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了解国际组织的人才需求有助于我国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向国际组织输送人才。联合国未来胜任力模型对于我国培养人才具有重要借鉴价值,该模型包含3项核心价值观、8项核心胜任力和6项管理胜任力。联合国对人才的要求主要包括价值基础、可迁移能力和专业知识及技能三个层面。其中,价值观是基础,可迁移能力是保障,没有这两者,再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无法有效地发挥作用。我国教育也应加强对人的价值观和可迁移能力的培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结合语言服务概念范畴和管理学中的胜任力模型,研究指出语言服务人才胜任力的构成要素包含知识、技能和素养三个层面。知识包括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技能包括语言技能、工具技能和专业技能,素养包括个性素养、职业素养和信息素养。其中,专业知识、工具技能和专业技能具有岗位方向性,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个性素养、职业素养和信息素养等是每一位语言服务人才都应具备的基本胜任力要素。对上述每个子要素做了细化分解,搭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语言服务人才胜任力模型,希望能为高校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李浇 《林区教学》2012,(12):32-34
胜任力模型是指个体在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做出优异成绩所具备的任何可以客观衡量的个人特质。这些个人特质包括: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人格特质、动机/需要,即冰山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如何构建员工的胜任力模型,将给企业带来最直接的长远效益。  相似文献   

4.
文章综合运用文献分析、专家咨询、行为事件访谈等方法构建了“中小学创客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模型分为知识结构、教学技能、专业素养、个人特质四个维度,包括6项基准性胜任力特征和8项鉴别性胜任力特征。依据模型编制了“中小学创客教师教学胜任力自评问卷”,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信度与效度检验证明了模型是科学合理的,最后从招聘选拔、培训管理、绩效考核、师范生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模型的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5.
郑伟萍 《考试周刊》2012,(27):191-193
本文综合了国内外关于胜任力特征模型的研究成果,依据人员—职位—组织相互匹配的观点,详细阐述了胜任力的概念、特征及分类等,并从胜任力工作分析入手,探讨了企业在员工招聘上的胜任力因素。  相似文献   

6.
世界(国际)日是在国际范围内开展的单项活动日,是经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及其他国际组织的建议,由联合国大会讨论确定的,或有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及其他国际组织根据自己的任务而确定的。其目的是为推动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进一步重视一些社会问  相似文献   

7.
后疫情时代,逆全球化思潮有所抬头,高校亟需加快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青年一代,为全球合作战胜疫情、中国国家形象塑造和国际话语体系构建,以及中国进一步参与全球治理做好人才储备。本文以浙江师范大学学生全球胜任力培养实践为例,探索后疫情时代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为地方院校开展学生全球胜任力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广州众多的餐饮老字号,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部分也遭遇了维持性经营的困难。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不重视人才开发。因此,构建广州市餐饮老字号企业核心岗位人员胜任特征模型非常必要,主要包括身心修养、工作能力与专业素养等三个胜任特征维度。胜任特征模型既可以分析并培养个人的胜任力,又可以应用于招聘选拔、人员评估等人力资源活动,从而帮助餐饮老字号企业建设高素质的核心岗位人才。  相似文献   

9.
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胜任力的概念和内涵进行探讨:政治素养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首要标准,教学科研能力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重要保障,专业理论知识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坚实基础,职业态度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关键要素,个人特质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个性要求。基于对187篇学术期刊的分析研究,构建包含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的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模型。该模型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招聘配置、培训管理以及绩效考核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职课程设计要反映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特征,要增强学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及职业适应能力的不断扩大延长;职业胜任力模式具有重要的人力资源价值,高职课程设计必须体现职业胜任力模式的人力资源价值;高职课程设计的"技能"范式应转向"职业胜任力"的范式,实现高职课程设计的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与基于职业胜任力模式的员工招聘选拔考核模式的对接与融合。  相似文献   

11.
成人教育是传统教育过渡到终身教育的重要阶段,课程内容建设是成人教育发展的关键。冰山模型理论涵盖了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认知、特质、动机这六项关于个人胜任力的素质要求,为成人教育课程内容的建构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成人教育课程内容的建构要以成人为本,注重其外显能力和内隐素养的共同培育,并以时代的发展变化为基点,进行相应的课程内容研究。唯有如此,成人教育才能走在各类教育课程改革的前沿,培养高素养的优质人才,推动社会前进。  相似文献   

12.
<正>一、新课标下的语文"核心素养"1."核心素养"概念面对教育不能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的尴尬,面对教育人才在社会中举步维艰的困境,那么,究竟什么是"核心素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出的定义是"个人实现目标生活所需要的素质";联合国经合组织以为"核心素养就是社会健康运行所需要的个人或集体应有的素质";欧盟将核心素养视之为"由知识、技能、态度组成的集合体";我国大陆地区对"核心素养"这个概念主要有三种阐释:  相似文献   

13.
胜任力分析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胜任力研究日渐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热点。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综合了胜任力和胜任力分析的有关研究结果,提出了胜任力研究应用于工作分析、人员招聘、员工培训、绩效考核和员工职业发展等管理工作所带来的思想创新和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方面,瑞士、日本和韩国从外交、教育和人事的角度给予政策扶持,通过发挥驻地优势和人才能力建设,有效提升公民在沟通力、交流力和创新力方面的全球胜任力.美国高校注重从全球治理的区域与专题、行业与学科交叉的"矩阵"知识结构入手设计课程,采取的措施有:将第二课堂拓展至国际组织实习岗位;通过模拟联合国活动提升青少年的国际问题意识.中国近年来积极培养国际组织人才,形成了自己的培养机制,具有涉外学科通识化、培训项目扁平化和知识谱系本土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培养技能创新型人才是当前职业学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胜任力理论为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对技能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关键素质特征进行调研,对技能创新型人才胜任力构成要素进行归纳,初步构建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品格三维技能创新型人才胜任力模型,明晰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世界日(国际日)是经过联合国的专门机构或者其他国际组织的建议,并经过联合国大会讨论确定的,或者由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及其他国际组织,根据自己的任务而确定的,在国际范围内开展的单项活动日。其目的是为了推动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进一步重视一些社会问题,并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切实有效地为社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本文就世界范围内与环境有关的世界日(国际日)作以简要介绍,并希望引起公众对环境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在边疆少数民族农村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胜任力问题值得关注.通过对当前新疆伊宁县农村中小学教师胜任力的调查分析,运用因子分析构建了包括个人特质、教学知识与技能、职业态度、关心学生、管理能力、政治素养等6个一级因子和24个二级因子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胜任力模型,以期提升边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胜任力.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教师整体素质能力的提升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本文通过搭建以学生工作课程化为理念设计的素养工程框架,试图将教师胜任力模型引入高职素养课程体系,选取个体、岗位和战略3个维度来探索素养课程师资应具备的胜任力,提出素养课程师资的胜任力模型,为高职"素养工程"师资储备、培养、考核提供参考指标,增强高职素养课程师资胜任力提升的实效。  相似文献   

19.
"核心素养"是人民适应现在生活及面对未来挑战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态度,也是现代人获得成功生活与功能健全社会所需的素养。这是特别受到"联合国教育、科学与文化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洲联盟"等国际组织所高度关注之课程改革议题。因为"核心素养"是培育能自我实现与维持社会健全发展的高素质人民与世界公民之重要基础。因此,特就核心素养的学理基础与教育培养进行论述,探究核心素养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及人类学等学理基础;进而探讨核心素养的教育培养之可能途径:(1)可透过核心素养的教育培养,导正过去重知识、重能力、忽略态度情意之教育偏失;(2)可将核心素养作为更新教育目的之重要来源;(3)可以核心素养为指引进行各教育阶段课程改革;(4)可透过教改课程政策,研订课程纲要,明确界定核心素养的架构内涵;(5)可透过课程纲要研订,规划以核心素养为主的课程、教学、学习与评价。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分析了高校学生干部胜任维度主要分为:人际交往、语言表达、计划组织、责任意识、自身素养。在分析整理基础上,编制了学生干部胜任力特征的原始问卷,常熟理工学院331名和南京高校1166名学生参与问卷的调查,结果表明:(1)高校学生干部胜任力是一个五维结构;(2)编制的高校学生干部胜任力问卷的信效度指标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