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我们都知道唐代诗人崔颢到武汉黄鹤楼时,曾经写过一首名的《黄鹤楼》诗。后来李白也来到了黄鹤楼,面对滚滚东去的大江,诗情洋溢,正想写首诗时,一抬头看见了崔颢的《黄鹤楼》,就情不自禁地读起来,并拍手叫道:“真是一首难得的佳作!”佩服之余,也打消了写诗的念头,只挥笔在崔颢诗后题了十四个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相似文献   

2.
《黄鹤楼送别》是一首文诗兼美的文包诗,诗中有文,文中藏诗。诗文浑然一体,别具一格。大诗人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时有感而发,因此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从文到诗.紧紧扣住一个“情”字,感受到李、孟之间的一丝依恋、一点伤感、几许惆怅.却是人生中最富有诗意的送别。  相似文献   

3.
严羽《沧浪诗话》诗评曰:“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实则“蛾眉讵同貌俱动于魄,芳草宁共气而皆悦于魂。”严说未必能令人人首肯。但崔颢此诗流传千古,后人竞相仿似,却是事实。诗  相似文献   

4.
唐代的崔颢为人轻薄,却写了一首颇为沉厚的《黄鹤楼》诗。诗曰;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鹅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云:“唐人七律,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此“第一”当谓其最早,非谓最好,然亦足见宋人对此诗之推崇。《唐才子传》卷一曾记大诗  相似文献   

5.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注释商榷辽宁刘荣义一、“故人西辞黄鹤楼”应如何译?诗的首句,小语教参第十册注释;盂浩然由酉向东行,所以说“酉辞”;译为: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唐宋诗选讲(绝句)》则译此句为:“老朋友向西北告辞了黄鹤楼”。这两种译法都欠...  相似文献   

6.
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昌蛇山之巅,原址在蛇山黄鹤矶头。崔颢的《黄鹤楼》一诗奠定了其“文化名楼”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文包诗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课文诗文互照,以“情”为主线贯串全文,表达了李白、孟浩然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相似文献   

8.
鹳雀楼     
先来看一首大家熟悉的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读了这首诗,大家马上会想到这首诗的题目──《登鹳雀楼》,作者──唐代王之焕。诗因楼名,更多地却是楼因诗名。因为,在一次对影视名星的考核中,主持人问这首诗中的“楼”指的是黄鹤楼、鹳雀楼还是岳阳楼?明星的答案竟是黄鹤楼。唉,不说这些明星们学识疏浅的话了,单说咱的鹳雀楼,它的确有点“默默无闻”。你知道鹳雀楼在什么地方吗?它就在山西省永济县,也即古蒲州。楼因何而得名呢?据《蒲州府志》记载,“时有鹳雀栖其上”,故名。鹳雀楼始建于南北朝时…  相似文献   

9.
我们都知道唐代诗人崔颢到武汉黄鹤楼时,曾经写过一首著名的《黄鹤楼》诗。后来李白也来到了黄鹤楼,面对滚滚东去的大江,诗情洋溢,正想写首诗时,一抬头看见了崔颢的《黄鹤楼》,就情不自禁地读起来,并拍手叫道:“真是一首难得的佳作!”佩服之余,也打消了写诗的念头,只挥笔在崔颢诗后题了14个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独有偶,唐代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也曾有过与李白相似的故事。据传,秭归人繁知一很喜欢白居易的诗。他听说白居易将乘船经过三峡,高兴地想:白居易过三峡,一定会游览神女祠,我得想法诱发他的诗情,就可以读到他的新…  相似文献   

10.
《黄鹤楼送别》一课属于“文包诗”。课文以故事的形式引出千古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本篇课文,应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知道诗人的创作经历,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欣赏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文佳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武汉市的黄鹤楼,自古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唐朝诗人崔颢(hao)的《黄鹤楼》诗说: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首诗,把黄鹤楼四周几处有名的景点都写进去了——晴川阁就在长江对面的龟山上,也是著名古迹,被人称为“楚国晴川第一楼”;鹦鹉洲在江中,因祢(mi)衡《鹦鹉赋》而得名;  相似文献   

12.
登黄鹤楼     
"此处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能够让诗仙李白赞叹不已的,是崔颢的诗《黄鹤楼》。记得初学《黄鹤楼》是在小学三年级。老师介绍说,这首七律写黄鹤楼,极负盛名。我读完这首吊古怀乡的诗,觉得写得十分美,但那黄鹤为何"一去不复返",这成为我心中的一个疑问。诗人放眼古今,俯仰山川,面对此等美景,作者并不流连,却萌生了思乡之情,我又有些不解。再读《黄鹤楼》时,已是初中,经过老师细心讲解,我对《黄鹤楼》又有了更多认识。我体会到这首诗语言的清新流畅,民歌风味浓郁,不像有的诗读起来拗口,难以理解。从诗句中我领悟到岁月不再,仙去楼空,天际白云,悠悠千  相似文献   

13.
仿拟是为了表达的需要而有意模拟某种既成语言形式的一种修辞方法,积极的仿拟大都能取得很好的讽刺效果。鲁迅先生的诗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几首仿拟诗,取旧翻新,寓庄于谐,幽默泼辣。《我的失恋》写于1924年,副题为“拟古的新打油诗”,“拟古”,即仿拟古人,指东汉诗人张衡,他的《思愁诗》共四首,形式相近。姑以第一首为例:  相似文献   

14.
诗的意境是以直觉为基础、以具体的物象为依托而产生的美学境界。是情与景的交织,意与境的融合,神与物的浑成。王夫之说“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这是对诗的意境所作的精要阐释。它说明诗中所描述的情和景,并非单纯是现实中的情与景,而是情感化和艺术化的情与景。下面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赠汪伦》两首诗为例,谈古诗中的意境创造。这两首古诗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送别诗。前一首所表达的是“我送”友人的感情,后一首则表达友人“送我”的感情,两首诗所描述的情和景达到了自然天成的境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  相似文献   

15.
大诗人李白写过一篇乐府诗《江夏行》,其中有这么几句:“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这是一个少妇怀念她外出经商的丈夫,想起去年别时相送的情景,是写得相当传神的。人已经走了,送别的人还舍不得离开,站在那里望着风帆慢慢地远去,她的心也跟着江水一道向前流去。同一时期,诗人写过一首有名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是这样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的内容,如果我们用“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来作为它的注脚,除了“去年”一词不切外,是最适合不过了。  相似文献   

16.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第25课:这是一篇“义包诗”,课文以生动的描写再现了唐代诗人李白创作《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情境。文中第3自然段通过人物对话,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白与盂浩然之间“话别”时的深情。前不久聆听我校两个老师《黄鹤楼送别》一课的教学,有感于他们精湛的教学艺术,特别是其中的一些教学片断,使我得益匪浅,特作整理,以自勉。  相似文献   

17.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第九册中的第25课:这是一篇“义包诗”,课以生动的描写,再现了唐代诗人李白创作《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情境。中第3自然段通过人物对话.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白与盂浩然之间“话别”时的深情。这一段自然是教学的重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3课是三首七言绝句,分别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三首诗都描写了春天的景象,但因三位诗人写诗时的心境彼此不同,从而三首诗所选用的物象和寄托的情思也各自相异。通过对三首诗的对比赏析,我们可以挖掘出深藏于其中的内涵和美学意蕴。(一)三种心态:“喜春”———“惊喜”———“伤春”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诗题题眼为“寻”,诗人因寻找春天而心情轻松,因找到春天而心花怒放。因而四句诗描画的是一幅洋溢着欢悦、欣喜和畅快之情的“喜春图”。你看,大自然…  相似文献   

19.
美国20世纪著名诗人翻译家维特·宾纳翻译的《玉山诗集》是《唐诗三百首》在英语世界的第一部英译单行本。宾纳在“散体”译诗思想的指导下,以独特的方式传译了唐诗的情感、语言风格和音乐性。宾纳创作的诗歌折射出他丰富的唐诗翻译体验,显现出唐诗意象、语言等“汉诗风尚”,是著名的“仿中国诗”。《玉山诗集》与仿中国诗为宾纳在英语诗坛赢得了盛誉,促进了美国现代诗歌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为送别好友孟浩然去广陵而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题中的“之”,作“到、往”讲,“广陵”,即广陵郡,就是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在唐代是东南地区的繁华都会。这首诗共四行。前两行是叙事,后两行是写景。诗人通过叙事、写景表达他对老朋友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深厚友情。“故人西辞黄鹤楼”,“故人”,即老朋友。这里是指孟浩然。(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以写山水诗著称,与李白有很深的交往。)“西辞”,从西方离去。“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昌黄鹤山上,即现在的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