限制游客准入数量,以解决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实现旅游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价值增值的最佳契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文章分别从国际贸易学、旅游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公共管理学的角度,分析了主动旅游配额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南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已初步形成了几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龙头企业的组织作用明显,并建立了多种类型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但也存在着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低、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没有完全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和缺乏相应的扶持政策等问题。溧河乡和香花镇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近郊地区和农村腹地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不同模式,给农业产业化的地域选择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广大农村地区面临越来越大的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对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统筹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统筹城乡环境保护的对策作了初步探讨.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国家应切实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格局、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绿色GDP考核机制.尽快形成城乡生态环境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对压力和挑战,青海省提出了生态立省战略。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就是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加快资源开发,发展地方经济,探讨和选择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走出一条适合青海实际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逐渐形成了成本投入大、资源消耗高、环境破坏多、社会效益差的发展方式,显然这种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必须寻求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发展更为有益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出路。而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正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在这其中,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核心就是完善和健全有利于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