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两种《周易》本,一指传世的王(弼)本,此种《周易》本与《左传》、《国语》、所载的《周易》本大体略同,简称为王本《周易》;另一种《周易》本,指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两种《周易》本从总体来说,虽然是同大于异,但其相异之处对深入钻研《周易》、进一步理解《周易》是很有益处的,故本文拟就两种《周易》本的卦名与卦序进行比较,以求对群经之首的《易经》及其相关学说有进一步的认识。就卦名而言,两种《周易》本共有34个卦名不同,具体比较如下卦名的不同,对进一步认识《周易》有什么作用呢?其作…  相似文献   

2.
一、《周易》是部什么书?《周礼》上说:“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古人把《周易》列入五经之内,名之曰《易经》或称之为《易》,又把它列为五经之首。可见古人对《周易》十分重视。那么,《周易》是部什么书呢?陈立夫先生在他的《天道、人道、道统》一文中说:“《易经》是中国一本最伟大的书。”王新春在他的《再论<周易>的形成及其理论特色》中说,《周易》体现了“天人宇宙哲学”的内容。黎子耀在他的《周易秘义》一书中说:“它是披着宗教外衣而掩盖其革命内容的伟大著作。”李镜  相似文献   

3.
《周易》一书中的阴阳观念多被讨论,与万物相关涉,但是其对于两性的分析却容易被忽视,尤其是《周易》对女性的定位.《周易》中的阴阳观念是如何与现实中的两性定位和差异相关联的,乾坤两卦如何与男女之意相关,《周易》的编纂者其性别定位是什么,以及《周易》中的女性形象的特点是如何展现的,这些内容都值得我们审视探究,以古代形而上的哲学思考来分析现实中的两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周易》卦、爻辞产生在什么时候,一般认为在殷末周初。《周易·系辞》下说:“《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孔颖达《周易正义》说:“以当纣世,忧畏灭亡,故作《易》辞,多述忧危之事。”顾颉刚《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推断《周易》的卦、爻辞当著作于西周初期,出自当时掌卜筮官员之手。说明《周易》的出现,并非周厉王末期一时之作。  相似文献   

5.
史林采英     
《周易》多附会《易经》对于我们人生来说,究竟给了什么重要的启迪?怎么它经历几千年流传而不衰? 周易原本是记载周前时期如何算卦的。周民族偏处西北,和商民族偏处河滨不一样,他们算命只能用当地广有的蓍草,而不能用商民族用的龟甲兽骨。周民族入主中原后,时变地变人也变了,那算卦方法就不大时兴,自然消灭,为另一些算卦方式替代了。所以随着周民族前期生活的结束,它也就消亡了。《易经》虽包有《周易》,但以《十翼》为主,所以《易经》并不是《周易》,说二者是一书是错误的,把《易经》称为《周易》更是不合实际的。《十翼》,并不讲算卦,而讲天道、地理、入伦道德,是“易说”,附之《周易》是托古以为高,托名孔子之作,是托圣人以  相似文献   

6.
1.有一个掌管教育的官员,给学生出了一道论说《周易》的考题:“乾为金,坤又为金,这是什么道理?”学生们揣着《周易》的监本去到官员面前说:“我们对题目有疑问,来请教老师。”  相似文献   

7.
_周易_简论     
李镜池先生原是我院中文系教授,一九七五年逝世.李先生一生致力于《周易》研究,在国内外都颇有影响.他的论文基本上收集在一九七八年三月中华书局出版的《周易探源》中.此外,还有遗稿《周易通义》、《周易通义简编》、《周易类释》、《周易选释》、《周易选》等数种.本刊选载的是《周易选释》中的前言.文中对玄妙难读的《周易》作了全面、通俗的介绍和评论,指出读《周易》的途径和方法.这对我们研究《周易》是有帮助和启发的.  相似文献   

8.
训诂研究是整个《周易》研究中的基础工作,十分重要.本文在比较通行本《周易》和汉墓帛书《周易》文字异同的基础上,结合语法分析,对《周易》训诂中的一些疑难词句提出了新的看法,并从语言学角度对《周易》训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今后的《周易》训诂研究应当在运用新方法、发掘新材料上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阴阳是《周易》里面最重要的一对核心命题,是理解《周易》思想的一把钥匙;并且它还是世事万物得以生的根本要素和动力。《周易》里面对生的理解和论述的形上意味比较浓而深刻,整个宇宙的天地人都在一个生机勃勃的大体系中,贯穿在永恒的易理的主题思想里。本文从《周易》最核心的阴阳观念入手,来探讨《周易》里面关于生的易理,分析《周易》关于万物为什么生、如何生以及生的状态和目标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揭示出《周易》的贵生思想的人本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0.
二千年以来,《周易》经传不分,甚至前些年《中华书局》重印王夫之《周易外传》所写的《前言》,仍然是经传不分。宋祚胤新著《周易经传异同》(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4月出版),将《周易》分为经和传(为叙述方便,下面将《经》称之为《周易》,《传》称之为《易大传》),并对经传异同进行具体论证,这在学术界是一个创举。关于经传的异同,宋先生在《自序》中作了精辟概括:“《易大传》虽然也有超越《周易》之处,一般却有得于  相似文献   

11.
二千年以来,《周易》经传不分,甚至前些年《中华书局》重印王夫之《周易外传》所写的《前言》,仍然是经传不分。宋祚胤新著《周易经传异同》(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4月出版),将《周易》分为经和传(为叙述方便,下面将《经》称之为《周易》,《传》称之为《易大传》),并对经传异同进行具体论证,这在学术界是一个创举。关于经传的异同,宋先生在《自序》中作了精辟概括:“《易大传》虽然也有超越《周易》之处,一般却有得于  相似文献   

12.
易学是司马迁史学的哲学基础,是《史记》思想的核心。清人最早注意到《史记》与《周易》的关系。近代学者刘师培是这一研究问题的发端者。20世纪80年代以来,《史记》与《周易》的关系问题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并出现了一些论文,论文从易学的角度,对司马迁的历史观、世界观、哲学思想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主要涉及司马迁通《周易》、《史记》论《周易》和《周易》对《史记》的影响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周易》居“六经”之首,乾卦又位列《周易》六十四卦之首,历来为学者所重视。借助出土文献,如马王堆帛书《周易》、双古堆汉墓《周易》、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周易》,对《周易》乾卦今古文问题进行探讨,不仅可以彰显乾卦经文今古文两种不同文本的形态,还有助于深化对《周易》文本早期形成史和早期易学史的研究,进而推动经今古文问题研究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哲学素以儒、道互补而著称。儒、道两系均以《周易》为经典。《周易》以自身的特质和内蕴包含儒道发展的种子,含有容纳儒道的基因。《周易》古经是儒道同源的思想文本,《周易》传文使儒道会通真正实现,《周易》成为儒道共同的言说框架和思想场域,《周易》中奇偶符号、阴阳之道、天人合一等都为儒道会通提供了方法、载体、根据和视域,实现了儒道的兼收并蓄和圆融会通。  相似文献   

15.
杨天才 《天中学刊》2006,21(6):33-35
朱熹认为《周易》是“古之卜筮之书”。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易经》就远远不是什么“卜筮之书”了,虽然如此,《周易》的富赡精深的哲学思想还是与以“蓍”为工具的卜筮方法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蓍”也就在《易传》里被赋予儒家的道德观和特殊的哲学内涵。这是因为“蓍”不仅反映了古人对生命的崇拜意识,更重要的是,它使《易》学思想建立在一个严密的数理逻辑系统之上。  相似文献   

16.
孙子对《周易》军事思想之吸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武的高祖父陈文子精通《周易》,孙子有条件在家族中学习《周易》。春秋时期已有运用《周易》军事思想直接指导战争的事实。《周易》中"师出以律","同人于野","左次无咎","击蒙","罔俘,裕如无咎"等思想在《孙子兵法》中都有更为明确的阐述和发挥。这证实,《周易》是孙子兵法的思想源头之一。了解孙子兵法对《周易》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有益于我们今天对孙子军事思想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有益于运用孙子兵法维护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7.
简论《周易》对《汉书·艺文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源于刘向及其子刘歆的《七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汉书.艺文志》中多处引用《周易》,并尊《周易》为五经之原,充分体现了汉初《周易》在学术界及思想界的重要地位,从中还可看出《周易》在汉初已成为儒家立论言说的理论基础及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万方之略。  相似文献   

18.
出土文献为《周易》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西晋汲冢竹书对《周易》的性质与流传,马王堆汉墓帛书对《周易》卦画的形成与《易传》的作者,阜阳汉简对《周易》占卜的内容,王家台秦简对《周易》的流传与演变,上博竹简对《周易》的早期传承与易学史问题,等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易研究1995年第2期李平《<周易>与<乐记>》《周易》为六经之首,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正宗,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活水源头。从中国古氏乐论的角度看,受《周易》影响最深的则为《乐记》。首先,“《易》以道阴阳”。阴阳之道是《周易》哲学的总纲,是贯穿天道、地道...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学术界尚未研究过的《周易》的政治思想。认为顺时、应变是《周易》政治思想的核心,并探讨了《周易》的社会结构观、社会理想以及圣人政治的思想和治国策略。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挖掘《周易》的文化价值具有开拓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