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对城镇化的概念进行界定,并辨析了国际城镇化发展的两种模式--聚集型城镇化和扩散型城镇化.针对我国目前城镇化的状况,认为选择扩散型城镇化即城乡区域综合发展模式较合适.对如何进行城乡区域综合发展,行者提出了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规范城乡区域综合发展;加强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区域综合发展;大力发展都市区,带动城乡区域综合发展;改革完善城镇化政策体系,保证城乡区域综合发展等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根据城镇化动力、区域基础的差异、城镇与区域的关系等因素,可以把山西省乡村城镇划分成都市郊区型、工矿区型、传统农业区型以及贫困山区型等地域模式。针对不同模式的城镇化的特点、发展阶段和发展道路,应采取不同模式城镇化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人口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口城镇化加快发展进程中,城乡二元结构受到了很大冲击但又凸显新的矛盾,这些矛盾在很大程度上集中体现为农民工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充分关注城镇化的城乡差别效应.要以城镇化为主线大力推进城乡统筹的综合改革,以城乡统筹为主线加快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以农民工问题为突破口努力开创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青岛市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城镇化道路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文明的重要标志。通过全面总结青岛市城镇化取得的成效,分析城镇化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青岛市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提出未来青岛市城镇化发展的价值诉求将由追求城镇化数量向注重发展质量与功能转变,支撑体系将由工业主导型向多元复合型转变,体制机制上将更加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将由中心城市集中主导型向均衡集聚型转变。  相似文献   

5.
国外城市化的理论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型,即区位理论、城乡结构转换理论、非均衡发展理论和协调发展理论,城市化道路演进经历了城市化与工业化基本同步推进的阶段、城市化问题突出的阶段和重新审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阶段三个阶段,并形成市场主导模式、自由放任模式和被动发展模式三种城镇化模式。我国的城镇化道路问题,经过长期研究、争论,基本上取得了共识,继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之后,又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进行探索。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首先是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同时还要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如社会问题、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等;其次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城镇化;再次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为民"是新型城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目的在于服务于人民的安居乐业。概括说新型城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新型城镇化内涵的理解和河南省发展现状,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状况和生态环境四个系统构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研究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来测度2007~2017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2007~2017年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是在稳步推进的,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发展质量不高,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差距扩大、人口和生态环境等问题.针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意在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人口城镇化相关理论,分析了环鄱阳湖区11个县人口城镇化发展现状及特点,提出要优化城镇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制度设计,促进区域城乡社会均衡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惠州城镇化发展沿革、基本特征和发展条件的分析,指出惠州城镇化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小城镇吸纳人口能力有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提出惠州应通过积极融入珠三角和深莞惠一体化发展进程、走多元化集群化的产业发展道路,拓展产业发展基础、加快新城、中心镇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提升城镇化品质等措施,以此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国城镇化发展不协调表现的探讨分析,结合世界城镇化发展三种模式的经验和教训,指出我国差异性城镇化模式:在统筹城乡发展观指导下,依据我国经济社会地域差异,实施区域差异性城镇化发展模式,东部地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中西部地区则应发挥政策、资源优势,发展新的增长极,推动城镇结构体系的改善;构筑跨行政区域的大城市群(带),逐步建立开放、流动、有序、互补的现代化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城镇化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科学合理地研究其城镇化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城镇化质量不仅要关注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的数量增加,更要测度社会事业、城乡统筹、生态环境等方面"包容性"发展的综合效应.因此,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城镇发展、居民生活、城乡统筹、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六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评价法,对安徽省各地市城镇化质量进行时空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时间维度上,城镇化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空间维度上,各市城镇化质量存在区域差异;发展理念上,由"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化.  相似文献   

11.
农村职业教育是影响农业与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素质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进入新时期,农村的职业教育发展显得愈发重要,其发展模式探究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意义重大.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中国的二元经济背景、农村职业教育的公共产品性及农村职业教育法制不健全等当前中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提出了在城镇化进程中,辽宁省对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最后提出城乡交互的均衡发展模式、政府负责的多方主体模式、主次分明的区域层级模式、多教结合的共同发展模式四个方面的辽宁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2.
《柳州师专学报》2019,(2):98-101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将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这就要求我国必须走一条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中国地域辽阔,城镇众多,类型多样,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山区与平原、山区与沿海、平原与沿海等区域情况不同,城镇化发展不能要求按照统一模式进行,而是要根据城镇所处的区域、资源和产业基础等条件,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成为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分析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城镇化效率、城乡统筹六个方面,选取了33个因子,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11年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测评。结果表明,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明显,马鞍山、合肥城镇化水平较高;安徽省新型城镇化水平与人口城镇化水平不甚匹配;安徽省各市人口规模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呈一定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与职业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进程促进了社会分工,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提高了国民收入水平,有利于职业教育提高办学规模、质量和效益.城镇规模和综合实力决定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与数量,为职业教育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促进职业教育布局和结构变化.同时,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城镇化提供了人力资源,对增强城镇经济社会竞争力,改善就业结构,减少城镇化过程的贫困人口,加快劳动力流动,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带动城镇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城镇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与我国改革发展梯度推进相联系,城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就近城镇化的过渡性阶段,就近城镇化与异地城镇化同时推进而以异地城镇化为主导的阶段,就近城镇化与异地城镇化相结合而以就近城镇化为主导的阶段。我国之所以会出现异地城镇化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在相当程度上和我国改革开放从东部地区率先开始,尔后逐步向中西部梯度推进相关。中西部农业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东部流动,东部的城镇化速度明显超过中西部。异地城镇化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必然导致城乡区域的不平衡发展、城乡区域差别的扩大,因而是不可持续的。就近城镇化有利于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以及缩小城乡差别,这要求我国的城镇化必须从异地城镇化为主导向就近城镇化为主导转变。县城是就近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我国城镇化战略性转变的重要标志,是县城城镇化进入新时代。  相似文献   

16.
沈霞  王德清 《职教论坛》2007,(11S):46-50
职业教育既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又可提升人力资源质量.确保教育机会均等,是城镇化发展中的重要力量;而城镇化的发展又要求职业教育作相应的变革。本文针对重庆未来城镇化快速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挑战,对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人才培养模式、财政政策、管理体制和文化价值变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包容性增长"强调公平和可持续发展,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针对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要以包容性增长理念促城镇化健康发展,通过制度创新给城乡居民、社会弱势群体及低收入人口提供相对平等的发展机会,从经济增长中获取更多收益;通过统筹规划及生态文明建设,使城乡区域均衡协调,使城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黑龙江省城镇化进程中教育面临着城乡教育差距依然较大、农民工职业培训不能满足城镇化要求、农民工子女“上好学”难、学校布局调整与人民群众教育诉求之间的矛盾、教育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亟待提高等现实问题.加强政府统筹、办好农村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做强职业教育、构建具有龙江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等,是教育顺应城镇化发展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是城镇化发展的新阶段,它更注重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协调发展.而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模式,它对于解决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诸如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城镇等问题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当前,河南省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期,城镇化也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但河南省的城镇化水平还有待提升,城镇化的道路还任重道远。在此背景下,本文回顾了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并把其分为起步、波动发展、停滞、稳定发展、快速发展阶段等五个阶段,并总结了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显著,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积极变动正在成为城镇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城镇化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显著,城镇化进程迅速、但城镇化水平不高等四个特征,从而深入地描述了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