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文章基于教育政策本质上是对教育领域中价值的权威控制,政策文本作为官方话语的载体反映了权威对价值的控制这一基本假设,围绕改革开放20年间我国高等教育政策文本中权威对价值的控制有哪些表现和特点,这些表现和特点反映了高等教育政策发展怎样的趋势和机制这一研究问题,在政策生产的分析框架下对我国1978年至1998年533个国家教育法规政策文本及其7473条法规条款中的权威、价值和控制三个变量进行了编码、统计分析和假设检验。论文概括了改革开放20年间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生产的基本特征;构建了高等教育政策文本的经验价值体系;提出了基于价值和控制的11种政策文本类型和政策生产理论框架;揭示了政策生产中权威分裂、价值冲突和反控制三个主要矛盾,并从政策生产要素、政策生产过程和作为"产品"的政策三个层面探讨了什么是"好"的高等教育政策生产。  相似文献   

2.
价值问题是公共政策研究的基本问题.本文通过对1979-1998年533项高等教育政策文本中价值的经验分析,将高等教育政策的价值划分为实体价值(包括经济价值、权力价值、知识价值、技术价值、福利价值)和符号价值(包括专有称谓、名誉、意识形态、规划目标)两大类,并考察了政策价值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认为,经济价值与知识价值的矛盾是高等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矛盾.在很大程度上,符号价值不仅决定了实体价值在政策中实现的范围和程度,同时也影响实体价值的配置和话语表述方式.政策文本中被言说的显性价值由未被言说的隐性价值所决定."市场的强迫"和国家政治系统中的核心权威是隐性价值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政策问题确认是教育政策制订过程的第一步,是整个政策动态运行过程的逻辑起点,也是教育政策制订的前提和基础.教育政策问题确认过程要经历五个阶段:特定教育客观情境的觉察、教育问题或价值诉求的描述、教育问题或价值诉求的实质分析、教育问题或价值诉求的政策可行性分析、教育政策问题的界定与表达.教育问题或价值诉求能否转化为教育政策问题并得以确认,取决于三方面条件,即教育政策主体的能力、权限和意愿;教育政策问题的类型与性质;教育政策问题确认的中介因素--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4.
文章选取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成人高等教育方面的一些重要政策文本,从价值分析、利益分析和权力分析三个视角对它们进行审视。从价值分析来看,我国的成人高教政策是国家中心主义的、效率中心主义的和经济中心主义的。从利益分析来看,应该重新规划面向各社会阶层的成人高等教育政策,并适当向农业劳动者阶层倾斜。从权力分析来看,应该对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审批权、管理权和评价权进行清晰的定位。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未,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泰国、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尼五国及时调整了高等教育经费政策,制订了包括教育资助计划在内的相关社会救济计划,同时积极创新教育体制,并把提高质量与创建特色贯穿始终.分析五国高教经费政策的利弊得失,对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大背景下我国高教经费政策的制订、政府角色的扮演和高校自身社会责任的确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公共管理所蕴含的理论原则和所带来的治理模式与责任体制为高等教育质量政策改革提供了理论参照和经验借鉴。传统高等教育质量政策具有目标政府主导、价值效率偏好、内容片面性缺陷的特征。在新公共管理的视域下,高等教育质量政策走向包括政策制订、政策执行、质量效果评估的系统性变革。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质量政策决策面临着民主化、回应性、协调性、科学性的持续压力。传统高等教育质量政策具有目标政府主导、价值效率偏好、内容片面性缺陷的特征。在新公共管理的视域下。高等教育质量政策走向包括政策制订、政策执行、质量效果评估的系统性变革。  相似文献   

8.
本文围绕高等教育政策文本中的权威、政策文本的数量、文本特别说明、政策主题等变量对改革开放二十年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定量分析,并归纳总结了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制定的特点。高等教育政策制定在制定结构上,具有多权威控制和政策依赖的特点;在制定方式上体现了强调"试点"和"稳定"的政治文化;在政策发展上,形成了高等教育政策相对独立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通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政策的历史回顾,探讨政策制定者在此问题上价值取向的变化,重新审视在制定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政策时的价值观念,确立新的价值取向,以推演出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政策。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政策文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政策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和调控作用 ,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政策分析成为高等教育学者和政府决策者共同关心的领域。本文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 ,按照政策的主要内容、制定政策的动因和价值追求、政策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思路 ,重点围绕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等方面 ,分四个阶段 ,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政策进行了梳理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论教育学者的立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东 《教育科学》2006,22(5):1-4
教育学者的立场是教育学者基于学科逻辑的政策主张。共同的逻辑起点和基本价值诉求使得教育学者立场的一致性成为可能。学术逻辑的严谨性和学术伦理的正当性是教育学者立场合法性的保证。教育学者的立场是教育决策合理性的重要来源。教育学者应该通过学术的自觉和努力,在教育政策的话语平台上表现出其应有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两个民办高等教育政策案例的分析,探讨了教育政策过程中的规则和自由裁量权的相互关系.在教育政策过程中,主导政策制定的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为下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执行设定了原则性的价值前提和事实前提.下级教育行政部门拥有较为宽泛的自由裁量权,有助于政策的创新和扩散.通过行使自由裁量权,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介入具体政策的制定过程,由此模糊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的界限,使教育政策过程体现为教育行政机构上下互动和相互回应的特征.如何界定下级或执行机构的行政行为和政策后果,与如何界定执行机构的地位和身份以及整个组织环境的信任程度有关.通过制定更严密的规则和程序来控制自由裁量权的传统方式是失效的.  相似文献   

13.
权利视野中的双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权利是人的最基本权利之一。在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语言少数群体的教育是通过双语教育实施的。权利意识就是国家双语教育制度的建设,双语教育政策的制定,学校双语教学制度构建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在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共同作用下,教育的市场竞争已客观存在,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已表现出浓厚的经济学气息,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者应从这一实际出发,给予理性认识和准确把握,并以足够效用的支持服务和质量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以吸引字习者。通过从经济学的一般观点出发归纳总结,归结出影响学习者对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学习需求的基本因素,就各因素对学习需求的影响和学习者学习需求的决策行为进行分析。针对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学习者学习需求的不同影响因素和学习者的决策行为,提出回应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事实为基础,引入政策科学领域的相关理论和研究视角,探讨科研人员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该政策制定中"科研与政策相结合"的特点,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基于研究的教育政策制定过程的特征、要素和影响因素,以期对教育决策科学化产生一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在政策制定方面尚存在着一些问题。政策制定的过程缺乏科学、民主、公开的程序,仍然停留在少数人说了算、长官意志的阶段。因此,我们在讨论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时,比起改革的具体内容、如何改革等来讲,确立科学、民主、公开的制定改革政策的程序、制度,显得更为紧迫、必要。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决策权随之扩大,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对教育决策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与时代的要求相比,现阶段高校教育决策还存在一些问题。章最后提出了促进完善高等教育决策科学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提升教育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能力,既是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根本要求,也是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路径。通过分析高端人才在中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贡献及实现路径发现:高等教育通过培育高质量人才,显著促进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升级;高等教育显著促进了中低技术、高技术行业以及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价值链攀升,同时理工科领域以及经管法领域的高等教育人才在价值链攀升中贡献较为突出;高等教育可以通过促进技术进步这一路径对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产生正面影响。本研究证实了高等教育对中国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贡献,对未来优化高等教育层级、类型和专业结构,完善人才培养规格,具有一定的决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政策制定中,必然伴随着多个主体的不同价值问题。作为政策的制定主体,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在政策中会有一定的价值选择,这种价值选择如果得到政策执行主体(地方政府和基层学校)和目标群体(广大的一线教职员工)的认同,则其政策的合法性就高,政策实施的效果就好。其次,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会遇到执行主体和目标群体间的价值冲突问题,如何平衡好这些价值冲突,也是政策有效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Policy network approach has become a broadly accepted and frequently adopted practice in modern state governance, especially in the public sector. The study utilises a broadly defined policy network conceptual frame and categories of reference to trace the evolution of education policy-making in China. The study uses The Outline of China’s National Plan for Medium and Long-term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20102020) as an illustrative case study. This study argues that China’s education policy-making has changed, and the three most prominent changes are the transition from a Party-dominant practice to one primarily driven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he enhanced role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scholars as ‘professional interest group’ in the Chinese context and the increasing participation of non-governmental actors in the policy-making process. Essentially exploratory in nature, this study hopes to contribut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a’s education policy-making and broader education governance while contributing to the mapping of an important sector of the global education netw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