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用长征精神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杰 《文教资料》2007,(15):134-136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长征精神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2.
左群  于鸿超 《安康学院学报》2007,19(5):30-32,35
长征精神,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它是保存革命火种的法宝,是胜利完成革命转移的思想保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弘扬长征精神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同时,弘扬长征精神和"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具有同等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3.
《宜宾学院学报》2017,(2):72-76
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长征艰难困苦的历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精神品质和情感特质升华形成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具有政治凝聚、文化引领、教育引导和促进发展的价值功能。中国共产党正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长征,重识长征精神、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对于弘扬和传承长征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农红军历经千难万险,谱写了长征这一人类历史的英雄史诗,同时创造了一种令世人敬佩的精神--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是中国人永远的精神财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亦是如此地具有时间的紧迫性、任务的艰巨性、工作的开创性、结局的举足轻重性,因而成为当代中国人正在进行的一次新长征.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长征中,"以艰苦奋斗为荣"是弘扬长征精神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题记]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回顾革命历史,重要的是为了学习和总结长征革命历史经验,继承和发扬长征中的革命精神,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我们学习、研究长征精神,就是要学习红军长征时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维护党的统一;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坚持严守党的纪律,紧密联系群众;坚持为人民谋利益的高尚思想品德;坚持团结协作、顾全大局;坚持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  相似文献   

6.
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将士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中国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是一都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这场举世无双的远征,不仅因为挽救了党和红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而载入史册,更因为锤炼熔铸出伟大的长征精神、创造了不朽的精神财富而彪炳千秋。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红军长征精神的内涵。在当前,研究长征精神的内涵,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必将有利于我们进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长征精神具有超越时空性,对于今天有重要的启迪。从整体看,长征精神的特性在于:长征精神产生与传统文化相衔接,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长征精神传播与先进文化相协调,具有鲜明的承接性;长征精神深化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相一致,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长征精神的弘扬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相一致,具有突出的创新性;长征精神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一致,具有巨大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8.
建设贵州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以下简称“长征公园”),是保护和传承好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贵州创造的、烙有贵州印记的长征红色文化遗产的创新之举,具有丰富且独特的思政元素,对于新时代青年培育社会主义理想、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激发艰苦奋斗精神、赓续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用好用足贵州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思政元素和育人价值,必须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规划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价值地位的认知解释、长征精神的实践养成以及长征文化的价值弘扬四个层面切入,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立根铸魂。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民族精神。长征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由于产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了完成不同的历史任务而各具鲜明的时代特征。但它们不是彼此割裂的,长征精神和青藏铁路精神有着共同的精神内涵,青藏铁路精神是长征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传承和升华,它们都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最好体现。在全面建设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然需要我们继承、弘扬长征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藉以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0.
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革命的壮丽史诗.在长征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英勇红军,以对党无比坚定的信念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勇往直前,敢于克服一切困难,压倒一切敌人,最终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伟大的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光荣革命传统和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它不仅是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精神武器,而且是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是人类历史上一笔重要的永不过时的精神财富.伟大的长征精神将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相似文献   

11.
长征精神的内容在逻辑关系上是相互联系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党、对革命无比忠诚和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的灵魂和核心,其它四个方面都是它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科学认识长征精神的逻辑关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长期实践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我们党进行了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对社会和谐的认识不断深化,不断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解读的三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从思想维度解读,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以完整的理论体系显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指向。从历史维度解读,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社会主义发展观的成熟标志,它与邓小平、江泽民的发展观构成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从实践维度解读,科学发展观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它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指导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都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两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又一次理论创新。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本质上是和谐社会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核,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觉性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推进改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阵地,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高校如何寻求科学路径更好地发挥大学生的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的节约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思想。在深入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认真研究和汲取毛泽东的节约思想,对于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指导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以及帮助共产党人拒腐防变方面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长征精神是中国红色文化的最高典范,蕴含着坚定信念、实事求是、无所畏惧、精诚团结、甘于奉献等精神标识。在新时代,将其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建设中去,帮助当代大学生克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的理想信念缺失,价值观扭曲和理论素养乏力的现象,以及树立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理论素养,增强“四个自信”等方面具有巨大的精神力量,有利于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对于推进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实践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8.
十六大报告,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识:一是社会主义政治明概念确立的过程;二理解社会主义是皇大明有机统一的社会;三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明建设的根本内容;四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明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长征是中华民族和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壮举。毛泽东为这一壮举的完成做出了重大贡献,奠定了其胜利的组织基础、政治基础、军事基础和思想基础。探讨毛泽东与红军长征胜利的关系,对于弘扬长征精神,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通过对传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反思,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科学性、合理性和灵活性与执政合法性维护相统一的思想,推进了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发展,为当前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