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简本《老子》与今本《老子》的关系问题,是引起学术界热列讨论的问题,笔者认为简本《老子》是《老子》的摘抄本。简本《老子》内容几乎全部都能在今本《老子》中找到,且只有今本的五分之二;今本《老子》第六十四章下段内容既出现于简本《老子》甲,又出现了简本《老子》丙,是简本《老子》摘抄于《老子》的明证;从郭店楚墓主人的职业看,有对《老子》进行摘抄的主观动机;今本《老子》不见于简本《老子》的内容在简本《老子》之前的春秋末期就已存在的事实,更佐证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2.
"物"是《老子》书中的一个高频词,但其丰富的含义及重要性还未得到充分揭示。对比研究郭店楚简本《老子》和王弼本《老子》可以发现,"物",在"楚简本"中基本指"一切自然存在者",其含义比较单一、明确;而在"王弼本"中,其含义则比较复杂,"物"或意指"道"。由此可以推断王弼本对郭店楚简本《老子》之文义存在继承与发展。另外,只有建立在"道"、"物"、"器"三个层次相区分的基础上,《老子》中的"有"、"无"之含义才能更明晰。  相似文献   

3.
楚简《老子》是迄今发掘出的最古老的《老子》版本,它与帛书《老子》、传世本《老子》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发掘可以澄清多年来有关《老子》的许多争论,从而也为澄清《老子》英译中的混乱现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竹简《老子》1993年10月出土于荆门市郭店1号楚墓,比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早100余年。文章通过与竹简《老子》共存的其他简文,竹简《老子》的分册分组及其具体内容与帛书《老子》、传世本《老子》所构成的演变关系,以及郭店1号墓的考古学年代几方面,对竹简《老子》的年代进行了分析。认为竹简《老子》抄定于公元前377年后,约入葬于公元前300年,与帛书传世本《老子》构成了由此及彼的演变关系,反映了《老子》诸版本形成的原始状态。  相似文献   

5.
从语言、思想、思维等方面证明今本《老子》比简本《老子》多出的部分不是老子散失的作品 ,而是传释《老子》的注本 ,并进而证明它的作者就是秦献公时期的太史儋。在此基础上 ,从“道”、“德”两个核心概念入手 ,进一步阐述今本《老子》作为疏传体例的注本的特点 ,求证了今本《老子》是如何传释《老子》的 ;最后评价太史儋的功过是非 ,肯定太史儋在发扬光大老子思想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但同时也背离了老子思想 ,首开排斥异己之风 ,给中国文化带来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今本《老子》第23章“故从事于道者”一段话,已失去原貌,当据马王堆汉墓帛书本《老子》勘正。因为经文有误,历来注家皆失其解,马王堆汉墓帛书的出土为正确理解这段话提供了条件。这段话的大意是,与得道的人交往共事,自己也会得道;与背道的人交往共事,自己也会失道。《老子》这段话的用意在于劝说君主罢黜百学而独行己道。这段话与相关经文一起透露出了《老子》思想的心理根源,有利于我们对《老子》思想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7.
从语言、思想、思维等方面证明今本《老子》比简本《老子》多出的部分不是老子散失的作品,而是传释《老子》的注本,并进而证明它的作就是秦献公时期的太史儋。在此基础上,从“道”、“德”两个核心概念入手,进一步阐述今本《老子》作为疏传体例的注本的特点,求证了今本《老子》是如何传释《老子》的;最后评价太史儋的功过是非,肯定太史儋在发扬光大老子思想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但同时也背离了老子思想,首开排斥异己之风,给中国化带来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评有关帛书《老子》的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乙本后,已有不少文章进行了研究,许多好的论述,对我们正确认识和评价《老子》大有裨益。但也出现了一些不符实际的论述文章。对这些论述提出异议,进行商榷,对于重新评价帛书《老子》,运用文化遗产,为四化服务,是有必要的。下分三个问题:一、对于帛书《老子》的评价帛书《老子》有甲乙两种抄本,甲本当写于秦代,乙本当写于汉高帝时,相隔时间最多不过四十年,距今都有两千二百多年的历史,都是《老子》的较早写本,这份文化遗产,确实是值得珍贵的。  相似文献   

9.
1993年10月出土于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战国楚墓的竹简《老子》,为我们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古老的《老子》文本。它是校勘其他传本的重要资料,如帛书本及今传本“绝仁弃义”,简本作“绝伪弃虑”,说明简本《老子》并不反对仁义,这些差异使我们必须重新认识老子思想与儒道思想的关系。因此对简本《老子》进行整理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帛子《老子》假借字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本是研究古字的活化石,中大量使用的假借字,为我们从断代史角度研究秦汉之际汉字使用情况,研究汉字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证,本通过对帛书《老子》甲乙本中所使用的假借字进行收集、分类和考察,试图揭示秦汉之际假借字的使用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我们在校读北大简《老子》过程中的几点浅见。对照各本老子,发现简本《老子》与其他各本在字、词等方面都存在很多不同,我们试图从字形、字音等多方面来解释这些差异。文中所论凡六例,均是与其他各本不同的字词,通过引述各家观点,查阅各类文献,分析字形、音韵,各例均能得到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七三年,湖南长沙马王堆第三号汉墓出土了两种《老子》帛书抄本。一种通称“乙本”的抄写年代,大约在公元前一六八年之前;另一种通称“甲本”,则抄写于公元前一九五年之前。这两种两千多年前抄写的帛书本《老子》的问世,对进一步研究《老子》的思想内容,具有珍贵的价值,受到了哲学、史学及语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四人帮”注意到学术界这一动向,他们指使罗思鼎之流的御用史霸枪先划框定调,在  相似文献   

13.
张艳 《语文知识》2012,(2):31-33
对帛书《老子》研究成果进行回顾、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老子》其书两千多年来,历代学者都对其哲理进行过研究。从韩非的《解老》、《喻老》至当代高亨的《老子正诂》、任继愈的《老子新译》,其版本以百种计。在注释、分析、校勘、翻译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诸家各有所见,又各有所长,对进一步深入探讨者子的思想,大有俾益。但是由于版本不同,句读、注释、翻译也各异,因此,必然影响对老子思想的正确理解。一九七三年十二月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两种抄本,可以说是最古老的本子,是我国两千年来极其珍贵的文献,为研究老子的哲学思想提供了罕见的资料和根据。由于帛书年代日久,烂脱甚多,伪误也不少。应当以帛书为蓝本,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老子》研究,成为显学。《老子》的流传版本是河上公《老子章句》和王弼《老子道德经注》。随着西汉《帛书老子》和战国楚墓竹简《老子》的出土,对《老子》的成书有了形成期、成型期、定型期和流传期版本的划分。《庄子》把“怀道之士”描绘成为“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的“隐君子”。“稷下黄老学派”,把老子之学说成是“君人南面之本”。东汉张道陵作《老子想尔注》,《老子》成为道教经典。古代研究和注释《老子》,多从哲学、政治权谋和养生方面立论。新中国,学术界肯定《老子》是一部哲学著作,一致认为:《老子》“最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气功界说《老子》其实是部气功秘籍,是个巨大的隐喻系统,他们是在破译其“两面语”。国外学者把《老子》视为智慧宝典。  相似文献   

16.
“三十辐同一毂”是帛书本《老子·道篇》中的一句(通行本在第十一章)。余明光教授在其《黄帝四经与黄老思想》第四章《老学的代表作——帛书〈老子〉》中,谈及“《老子》成书的时代”之时,征用本句,认定“‘三十辐共一毂’的车子在春秋之世是没有的,只是到了战国中期才出现,但不普遍,到了战国晚期才成为定制,据此《老子》书只能产生在战国时代,而不可能产生在春秋之世。”①笔者不能同意余先生之说,今不揣冒昧,谈出己见,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7.
《老子》作为先秦著作,流传很广,版本众多,其中出土的郭店本和帛书本为《老子》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从内容的多少、篇章、异文和行文逻辑对比郭店本和帛书本,发现不同,找出造成不同的原因,印证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帛书《老子》与今本《老子》的某些文字不同,只是文字运用上的岐异,其古音是相同或相近的,代表的词语其实是相同的,不能拘泥字形,强为说解。造成这些文字运用歧异的原因分别是:连绵词的多种写法,本字与通假字,古今字。  相似文献   

19.
郭店《老子乙》与今本《老子》相对应章节有明显差异。郭店《老子乙》主张“清静为天下定”,今本《老子》主张“在政治上不要有为”。《太一生水》(含老子丙)与郭店《老子甲》有密切联系,与今本《老子》相对应章节同中有异。郭店《老子甲》是“经”,《太一生水》(含老子丙)是“说”,今本《老子》是战国老子后学对春秋以降老子学说的整合。  相似文献   

20.
本文考证了老子的生平。古时在姓氏之前常冠一“子”字,或于姓后缀以“子”字是一种尊称,此为古代之习惯称谓。唯独对道家学派创始人不是在其李姓后缀一“子”字,却在“子”前冠一“老”子,何以要这样称呼?这个“老”是姓还是有其它涵义? 文章还对《老子》一书的成书年代以及版本进行订正和辨析。并依据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乙两种抄本,对该书的章节次第进行释疑。文章在作了考据辨析之后,对老子的思想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