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当前,学校处于一场深刻的变革之中,这是与当前社会正在发生着的转型性变革密切联系着的。社会转型与学校教育转型内在关联的最本质方面是“人”的问题,学校教育在社会转型背景下也在发生着转型,并且在以自身的转型促进着社会的转型。目前教  相似文献   

2.
价值观念变迁中的学校德育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强 《教育探索》2006,(9):95-96
社会转型带来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价值观念变革的新趋势,也是学校德育变革努力的方向。学校德育应结合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价值观念变化的新趋势积极应对,从德育观念和德育体系上进行相应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涉及社会多个层次的全方位变革,尤其是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对教育系统的影响易被教育主体所忽略。如果以树立有益于推动社会转型的教育观念作为推动教育深层次变革和转型的切入点,那么这将成为社会转型新的精神动力。而近年"读书无用论"在一些地区再度盛行,无论是对当前的教育还是社会风气都埋下隐患,笔者基于社会观念转型与教育间的关系,剖析其原因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戴世锋 《广东教育》2011,(11):54-56
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精彩片段。它往往诱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变革和革命.成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所谓社会转型就是指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持“社会结构变动”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它是指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市民社会是西方近代社会转型的根本问题,市民社会问题是引发马克思哲学变革的问题意识,也是当代中国"现代性"社会转型所要面对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把市民社会研究(批判)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意识,可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和自身内在理论逻辑的变革.同时,通过对市民社会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审理,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这个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上可以发出马克思主义的声音,从而沟通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关系,导引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真正出场,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6.
户籍制度是中国古代国家政权渗入底层民众生活的重要制度,是国家最基本的社会控制制度。唐宋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户籍制度由身份等级制控制向财富控制转化。唐宋户籍制度的变革不仅有利于农民身份地位的提高和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土地资源配置的优化、赋役征收的合理化及乡村社会控制的转型。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制度需求,唐宋户籍制度的变革是当时社会转型的制度需求,并有利地推动了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7.
转型中知识分子形象、职责与价值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中知识分子形象、职责与价值关怀谢劲松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不仅仅是当今中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也是整个社会的政治观念、文化意识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是生活方式和价值关怀的变革。这种变革既给人诱惑又使人困惑。这是社会转型中的诱惑与困惑。这种诱惑与困...  相似文献   

8.
关于成人高等教育转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枝琳 《成人教育》2011,31(3):23-24
当前,中国社会进入快速转型时期。随着社会转型的逐步深入,成人高等教育发展中出现了许多与社会转型不相适应的方面。遵循教育转型与社会转型的共变理论,成人高等教育也应积极回应,进行全方位的变革与转型。  相似文献   

9.
关于成人高等教育转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枝琳 《继续教育》2010,24(12):21-23
当前,中国社会进入快速转型时期。随着社会转型的逐步深入,成人高等教育发展中出现了许多与社会转型不相适应的方面。遵循教育转型与社会转型的共变理论,成人高等教育也应积极回应,进行全方位的变革与转型。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社会发展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1世纪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凸现是我国当前社会最为鲜明的变化。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深刻变革以及对人的生存方式所产生的渗透式影响,造成了现有教育的不适应。“新基础教育”研究立足于我国社会所处时代背景和学校教育变革的现状,强调社会转型时期学校教育应实现自身的转型,即实现“转型式发展”。基于我国社会转型所处的全球化和信息化这一时代背景,实现“学校转型性变革”的策略主要是:调整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策略导向,把重心放到深化学校转型的综合变革上;加强保障基础教育改革深化的法制建设;加强学校改革研究,加强国内交流和国际交流,整合教育改革的多种资源,形成推进学校改革深化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已是不争的事实,社会转型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具体到我国的刑事立法领域,犯罪化的立法实践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行性。犯罪化是社会转型期的必然选择,社会转型是实行犯罪化立法的土壤,只是我们在实践中应不断加强犯罪化立法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美国社会转型时期政治体制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社会转型” ,是指社会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半封闭的传统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型社会转变 ① 。美国是最早实现社会转型的国家之一 ,1 9世纪末 2 0世纪初美国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国向工业国的社会转型。本文试图从现代化以及发展研究的新视角 ,对这一时期美国在政治体制方面所发生的重大变化做简单考察 ,分析其变化原因并做出价值判断。一 社会转型中的美国转型时期的美国 ,社会变化是巨大的。这个时期 ,美国在经济上经历了两个根本性变革 ,一个是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再一个就是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利益差别不断拉大,利益冲突日益增多,我国社会管理面临着各方利益协调难、矛盾纠纷化解难的挑战。要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妥善解决社会转型时期的利益分化问题。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和转变,是社会全方位的变迁和发展。社会转型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并导致一系列冲突,表现在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结构、教育体制、教育内容等诸多方面。教育冲突一方面暴露出现存教育的弊端,使教育陷入无所适从的困境,另一方面又孕育着变革的契机,推动着教育协调发展。调节教育冲突,既有赖于社会的整体调控,也有赖于教育的全面调适。  相似文献   

15.
研究今天的小学教师教育,必须立足于社会转型期教育变革的背景。当今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着历史上又一次转型,社会转型必然要求教育随之变革,一些教育的新理念孕育而生,这些教育新理念更为深刻、准确、明确地体现了教育的真谛,是重新审视当代小学教师教育的基本立场与视角。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一个针对人类社会整体历史发展的广义转型概念,应该从社会有机体整体变革的视角入手予以界定。广义的社会转型概念包含着对社会类型的划分,即依据社会生产力的内在演变,划分为文明转型、形态制度转型和体制转型。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转型经历了从文明转型失败到首先解决制度转型、再到体制转型三个阶段;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其基本特点是文明转型与体制转型同时并进,这也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7.
刘博 《安康学院学报》2013,(6):109-111,118
社会转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包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教育文化领域。民国前期,高等教育的变革贯穿着教育发展的全过程,它加快了民国教育的近代化转型进程。同时,高等教育发展进步更是促使了整个近代社会结构的转变,带动了其它社会领域的变化。本文阐述了民国前期高等教育发展演变的历程,探讨了其对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97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7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研究的新进展◇○王晓明社会转型一词源自西方现代化理论和发展社会学理论,率先在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使用,用来表示一个社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和巨大转折。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21世纪的即将到来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相似文献   

19.
李捷 《天津教育》2003,(11):30-32
当代中国正处于激烈变革的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社会结构的转型,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不仅仅是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而且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各部分的重大变革,其中教育体制改革由于关系到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而显得尤为重要。(一)思想政治素质教师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传播者,更是高尚思想品德的身体力行者。以师德育学德,以素质提高素质,这是教师的职责。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环境的开放化和包容化为不同价值观、不同文化要素的出现和存在提供了条件。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不同个体和不同群体的文化差异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期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 ,也是中国史学发展最迅速的一个时期。社会转型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激发了新史学 ,并推动了中国史学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变革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