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一、神话的产生、性质和艺术特征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神话是“已经通过人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又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实际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马克思的这两段话,对神话的实质、艺术特征和产生的条件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具体讲有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说,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这句话科学地揭示了神话、幻想、现实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幻想为手段加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指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也就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从整体上来看,神话正好是一个信息系统。一个信息系统一般有三个要素组成:信源、信道、信宿。神话信息系统具备这三个要素。“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是信源。神话思维和神话信息模式(口头神话和书面神话)是信道。与一般的信息系统的信道不同,它有着巨大的可变性,不仅能传递信息,而且还有变换信息的作用。信源发生信息,神话思维对这些信息进行选择和变换,这就是“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的过程。运用语言和文字对变换加工过的信息进行编码,就是口头神话和书面神话,这也是神话信息的储存器。信宿(信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马克思的全面发展学说含义的阐述,进一步说明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创造力和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直观:马克思"艺术掌握方式"的一个未被注意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通常把马克思“艺术掌握方式”的内涵理解为对世界的形象反映。这实际上是用马克思关于现实主义和典型的理论代替了马克思关于艺术一般本质的宏观考察。本认为马克思‘‘艺术掌握方式’’的一个重要的内涵还一直没有引起人们注意,这就是艺术是以整体直观的方式来直观世界与人的本质的。这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证明。  相似文献   

6.
追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探讨历程,马克思进行探讨的根本思维方式是实残的思维方式。本文运用实残的思维方式,遵循黑格尔的“本质的反思”理论所蕴含的辩证的方法论原则,历史地对人的本质进行反思,从而得出与理论界迥然不同而与马克思的“人的本质”命题相吻合的结论:人的本质是具有多维多层次的整合体,人的三个层次的本质(或者说人的本质的三层涵义)——现实本质、类本质、最高本质三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完整而科学的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在逻辑上,这一学说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论先导。  相似文献   

7.
现代人要了解原始人的奥秘,最重要的途径是研究原始人创造的丰富多采的神话。神话—毛南族原始人的科学神话是原始人的科学,是原始人认识世界及支配世界的百科全书。马克思指出:“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这种“土壤”,不仅孕育了灿烂的艺术,同时也孕育了众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8.
神话 ,“古代先民以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为基础 ,集体创造的部落故事。”( 1) 它在社会科学领域 ,特别是艺术领域 ,人们对其倾注了无限的热情。马克思在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 ,“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 ,而且是它的土壤……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问题是 ,当人类进入高度的技术文明时代 ,现代人不可能象原始人那样去理解神话 ,现代人喜爱神话的缘由必不同于他们的祖先 ,现代人从神话中发见的意义不同于它的原始意义 ,但人们仍然沉迷于神话。我们也与马克思具有同样的感…  相似文献   

9.
“意象”作为一个美学范畴见于中国古典诗论,但又为各种传统艺术门类品评时所共用。与学和绘画结缘极深的书法艺术,“意象”的营造则贯穿其萌生、发展的始终和创作、批评的全过程,大凡论书,都没有离开对意象的研究和评说。当代书法理论对意象的本质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意象”是“意”在物象上通过比喻、象征、寄托而获得的一种具象表现,将书法艺术史中“自觉”和“自然”阶段列入“意象”范畴,其“意”偏重于客观字所包含的具体“含义”之“意”,其“象”偏重于字的符号图像;一种认为“意象”就审美心理角度说是心和物的同一,就艺术认识论角度说是意和象的契合,就作品表现审美特征说是情和景的交融,意象不是比喻、象征和寄托,应从书法“自觉”阶段开始,“意”是书法创作主观思想情感的表露和反映,“象”是被完全抽象了字符号原有实用性质之后的艺术之“象”。笔较为赞同第二种认识,并认为“意象”是中国传统哲学、美学、学艺术思想等深层次的综合反映,具有不系统而深刻、不全面而广泛、不具体而抽象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各有不同的分配原则;社会主义的不同阶段应实行不同的分配原则;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分配理论是发展的学说,“社会主义两阶段分配论”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两阶段分配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争奇斗艳的文学园地里,散文,堪称为一种最古老而又青春常在的“母体艺术”长期以来一直被奉为文学的“正宗”。 正因此,自古至今,人们对散文的含义、分类、艺术特征和写作手法各抒已见,难成确论。但是,在当代文学观念中,四十多年来,人们一提到散文,最深的概念就是“形散神不散”。一谈到散文就离不开“形散神不散”。散文作者们也自觉不自觉地以此来规范自己的创作。“形散神不散”几乎成了散文创作的“黄金定律”。  相似文献   

12.
斯大林关于地理环境作用问题的“结论”,否定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是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的地理环境学说的,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斯大林之所以作出这样的“结论”,其原因在于他否认劳动对象是劳动的要素之一,而马克思、恩格斯正是把地理环境作为劳动对象加以考察,从而肯定其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决定性影响的。  相似文献   

13.
三、研究成就(一)神话理论涉及神话理论首先碰到的问题便是有关神话的定义和范围。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化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7]对神话这一概念作了基本的界定。建国后,马克思主义关于神话的定义得到了肯定即“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结果,都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本身”。[8]从文艺学角度给神话所下的定义,不适合于阶级社会产生的神话,为此,袁…  相似文献   

14.
希腊神话对英美文学影响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美文学自有一道奇特的风景线,那就是从文艺复兴至今,出现了以乔叟、莎士比亚、济慈、霍桑、叶芝、庞德、乔伊斯为代表的一批以希腊神话为题材而创作的作家,在姹紫嫣红的欧美文苑中以神话浇灌出如此数量之多、种类之全的文学作品,令人惊奇,更发人深思。本文着重从文化角度来探讨希腊神话对英美作家思维模式的深刻影响。 神话艺术是上古时代社会、文化系统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神话是古代人类原始思维的产品,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古代神话与传说。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神话它是“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形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态本身”(马克思语),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看,它起源于巫术和宗教的祭祀仪式;从哲学的角度,它是人类最古老的认识论—泛灵论以及最古老的思维方法—比拟类推的产物。(维柯《新科学》);心理学认为它是人类最伟大的天赋—想象力绽开的最绚丽的花朵。正因为神话参与建构原始人的思维模式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所以,千百年来,它成为原型后深藏在人们的深层意识之中。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究竟是科学还是空想──答对马克思的一种诘难张式谷“神奇的预言是童话,科学的预言却是事实。”①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学说究竟是神奇的预言还是科学的预言,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这一论辩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早在1883年3月...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不仅是一个贯彻马克思学说的基础性和总体性观点,而且是马克思全部学说的理论归宿和实践目标。研究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对于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和任务,更好地完成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马克思关于历史主客体的基本含义、深层含义和马克思关于历史主客体思想的现实意义。基本含义侧重阐述什么是历史主客体及二者的关系如何,深层含义则是在正确认识马克思关于历史主客体思想的基础上,对马克思关于历史主客体思想的新的认识。现实意义是从马克思关于历史主客体思想出发,强调主体的继承与创新,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及对主体需要的满足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关于巴黎公社的论述,体现了马克思对国家学说和民主制的两层含义的剖析。我们只有充分理解马克思的这两层含义,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也才能有利于我们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正确把握政治改革的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19.
神话是远古人类对周围世界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解释。它用虚幻的想象和夸张手法,采取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来反映人民战胜自然的愿望。鲁迅先生曾给神话下定义:“昔之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之所能以上。则自然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中国小说史略》)神话描述的形象广泛,涉及动植物、日月、山川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理论界长期以来研究探讨的问题,出现过种种不同的理解。其中,不少同志认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依据。各种版本的教科书都毫不例外地把我国学校目前实施的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与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进行了“单线挂钩”和“简单的对号”,把前者作为后者的一种引申,或是同一方向的发展。究竟应当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与我国教育目的之间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究竟是指什么?它是否就是确定我国教育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