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阳修早年经历了两次落第,直到第三次科考才得以及第。欧阳修落第之后,没有在京城逗留,而是沿水路,溯长江,铩羽而归。欧阳修在总结前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之后,改变了应试的策略,向当时的知汉阳军胥偃干谒。在胥偃的提携下,欧阳修不再走乡试取解的旧路,而是通过国子监取解,最终非常成功地以省元的身份通过了礼部贡举。  相似文献   

2.
欧阳修在北宋文坛和中国散文史上有着公认的崇高的地位,其文学活动对宋文和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嘉祐二年(1057),欧知贡举,力挽狂澜,扭转时风,使古文运动获得重大的胜利,历来学者对此论述颇多。有一种模糊的认识,以为欧是在知贡举后被公认为文坛领袖的。事实是这样的吗?欧阳修究竟是何时入主文坛的呢? 学界对这个问题讨论得并不多。王水照先生认为:“从景祐元年(1034)到庆历五年(1045),是欧阳修政治道路和文学道路上又一个重要时期。”“欧阳修在文坛的地位也日益提高,终于成为公认的领袖。”(…  相似文献   

3.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景祐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为被贬官的范仲淹申辩,坐眨夷陵令。康定元年(1040)召回任馆阁校勘。嘉祐二年(1057)以翰林学士知贡举,排抑险怪奇涩的“大学体”,提倡平实的文风。嘉祐五年任枢密副使,次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三年(1070)自号六一居士,次年以太子少师致仕,居颖州。卒谥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所著史书除《新唐书》外,还有《新五代史》传世。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文坛领袖,他所领导的古文运动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继续和发展。欧阳修适…  相似文献   

4.
嘉祐二年贡举之后数年,欧阳修撰《记旧本韩文后》一文,回顾自己少年时学韩的往事,以自明学问得力。显然,他的创作成就的取得,与努力学韩,具有高度的"文学自觉",有密切的关系。欧阳修天圣学韩的"文学自觉",表现在他划清了科举应试写作同真正的文学创作的界限;表现为与此前柳开、穆修等以复古道为唯一旨归的学韩有明显的不同;表现在对文学群体力量和结盟的重视;也表现在欧之学韩已从模拟走向超越,让文学创作自具面目;还表现在以欧阳修为代表,北宋文人、学者、官员的三位一体,使文学发展和繁荣得助于学术研究的推动和行政力量的有力支持。作为影响一代文坛的宗师,欧的天圣学韩自然成为北宋"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提要卷69、页611:宋单锷撰。锷字季隐,宜兴人,嘉祐四年进士,欧阳修知举时所取士也。按:欧阳修知贡举在嘉二年,嘉祐四年知贡举者为胡宿。(《宋会要稿》选举1之11)考《咸淳毗陵志》卷11,唯载其兄单锡登嘉祐二年进士,提要误植于单锷头上,故有此误。又《天下郡国利病书》第5册,引《单氏家乘》,称其‘登嘉祐五年进士”,按嘉祐四年、六年试进士,五年未试,此说有误。苏拭《进单锷吴中水利书状》称其为进士,而慕容彦逢《文堂集》卷15为其作墓志,称其兄“锡中进士”,“君与弟镇又皆老于场屋”,可见他是屡试不第的失…  相似文献   

6.
在欧阳修与王安石嘉祐元年第一次会面后的互赠诗歌中,欧氏期待王安石能够继承"诗文革新"精神,引领北宋中期的文学创作发展,而王氏的"奉酬"诗却委婉地传达了自己的志向是承传孔、孟道义之学,而不是韩愈等人的文学革新。这种情形的出现,既有欧阳修与王安石对待文学创作的不同态度的原因,也有欧、王对韩愈的认同差异的原因。欧阳修在明了王安石的心意之后,迅速转向了新的接班人的寻找。嘉祐二年科考,苏轼的登台,与此次欧、王诗歌互赠有着某种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庆历新政是北宋统治阶层中的有识之士,在内外危机日益加剧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场以革新政治为中心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欧阳修在新政中提出的一些措施和政策,主要有按擦法、革新贡举、选将法、辨朋党等。这些措施和政策具有两面性,有利有弊,在理论上虽然有可取之处,但是在实践上具有不可操作性。导致新政的失败的原因一方面来自保守派的外部压力,另一方面和改革派自身息息相关。而通过欧阳修身上所体现的一些软弱性可以透视改革派内部的弱点。肯定欧阳修在新政中的贡献并且对其做一个客观公正的定位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欧阳修之乐     
文中所谓欧阳修之乐,指其"曾点之乐"、"孔颜之乐"、"隐逸之乐"。此三乐构成了欧阳修快乐潇洒的人生观。它提醒世人:在执着于事业时,别忘了自己应当享有的一些常人之乐;在遇到挫折时,应当自强自乐,别怨天尤人;在感到身心疲惫时,不妨去亲近自然,体味那清净无为的逍遥人生之乐。  相似文献   

9.
欧阳修是苏轼童稚时的偶像,读其文,诵其诗,想见其为人,私以为师。嘉祐二年礼部试,欧阳修彗眼识苏文,提拔为进士第二名,虽引起一场风波,亦令科场风气大变。苏轼的成名之作《刑赏忠厚之至论》引出一桩趣闻。熙宁四年,欧、苏最后一次聚会在颍州,游宴赋诗,谈医论药,引荐诗友,探讨美学,交流“好士”的经验,领会人生的道理,共同度过一段美好时光。欧、苏年龄相差三十岁,结为忘年交,两代文宗相继完成了北宋诗文革新,联手创造了北宋文学的辉煌。历史上“欧苏”并称,给后人多方面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曾巩是欧阳修最为得意的弟子,他无论在仕途上还是文学上都受到了欧阳修的提携。欧阳修在"文"与"道"两方面对曾巩产生了深远影响,曾巩一方面继承了欧阳修的学术思想,一方面对"文"、"道"这类传统命题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总体而言,曾巩更关注文章所承载的"道",对文辞的雕琢重视略有不足。  相似文献   

11.
欧阳修号称"六一居士",大量材料表明了欧阳修与佛教的关系、对佛教的态度及其佛学思想,欧阳修为宋代儒士型居士的代表。尽管他并不信仰佛教,但在其思想深处,佛教对他的影响还是相当深刻的。  相似文献   

12.
[原文]有美堂记欧阳修嘉祐二年,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梅公①出守出于杭,于其行也,天子宠之以诗,于是始作有美之堂。盖取赐诗之首章而名之,以为杭人之荣。然公之甚爱斯堂  相似文献   

13.
<欧阳修全集>共收入3254篇文章,其中日常应用文972篇,公文1056篇.学术界长期以来所推崇的"欧阳修散文",若细细考究,多数都是公文.欧阳修公文写作规范、结构严谨、语言简洁,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对于欧阳修的公文改革及其公文写作的成就,有进一步重新认识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欧阳修任西京留守推官的三年以及离开洛阳之后,写了大量的洛阳风物诗,对洛阳山水名胜、园林寺院、花卉习俗都有歌咏。在歌咏这些洛阳风物之时往往寓以深厚的情感,使之成为洛阳风物诗,乃至欧诗中独特的意象。洛阳山川秀美的地域环境和诗酒宴集的文化传统,欧阳修早年应试高中初涉仕途的经历和年少轻狂的心理,洛阳钱幕文人集团成员宽松优裕的创作环境以及诗酒唱和活动是这些洛阳风物诗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滁州学院学报》2018,(1):14-17
欧阳修在滁州诗歌中钟爱"酒"意象,写下许多"酒诗"。欧阳修的滁州"酒诗"蕴含丰富的情感:游山赏水以酒助兴、聚散离合以酒消愁、感时伤逝以酒为伴。欧阳修在滁州多写"酒诗"的原因有:传统文化中诗与酒的相融,欧阳修擅长借酒抒怀,被贬滁州的特殊际遇。  相似文献   

16.
宋代文人的称号,多为"居士""道人""先生"等雅称。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自号"醉翁"并沿用至晚年,颇令世人费解。在"盗甥"案之前,欧阳修就已屡次遭遇亲人亡故的大不幸;从朝廷贬知偏远小城滁州,更令欧阳修跌入人生谷底。欧阳修重视"立德",以"醉翁"自称,是欧阳修的自嘲,也是对艰难人生的超越,更代表着欧阳修新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7.
欧阳修是宋词当中的大家,后世对于其词的研究大多数都集中在传统的研究领域和层面上。试以"以诗为词"、"以文为词"、"以议论为词"的雅化方式对欧阳修的艺术形式给予新的界定和研究。为突破这一传统,以期对欧阳修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与欧阳修的诗、词、散文所受到的重视程度相比,他的赋除了一篇《秋声赋》,其他作品却极少受到关注。欧阳修的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应试或应景的官场之作,另一类是咏物抒情小赋,两类各10篇左右。前者  相似文献   

19.
教育掌故     
朱衣点头北宋嘉祐二年(一○五七年),欧阳修主持了全国性的科举考试—礼部试,留下了不少佳话。当时,受晚唐五代以来浮靡文风的影响,文坛上,险怪奇涩、淫巧侈丽的「太学体」文章风行。有鉴于此,欧阳修和范仲淹力倡诗文革新运动,提倡平实朴素的文风,以匡挽时弊。欧阳修更是借主持考试之机,来倡导实施他的主张。在主持嘉祐二年丁酉科考试时,欧阳修将尚未知名的苏轼、苏辙兄弟举为进士,并将三次进京应试落第、却有真才实学的曾巩拔为进士,黜落了以写生涩险怪之文著称的刘几等辈。正如欧阳发在《先公事略》中追述的;「时学者为文,以新奇相尚,文体大坏。公深革其弊。一时以怪僻知名在高等者黜落几尽。「由于欧阳修的改革极大地触犯了那些擅长写「太学体」文章的考生的利益,公榜之后,他们之中的许多人聚于欧府门前,待欧阳修外出之时。群起鼓噪,甚至连巡逻的街卒也不能将他们驱敞。然而,通过这次考试之后,「场屋(即科场)之习,从是遂变」(《宋史,欧阳修  相似文献   

20.
王琪 《林区教学》2013,(11):28-29
自然生态美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自然作为人的生态过程的参与者所表现的审美价值,它具有鲜明的生态意义"。它反映了"人的内在自然和外在自然的和谐统一关系"。自然生态美首先是经过大自然长期以来四季变化、昼夜更替、生物进化等演变发展而得以形成的自然自身所特有的生境之美。欧阳修通过对自然的感受还表达出一种和谐的人生观。欧阳修的人生观——和谐的夕阳观,平静,但不乏味;寂寥,但不空虚。这是一位慈祥安静的老人以平淡从容的态度去看待春天的消逝,这样的状态也许就是自然的生命和人的生命之交融吧!在大自然的花开花落中看到了生命对于欧阳修的意义,从欧阳修对待生命的态度看到了春暮所透露出的生命之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