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49年至1965年,国家通过报考资格政策倾斜、优先录取政策、免试保送入学政策等措施,使得工农阶层子女获得大量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文革"期间废除高考、实行推荐入学制,最终导致人情、权力等在招生中泛滥。1978年恢复高考以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按照能力本位原则进行分配,同时国家不仅对少数民族考生、华侨子女、退役军人、烈士子女等实行降分投档优惠,而且对学科、艺术、体育绩优生实行加分政策,具有文化资本优势的阶层子女获得更多入学机会。而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随着高校自主招生、独立学院、艺术招生规模的扩大,那些具有经济资本、权力资本与文化资本优势的阶层子女获得越来越多的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  相似文献   

2.
一高等教育发展取向的转变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提出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开始至上个世纪末期,我国的高等教育一直处于精英教育阶段。这一时期,总体而言,大学毕业生个个不愁饭碗,处处受人礼遇。但自1999年政府持续推进高校扩招政策以来,短短五、六年间,中国的高等教育就实现  相似文献   

3.
在现有的框架内讨论完善高等教育多元化投入机制难以有实质性突破,可考虑重构高等教育产权体制,实行"国退民进"、"抓大放小";同时改进政府拨款模式;改进学费政策,完善贫困生助学工作.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的实行,高职教学在培养素质型、专业型人才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与普通教育区别于它注重培养的是更加专一的职业技能.然而这种教育改革的进程也对高职数学教学提出了巨大的考验,于是我们提出了"工学结合"的符合现实情景的数学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高技能型人力资本是新时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1999年推行的高等教育扩招政策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高技能型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基于1997-2015年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考察了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1999年实施的高等教育扩招政策显著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在剔除相关因素之后,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对中国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度达到17%-29%。第二,随着时间的推移,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报酬递增效应。第三,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高校的数量效应和质量效应,即高等教育数量越多,高等教育质量越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就越大。第四,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空间递减效应,即东部地区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不显著。因此,新时代保持持续的经济增长,需要充分重视高等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以及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同时增强高技能型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匹配程度。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之一,在人才培养及人力资本存量积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1997年我国开始实行高等院校"扩招"政策,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规模再一次扩大,然而近些年高等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严重阻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前进步伐。基于人力资本投资理论,我们有必要剖析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个人投资者、高校和政府的角度提出建议,希望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发展与高校扩招问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校扩招对我国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将带来哪些影响,这是目前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刊编辑部特约请华东师范大学高教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薛天祥教授主持本期博士论坛,从高等教育发展理论、高校扩招的深层原因、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高校收费政策、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区域发展、教育政策制订、深化体制与教学改革等方面,对高校扩招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百万扩招"政策的实施虽然促进了湖北省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但也带来一些问题,如部分教师并未做好迎接"百万扩招"的准备,无法较好地执行"百万扩招"政策.这就需要湖北省高职院校深入了解"百万扩招"的意义和价值,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以此来提高湖北省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要借助多方合作,解决招生问题;优化高职招生考试制...  相似文献   

9.
社会期待的位移与高等教育经营范式的转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扩招政策出台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在短短五年时间里,实现了一次历史性的跨越,高等教育总体规模扩大了一倍,并从精英化阶段过渡到大众化阶段。随着扩招工作的不断推进,关于"质量滑坡"、"大学生过剩"的警示与担忧十分强烈,从而引发高等教育社会期待的转变。包括高等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培养方式等方面在内的经营范式的转换,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1999年开始,中国高校开始实行大规模的扩招,这一方面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但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暴露、激化、突出了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的问题、矛盾和不足,为此,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虽然有效教学反思已倡导多时,但并不能无条件地接受它,要在对它本身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指导自己的教学。因此,对其概念的梳理和思考是必需的。本文认为有效教学反思是有着多方面涵义的实实在在的概念,其"有效"所言传的是一种"发展"和"进步"的意义,体现了对一种理想状态的追求。具体来说,有效教学反思体现为一种教学反思形态、思维形式、理想和境界以及多指向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2.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3.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论“硬新闻”的“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硬新闻”写“软”,成为白热化的新闻竞争中非常重要的新闻业务问题。软化硬新闻,要把理论认识和新闻实践统一到党性与群众性相一致上来,找准党的要求与群众需求的结合点,关键在于确立一个新而巧的新闻主题。硬新闻软化到位的标志,是广大读受看报道。  相似文献   

15.
“时代”、“地区”和“民族”性类目常常并列列出,归类时可以从有关相近相邻类目的内容划分中找出划分标准;分析主表中注释隐含的划分标准;分析类目包含的主要内容成分判断或参考一些相关类目规定的划分标准,来寻找到合理的归类方法。  相似文献   

16.
《颜氏家训·音辞》中"败"、"好"、"恶"三个字的语音在汉语史中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其词性、语义也有着相应的变化。经过考察,可以发现"败"、"好"、"恶"语音声、韵、调的发展和更替具有规律性;词性、词义的演变和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上古到中古和从中古到现代,语音演变趋势呈现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千谒文是我国古代一种应用文体,从应用文的实用效果来看,这种文体的真正成熟应在宋代。本文通过三苏的干谒文,兼与唐代干谒文的比较,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三苏干谒文的成功之处,即构思纡徐婉曲,曲折往复;自我展示,恰如其分;言辞得体、不卑不亢。  相似文献   

18.
由沃尔夫冈·彼得森执导的电影《特洛伊》取材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它以直观的音像形式重现了古希腊的一场战争,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商业因素.影片在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的塑造及文化的内涵上,对原作既遵从、又疏离,使得作品从一部反映部落英雄战争的史诗,转向更为深邃的人性拷问,更契合现代人的审美趋向;但如果仅凭影片去理解史诗,则会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9.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中的“游”作为希望的载体,对于游者本身的意义,主要在于为师徒们提供了新生的机会,由此引起了师徒们身份的重构,并使他们融为一体。游的“流动性”与“滞”的因素相对举,以及作者对结局的淡化处理,揭示了“游”这个行动所产生的永恒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