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8 毫秒
1.
世界人类语言文明历史悠久,意大利语更是个性鲜明而独具一格,尤其在艺术领域,素有"世界音乐语言"的美誉。本文以语言学的"语系—语族—语种—方言"为链条,对意大利语的历史文化渊源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言不尽意"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其产生的原因很多。而语言作为一种表意符号,本身具有的局限性与人类情感的丰富性、复杂性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言不尽意"的重要原因。此外,普通语言的提示性和限定性及诗歌语义的模糊性和含蓄性也是"言不尽意"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以来,哲学愈益成为一种解释和澄清科学语言或日常语言的意义的活动。当代哲学的这种“语言学转向”为解决思想与世界的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题提供了一个更为深入而又具体的途径,同时也更深刻地揭示出语言与哲学的本质联系:首先,思想就是使用语言;其次,哲学始终关注语言;其三,语言是世界的界限。语言在人与世界及人与人之间的中介作用表明,研究语言是通往理解思想和世界的途径,语言的阐明成为一个首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是一种语言的科学化、系统化的理论研究;哲学的定义从普遍意义上来讲是指人们对生活的基本原则以及对这些基本原则的理性质疑和反思。因此,语言哲学就是以语言为对象,以分析和解释为方法的交叉学科。语言学、哲学、语言哲学三个概念相互独立却又相互联系,本文将从阐述三个概念入手,结合西方语言哲学发展进程,分析语言在西方语言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语言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人们最早对它的理性认识和科学把握,可以远溯到二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时代。著名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曾尝试从哲学的高度来阐释语言的本质,他们为语言学领域的研究描绘了精采的一笔。柏拉图首先从探讨人类知识的本源入手,明确认为,在习以为常的语言中往往蕴含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语言的哲学转向,使哲学研究的主题转向语言与世界的关系。语言与世界是两个相互联系而又独立的系统。词语涵义和事物指称之间没有等同关系。迷信是语言的创造物,是人类对神秘事物想象的语言表述。它作为文化沉淀的一部分又有其顽固性。  相似文献   

7.
当语言伴随着人类行为不断丰富发展的时候,它作力一门学问,其研究的触角逐步伸向许多领域,与多种学科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由于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和思维工具,各门学科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的形成以及表达成为学说,都离不开语言的记录.所以,语言在边缘科学的研究中表现出广泛接缘性,形成一系列交叉和综合性学科,如人类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民族语言学、历史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数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等。现在语言学又与文化学接缘,形成一门新的学科,即“文化语言学”,而这门学科理论的系统化和结构的模式化.最先从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邢福义先生主编的《文化语言学》著作中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言学是近二十年来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的语言学思潮和流向。“认知”是一个心理学概念 ,简言之 ,是人认知和感知世界的行为和过程。认知研究是心理学的重要课题 ,也是人类认识自我的重要努力和途径。人类一切同语言和思维有关的活动和现象 ,都与认知连在一起。语言一方面是认知的工具 ,另一方面又是认知的产物。人类认识世界、理解世界和表达世界 ,其主题领域都是通过语言进行和实现的。语言在实现和表达认知的过程中 ,又受到认知的积极影响 ,使语言不仅具有认知的功能属性 ,而且在不少层面具有认知特征。进入 2 0世纪以…  相似文献   

9.
李松崎  刘亮 《考试周刊》2011,(69):31-32
"量"是人类语言的共有现象,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量"进行了研究,特别是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量词是一种新的趋势。本文以体验哲学为基础,主要探讨认知转喻理论在汉英名量结构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迟晶 《考试周刊》2009,(40):24-26
哲学是语言学的基石。而语言哲学最基本的问题便是语言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本文对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关系作简要回顾和探讨,以期使研究者能更多地利用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精华开辟新的认识途径。  相似文献   

11.
张东平 《考试周刊》2007,12(40):84-86
神经语言学是探讨语言和脑关系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心理语言学主要研究个体言语活动的心理过程,即言语产生、言语理解和言语交际的心理机制。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形成背景、研究领域、研究方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从不同角度共同为揭开人类语言的奥秘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2.
《嘉应学院学报》2019,(1):91-95
西方语言学者孜孜不倦于构建各种语言学理论,国内语言学者则更关注具体语言事实的论述,无法亦无意构建系统的理论,致使这两种语言学研究方法论迥然不同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拟以中西方传统哲学理念为研究视角,提出西方语言学研究力图超越现实世界中具体的语言事实,追求概念世界中抽象的语言理论,寻求语言本质,这一研究方法与西方传统哲学追求永恒的"在场的形而上学"理念亦步亦趋;汉语语言学研究则认为现实世界中具体的语言事实就是语言本质,两者同寓于语言系统中,这一研究方法与中国传统哲学追求"阴、阳两面融合成一整体"的理念亦步亦趋,而未来语言学研究必将向着语言事实与语言理论相互依存和互为根本的道路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二战以后,受哲学语言学转向和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人们认识到模糊语言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法律领域中的语言现象.从认知语言学、修辞学、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了模糊法律语言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4.
当我们试图涉足现代西方哲学中的某些领域时,我们不禁为这种哲学的庞杂体系与说法纷纭而感到困难重重。分析哲学给西方传统的思辨哲学带来了一个“语言学转向”(Linguistic turn)。这种哲学的语言学投射就使得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受到了一次语言学的洗礼,从而使哲学家们把哲学放到了广泛的语言现象中来观察,并以语言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有时,人们很难弄清楚我们面对的究竟是哲学化了的语言学还是语言化了的哲学;在思  相似文献   

15.
黄星宇 《考试周刊》2012,(34):22-24
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而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空间隐喻以空间域为始源域,将空间域的意象图式结构映射到非空间的抽象域之上,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空间概念来理解、思考和谈论非空间概念。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系统对比分析了"近"的空间概念在中英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投射。结果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近"的隐喻投射主要集中在时间域,程度域,情感域,社会关系域,两者再现一种"同意并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二战以后,受哲学语言学转向和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人们认识到模糊语言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法律领域中的语言现象。本文从认知语言学、修辞学、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了模糊法律语言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7.
言不尽意论是我国古代文论一个重要命题,它与我国古代哲学中的言意之辨有紧密的联系,但也有很大的不同。本文试从哲学、文学的角度来探讨古代哲学和文学中言和意的关系,并落脚于文学创作。本文认为言不尽意论是在对语言表达功能充分肯定的基础上深化了对言意问题的认识,我国古代对言意关系的认识由三部分构成;一是言以达意论;二是言不尽意论;三是言外之意论。由言以达意、言不尽意到言外之意,既承认了言和意的一致性,又指出了它们的矛盾与冲突,同时也找到了解决冲突的途径和方法,这样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言意论。  相似文献   

18.
许多语言现象都是具有概率性和模糊性,因而不能用以客观主义哲学为基础的语言学理论来解释语言的模糊性质及语言的使用状态。而以体验主义哲学为基础,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则能更好揭示语言在使用人群中的心理空间构建及意义构建。Fauconnier和同事发展了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用于探索意义如何在心理空间中映射、构建、整合。借助心概念整合理论中的心理空间维度可以有效地分析汉语中"有"的复合意义构建。汉语中"有"涵盖了多个认知概念,彼此独立,而在表达中的使用几乎没有区别,构成一个综合认知整体,及复合心里空间。而在英语中并不存在一个对应的复合心里空间整合。  相似文献   

19.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是当今语言学领域中最有影响力的两大学派。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探讨的是人类语言的生物属性或自然属性;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探讨的是人类语言的社会属性。二者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笔者从理论基础、语言观、语言研究的任务和方法等角度对这两大语言学派的并同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老庄学派的“言不尽意”说,原本是哲学命题。它所关注的是人能否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人的思维内容能否用语言来作最准确得当的描述。延伸到文学领域,则是作者、鉴赏者的语言究竟能否准确地达意。尽管人们越来越娴熟地运用创造着语言,同时却也为语言深深迷困。那就是:言不尽意。老庄的这一学说深深影响了中国历代文学批评及创作,同时也隐含着文学作为一门依托于语言文字的艺术门类的特殊的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