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教"好语文基础,为"不教"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习语文的方法,为"不教"也会自学;"教"学习语文习惯,为"不教"也能自觉;"教"学生思考,为"不教"而形成语文学习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思维能力四个方面,谈了如何学习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培养中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教为不教”的思想强调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为核心进行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叶圣陶“教为不教”思想指导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以导学为主体,在操作流程设计中突显因材施教;以单元为整体,在整合文本中突显统整设计;以平衡为要点,构建“内外结合”的主题教学。  相似文献   

3.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在不断地增强,与传统教学理念相比拥有多方面的优点,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语文不能死记硬背,需要学生理解、消化、学会应用,很是适应"少教多学"教学理念,契合"少教多学"理念的中心思想。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能否践行"少教多学"理念,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很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教学中力推"教、学、做合一".他指出:"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在陶行知先生的教学思想中"做"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学生表演课本剧就是"做"的一种具体表现.学生成了"主角",教师成了"配角",这种形式既大大地活跃了气氛,又切实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语文教学适时采用课本剧形式授课,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5.
问题情境不仅显示着教师"教"的智慧,也启发着学生"学"的思维。本文从创设趣味性、探究性、拓展性的问题情境着手,探讨了基于问题驱动的探究式教学对构建中职语文有效课堂具有的重要积极意义,以期能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中职语文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其教育功能不仅是教学生读书认字,也应当给学生传授先进思想,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政治目标。语文教师应抓好语文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教育中保持与时俱进。本文从多个角度出发,对多元文化背景下,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初步探讨,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语文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种解决方案。无论是哪个阶段,教师都会对学生说:"学校首先教的是做人,其次才是教知识。"然而对于学  相似文献   

7.
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在课堂,然而由于语文知识的广泛性与深刻性,仅靠教师课堂上的讲解并不能满足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需求。因此,要让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成绩。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说:"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即教是为了达到不需再教的最终目的。高中语文教学如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  相似文献   

8.
崔峦老师指出:"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回归语文本色的朴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语文新课改中我们学校也在推行"参与式"教学,我们有幸听了二十多节"参与式"教学的公开课,感受很深,体会颇多,就此谈谈我们的一点粗浅看法。一、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占时越多,就越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吗?"参与式"教学是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要组织形式,以游戏、竞赛、角色扮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少教多学"伴随新课改之风迈入了语文课堂,在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成为关键。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构建"少教多学"模式需要从先学后教、质疑互动、成果展示、教师点拨四个环节出发,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将语文学习作为一种乐趣。本文深刻探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构建"少教多学"模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沈友俊 《中国教师》2010,(Z1):261-261
<正>叶圣陶老先生说:"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已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叶老的主张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真正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11.
裴应珍 《教师》2013,(24):81-82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就是教和学的统一,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中的主体。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师道尊严"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代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比较严肃,学生十分紧张,再加上数学不同于语文,故事性的  相似文献   

12.
雷哲 《华章》2007,(9):157-157
传统教学中的语文教学更多的是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及基本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情感价值目标的实现,从而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却未能获得必要的情感认知,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课标、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语文教学中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也就是"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既能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又能注重教学中情感价值目标的完成,培养出具有健全完善人格的学生.  相似文献   

13.
朱云 《小学生》2012,(12):11-11
众所周知,成功的教学只有教师的教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学生积极的参与,只有学生主动地学,有兴致地学,才能取得教学的成功。因此学科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如此。一、构建平等师生关系,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语文课堂是实施和深化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明确和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教学的关键。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以  相似文献   

14.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时最多,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为主。课堂上,教师注重于繁琐的教学内容分析,这看似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故事情节或人物思想情感的理解,但实际上,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却没有明显的进步,这样的阅读课是在"教课文",而不是"教语文"。反之,学生通过  相似文献   

15.
刘洋 《时代教育》2009,(8):215-215
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提倡: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听说读写"相结合,可是,"写"已经成为了老师和学生思想中的"老大难"教师不知如何教,学生不知如何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但"写"并非无法逾越万丈鸿沟,只要在实际教学中认真体会,反复琢磨,脚踏实地地去做,就一定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要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语文课究竟该"教什么",该"怎么教"?在流派纷呈、众说纷纭中我们一直找寻着一堂名副其实的语文课的本质和精髓。笔者认为,要抓住语文课精髓,语文教学就应切实地关注学生和文本这两个要素,因其重要性,将它们冠以教学中的"双主体"也不为过。在教学  相似文献   

17.
班级重组、断层明显等客观原因,感悟语言文字的能级层次不一、语文素养高下不一等主观因素使语文教学很难在教学之间找到水乳交融的契机,找准互学共进的平台.我们只有立足课堂,凸显教学主体——学生的地位,以"学"为"教"之本,才能彰显语文学科"身份". 一、以学习为核心,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以学为本,得益于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让学"思想."让学",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既有自己教的必要,也有自己教的可能.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有什么意义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教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让学"的第一层为兴趣使然.对学语文有兴趣,是学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伟大的语文教学大师叶圣陶先生说过:"尝谓老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到达不需重复,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老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意思非常明确,教师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达到不教,语文阅读也例外。可是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备课给自己设计的时间比较多,给学生设计的时间相对少,所以不教也或是少教,让学生自学是无法实现的。可是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就说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也必须要加入到阅读教学中来,让阅读成为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与学生的自学进行融合。所以我认为,在语文阅读时进行自我监控特别的有必要,这里我就从以下几点来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平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较多的是教师在唱主角,教师总是讲究教的一招一式,主宰课堂的话语权,把学生变成配角来衬托自己。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却被沦为看客,教师挤占掉了学生本来可以自主阅读、实践探索的空间。这样的教学视角,本末倒置,得不偿失。语文教学的着力点应该由教师的教为主转向于以学生的学为主。以下《水上飞机》的教学设计就尝试着从"教语文"转身到"学语文"。一、直接导入  相似文献   

20.
张文红 《甘肃教育》2014,(13):44-44
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难教,学生难写,已经成为作文教学中不争的现实。因此,要想摆脱目前的不利处境,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思想,确立学生在作文训练中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从丰富的现实生活汲取素材,"我手写我心",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使学生由怕作文到爱作文,最后到能作文,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