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9 毫秒
1.
中国古代有没有民族史诗,这是中外学者长期以来争论的问题。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一书中说:“中国人没有民族史诗,因为他们的观照方式基本上是散文性的,从有史以来最早的时期就形成一种以散文形式安排的井井有条的历史实际情况,他们的宗教观点也不宜于艺术表现,这对史诗的发展也是一个大障碍。”他这里提出的“民族史诗”,主要是指在艺术发展不发达阶段上,以叙述古代民族的始祖以及在民族形成发展过程中的英雄人物的业绩,反映与古代民族形成有关的重大的历史事件(主要是民族部落之间的战争)的一种规模宏大的叙事性长诗,人们通称为英雄史诗。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世界上最古老的英雄史诗,是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仕》。这史诗早在两河流域  相似文献   

2.
中国汉族文学中的叙事诗并非通常标准意义上的史诗。中国汉族在上古时期很可能拥有过史诗,但后来因为某些原因未有留传。汉族缺乏史诗,形成了我国文学抒情传统强大和叙事传统薄弱的局面.对此后的中国文学和诸体裁的发展道路、艺术特征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封建经济发达的民族市场是汉族古代经济生活的第三大特征 ,这个民族市场是由发达的封建商品经济的凝结 ,民族共同市场的继往开来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海外学者在中英自然诗比较研究中主要提出两种观点:一种观声、认为,二者的区别源于不同传统的山水美感意识,中国古代诗人采取的是“以物观物”的观照方式,而英美诗人则将美感的主位放在诗人的智心中;另一种观点认为中英自然诗的区别不在于所谓“有我”“无我”,而在于自然景物在诗歌结构中的位置与作用不同。在史诗方面观点更为歧异:有的学者试图从历史与文学关系来探讨中国史诗不发达的原因;有的学者提出一种中国独有的“文化英雄主义”,也有的学者从英雄诗内部来区分中英两种不同传统。  相似文献   

5.
作者姓名后面的数字,小圆点左边为期数,右面为页码哲学政治经济确认人在生产力中的主体地位权力拜物教浅议蒯因对实用主义发展的贡献《淮南子》思想的基本倾向四十年前中国革命胜利的国际意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初级阶段的人际关系发展资金工商化及其控制 “社会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论”驳议湖南食品工业发展初探王国栋周玉明蔡丹君唐东平1。”赵友利2.13易江2.18陈远宁2.42曹卫平3·1高儒3 .27郭承志3。38李卿4·““杨载田4.34《离骚》与“仙真人诗” 一一兼评闻一多论《离骚》汉族古代史诗不发达原因初探《聊斋》写“香”论“金批西厢”的…  相似文献   

6.
史诗均写战争,《摩诃婆罗多》作为史上已有写本的最长史诗也不例外。本文从史诗的布局、结构和结局三个维度对史诗的战争观加以探讨,再经由与荷马史诗、中国汉族边塞诗歌的对比中发现:东方文学中对战争的人道主义关怀与西方文学中对抗争精神、进取精神的赞颂形成鲜明的对照,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流露和秉持的是一种坚定的反战思想。  相似文献   

7.
<正> 中华民族以“诗的国度”而蜚声海外。当我们掀开中国文学的历史画卷,那数以万计的优美动人的诗篇确实令人惊叹不己。然而“中国古代诗歌偏重抒情,叙事诗不发达”这恐怕是勿庸争辩的事实。置身于蔚为大国抒情诗之中的叙事诗,真可谓凤毛麟角,难怪称《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双璧。若将西方发达的鸿篇巨制叙事诗与中国古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说中国人的“观照方式”和“宗教观点”不同于西方,所以中国没有希腊那种民族史诗。张松如先生不同意这一论断,认为“中国的奴隶制社会不够典型”,“生产力相对的低”,是“三家村”,才是产生了民族史诗的根本原因,其实中国古代社会不是“三家村”,而且生产力相对的低也不一定产生不了史诗。我国藏族,蒙古族都有民族史诗便是证据,由此可见,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民族史诗,还只能像黑格尔,鲁迅那样文化层面上找原因。  相似文献   

9.
要解决比较诗学史上重要课题中国有无史诗,相当重要的是从史诗的定义与所指来囿别区分。由于文学文体的替变,中国史诗逐渐消亡,这与中国文明从古代宗教核心向人文主义观念转型有关。《诗经》中关于英雄大禹的诗歌其实就是中国式的史诗,本文从甲骨文字中的有关记载与诗歌艺术的结合中,认为中国史诗从文体与观念上与西方古代史诗有所不同。从比较诗学的角度看,不同文明有自己不同的史诗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0.
当我们以文学人类学的视角去透视古代作品时,会发现那里有原始人类的思维方式、生活模式。而发生在人类童年时期的这一切,既是当代人类文明的前奏,又为现代人提供了最好的镜子,我们没有理由不与他们沟通。所以,探究远古史诗中的文化信息意义深远。本文主要运用文学人类学的理论阐释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文学治疗功能和禳灾功能。  相似文献   

11.
史诗《乌古斯传》是以乌古斯部的起源神话为基础,又从古代突厥诸部的各种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广泛吸取精华而逐渐发展成的。神话为这部史诗提供了素材,也给了史诗夺目的光彩。在古代突厥神话的丰厚土壤上长成的英雄史诗《乌古斯传》向我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神话主题和线索,可以同包括哈萨克在内的突厥语民族神话、传说材料互为佐证,对包括哈萨克在内的突厥语各民族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由于它的内容涉及同哈萨克族源相关的某些古代部落,所以可以为哈萨克神话、传说提供许多弥足珍贵的参证材料。  相似文献   

12.
《诗经》中的一部分可视为中国古代的早期史诗,它对商周时代的历史作了许多生动而真实的描述,可弥补这一方面史料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的奴隶制是发达的奴隶制还是不发达的奴隶制?这是目前正在深入讨论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的奴隶制,是从家族奴隶制发展为宗族奴隶制,宗族奴隶制是中国发达的奴隶制形态。”“周代是宗族奴隶制的鼎盛阶段,是最发达的奴隶制”,其表现就是“周代有最发达的宗族制度”、“发达的分封制度”、“按地区分族  相似文献   

14.
应该看到。在20世纪的中国和世界,艾青是当之无愧的杰出诗人和诗歌语言艺术大师。他构筑了一座巍峨雄浑、风光旖旎的诗歌艺术殿堂。他的诗,他的诗歌艺术创造历程,堪称20世纪我们时代的史诗。这是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与中国文化和文艺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相一致的具有丰富、独特的“现代性”内涵的史诗。作为现代史诗,强调主我自强的主体意识和强调向外界向社会开放的开放意识是它的重要特征。黑格尔曾将开辟了文学新世纪的诗人但丁的著名史诗《神曲》与古希腊时代的史诗进行比较说:“荷马的英雄们通过女诗神而在我们的记忆中变成不朽,但丁的这些人物是通过他们自己,他们的个性,而招致他们的处境;他们不是在我们观念中不  相似文献   

15.
史诗是一种巨构鸿制,气魄宏大的民间叙事诗。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形象化的民族史,史诗在中外文学史上都有一批相当成功的作品。学术界对于外国史诗,历来研究者颇多,而对中国史诗只在近年来才有所注意,至于对中外史诗加以比较研究,更是少见。为此,我们试图以我国藏族伟大史诗《格萨尔》和希腊伟大史诗《伊里亚特》作一比较研究,从而对史诗这种文学形式的基本特征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除了汉族以外,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傣族也不例外。其实我们很多人早就会说一句傣语了,那就是“西双版纳”——十二个千田(古代傣王的田赋单位)。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各民族的古代传说或史诗里,都有对于美好理想社会的描述.从儒家对"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的响往,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到蒙古史诗<江格尔>中描绘的美好社会理想都有其相同或相似的共性特征,说明了自古以来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人民所追求的理想世界是相同的,心也是相通的.史诗<江格尔>产生在奴隶社会,作品带有时代的烙印.虽然有奴隶,但没有虐待,没有残酷的统治.江格尔用正义战争反对暴政和压迫剥削,使他的人民在宝木巴圣地过着幸福的生活.<江格尔>把理想世界表现于史诗中,这在中国文学作品中是独一无二的,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湖北神农架发现了一部多达三千余行的古老的手抄唱本《黑暗传》。有些学者据此认为它是一部“汉族长篇史诗”。本文作者对《黑暗传》从押韵和形式、内容和结构作了具体分析。并在同西方英雄史诗和少数民族史诗相比较的基础上认定《黑暗传》不是一部“史诗”。而“仅可视作长篇神话故事民歌”。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上许多古老发达的民族差不多都有自已的史诗。各民族史诗产生的时代、表现形式等由于受民族特征、地理环境、社会状态等因素的影响而不尽相同。如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和《诗经·大雅》中周族史诗《生民》、《公刘》、《绵》、《大明》、《皇矣》。虽然周族史诗的规模比较小,但如果将它们作为一组诗来看待,它们则比较完整、形象地描绘出周民族的创业、发展、建国的历史。我们通过两种史诗比较研究,既可把握史诗的共同特征,也可以认识史诗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教学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同志说:“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已有了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在这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祖先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宝贵财富。中国古代教学思想就是其由一枝独树的奇葩。认识和研究它,不但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教学发展状况和水平,而且有助于我们发扬光大其中的可借鉴部分,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以下试从两个方面就中国古代教学思想作一简要述评。一、关于教和学教学过程在实际形态上纷繁复杂、形式多样。但是各种具体形式的教学过程都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使学生掌握知识体系形成技能和促进身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