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年=16年     
1年=16年?看着这个等式,人们不禁会困惑。是的,1年=16年!我是郫县一中的一名普通语文教师,从教已经17个年头。就是在去年,在我县参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这一年中,长期困扰在我心中的有关语文教学的问题终于找到了答案。可以说,我17年的教学探索在这一年中获得了一次飞跃。所以我说:“1年=16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我长达16年的教学工作中,始终以“教”书为自己的职责,把3年后学生的升学率作为自己追求的终极目标。在我从教的十几年中,也经历过四五次教材改革,但是我的教育观念始终没有太多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在《四川教育》编辑部召开的以“端正教育思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主题的研讨会上,与会同志本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立足建设的精神,就语文教学改革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大家一致认为:改革教材和考试制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核心。一、关于教材改革教材是教学之本。教材改革的滞后是导致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问题,总起来说,就是教学思想、教材体系和教学方法三大问题。教学思想,包括了对语文这门学科的性质和目的任务的认识。这是改革语文教材,改进教学方法的基本出发点,这个问题不首先明确,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改”就失去依据了。 “语文”解放前叫“国文”,其含义是什么?其说不一:或说“语言文字”,或说“语言文学”。几年前,张志么先生在《说“语文”》一文中说:“这个‘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在口头谓之语,在书面谓之文,合起来称为‘语文’。”不揣冒味,我看干脆把它理解为“语言文章”还明确一些。因为,语文教材的内容,就是由这两个方面构成的,学习语文,也是学习运用语言的知识和写文章。这不纯粹是一个概念之争,它关系着语文学科性质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名师速写有人说她是教育“常青树”,有人说她是“妈妈老师”,也有人说她是“居委会主任”,2012年《合肥晚报》用整版刊登她的事迹,说她是“身边最美教育人”。她,就是安徽合肥师范附小的语文教师、班主任——喻玲玲,一位年过半百,耕耘杏坛三十二年的老教师。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的研究中,大家讨论到“文”与“道”的关系问题。有人主张语文教学要重“道”,着重加强致治思想教育。有人主张语文数学要重“文”,着重加强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也有人主张语文教学要“文”“道”并重。主张“文”“道”并重又有两种说法:一种说“以道带文”,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基础上加强语文的教育,实际上是倾向于重“道”;一种是说“因文见道”,通过语文教育来达到政治思想教育,实际上则倾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育的过程便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学生语文素养的实质 ,无疑包含着两个方面 :一是语言 ,二是精神。因此 ,语文教育要为学生的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而教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语言“底子”和精神“底子”。一、利用教材资源 ,在品味语言中孕育精神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富有语言创造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的作品的学习 ,以掌握丰富的语言 ,传承精神遗产。而语文教材 ,就是把这种“精神遗产”蕴含在“丰富的语言”之中 ,成为塑造学生、完善学生、发展学生的教学凭借 ,成为夯实学生语言“底子”和精神“底子”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7.
王:洪老师,近20年来,您取得了三大成果:出版了14部语文教育专集;主编了经国家审定通过的三套初中语文教材;主持了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出版了200多万字的5册文集。这三大成果说明您的语文教改是全方位的。洪:您说的这些成果中,教材改革事业是核心,“专集”是教材改革思路形成的轨迹,“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是教材建设的理论基础。王:为什么您把目标锁定在教材编写上?洪:教材是教学之本,尤其是母语教材,它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人类文化的载体,教育后代的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现行的中国语文教材,虽有不少应当…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语文自从将小学“国语”和中学“国文”统而一之称为“语文”开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对语文持有自己的观点,并对此做出了不同的解释。有人说语文课就是语言文学课:语文=语言+文学;有人说语文课是语言文章课:语文=语言+文章;也有人说语文是语言文字课:语文=语言+文字;传统的语文定义认为语文就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总和。这些定义都有各自的特点,但也有各自无法克服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新的课程体系主要内容和精神就是改革旧的学校教育内容,通过教材的重新编写和教材管理改革。注入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内容。培养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因为我们的孩子将来是要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中求生存、求发展的。“课改”对家庭教育也是大事。为什么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新课程体系的主要精神和内容。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来造形的”。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充满色彩的社会,它给人以精神的物质的美的享受。美即生活,生活中蕴存着丰富的美;而反映人类现实生活的小说、诗歌、散文就是创美鞭丑。小学语文教材也无处不贯串着美,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目的之一。培养学生审美、爱美、创美的精神素质,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极为重要,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1.
白金声 《学子》2012,(10):7-8
鲁迅是中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鲁迅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面鲜艳的旗帜;鲁迅是我们母语教育一条奔腾不息的精神之河。有人说,没有鲁迅的教材,是没有分量的教材,鲁迅缺席的教材,是没有灵魂的教材,此话并不为过。当下,各家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或多或少地都选了一些关于鲁迅的作品,大家对其褒贬不一。本文仅就教科版小学语文教材谈一些...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什么?有人说是语言文字,有人说是语言文学,也有人说是语言文化……我说。语文是一只满载着人文精神的语言方舟。它以生动的语言文字引领着人们对真、善、美自觉追寻,最终有力地推动人的语言与精神的和谐发展。因此。丢失了人文精神的语文教育,就像一只迷失方向的航船,将孤独、茫然地漂荡在语言文字的“死海”上。  相似文献   

13.
当语文教材被学生爱不释手时 ,语文教师也就无需大谈特谈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了。因为当学生拥有一套自己喜爱的语文教材时 ,将会产生一种愿意学、乐意学的内动力 ,在这种内动力的推动下 ,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将会出现一种积极、主动、不断向上的可喜局面。但现行的职专语文教材 ,对多少学生构成这样一种吸引力呢?笔者对3个班120余名学生作过调查 ,毫不夸张地说 :几乎没有!没有一个学生肯定地回答 :“我喜欢这套语文教材。”倒是看到了如下诸多方面的呼吁 :一、语文教材枯燥乏味的篇目真不少 ,读着没劲!二、多一些唐诗宋词吧 ,别忘了我…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育报刊发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一副教授的文章指出,近年来,各种媒体对于语文教材改革的报道几乎不绝于耳。应该说,它既反映了长久以来存在于中国语文教育界的教材编写过于意识形态化的痼疾,也反映了新一  相似文献   

15.
语文与文学天生有不解之缘。且不说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且不说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说文学家中有不少就是语文教师从三尺讲台上走出来的。鲁迅、叶圣陶、沈从文等是如此,刘心武、韩少华、肖复兴等也是如此。文学与素质教育天生有不解之缘。人类认识世界需要两种“眼睛”,一种是“科学的眼睛”,一种是“文学的眼睛”。以疗救病态中国、重塑国民灵魂为己任的鲁迅,早年学过工科,学过医学,后来专治文学,可以说是现代中国具有“两种眼睛”的人了。我们今天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不就是要培养具有“两种眼睛”的优秀人…  相似文献   

16.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中国有一句古诗也能生动地揭示它的内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给我们留下一句至理名言“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有责任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本文主要就课堂教学,作文辅导中如何依托教材进行德育渗透谈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7.
有一天,语文老师问起同学们的理想,有的说要当宇航员,有的说要当名医,有的说要当魔法大师,有的说要当生命禁区探险者……我说,我最想当作家。老师望了我一眼,说:“我们可以讨论的话题当然很多,可是我们今天就讨论一个问题,请大家想想,作家,比我们多些什么呢?”“他们……可能多一副眼镜!度数很高的,是爬格子累的!”有人小声说。“他们可能……都有电脑吧!有的可能还有笔记本电脑呢!”有人大声说。老师看了我一眼。我说:“作家可能比我们更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我听说有一位作家怕蚊子叮腿,就把双腿泡进水桶里写作。”等大…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与“三个面向”早在1983年10月,邓小平同志在给景山学校题词中就写道:“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论断无疑也给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11年转瞬即逝,审视中学语文教学“三个面向”的改革历程,可谓喜中有忧。先说喜。一是适应“三个面向”需要的改革正纳入教育决策者的议事日程,并开始变为实施行动。以教材  相似文献   

19.
有个哲人曾经说过,真理再向前多走一步就是谬误。对于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材也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误解了这句话,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后,“拓展”满天飞,课程资源到处挖,亟需正本清源。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材也无非是个例子”是针对过去那种满堂灌、唯书至上的教学来说的,是对这种教学的批判和矫正。新课程改革之前,许多教师把教科书视为“圣经”,上课时不敢越雷池半步,结果造成了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的:“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  相似文献   

20.
韩军说,我们在语文教育的路上失落了太多的“根本”,于是他“呼唤中国语文教育返本归根”。在《中国教育报》组织的“在语文教育的路上我们失落了什么”的讨论中,有人认为,“我们失落了眼泪”;有人认为,我们失落了“语文基础知识”、“讲授式教学法”、“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等等。其实,细想来,最根本的是,在语文教育的路上,我们迷失了自己。一自清末“废科举,兴学校”以来,中国的教育一直在探索中艰难前进。就语文教育而言,教学内容从文言文转变为白话文;教学方法从注重评点串讲变为讲求师生互动;教育目的从以“传道”为主到以学习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