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债权不可侵性理论源于实践。有关债权不可侵性是否存在的争论曾在理论及司法界存在很长时间。通过对债权的相对性分析,我们发现债权不可侵性与债权相对性并不矛盾。债权具有不可侵性是债权的固有属性,不是相对性原则的突破,也不是债的效力扩张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杨楠 《河南电大》2008,(1):32-34
第三人侵害债权说认为债权与其他任何民事权利一样具有不可侵犯性,当债权人的债权受到债之关系以外的第三人侵害时,债权人有权获得法律上的救济。作者认为第三人侵害债权理论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无论是从相对性突破说、权利不可侵性说,还是从相关国家地区立法实践来看,均说明该理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存在明显不足,“第三人侵害债权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3.
第三人侵害债权说认为债权与其他任何民事权剃一样具有不可侵犯性,当债权人的债权受到债之关系以外的第三人侵害时,债权人有权获得法律上的救济.作者认为第三人侵害债权理论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无论是从相对性突破说、权利不可侵性说,还是从相关国家地区立法实践来看,均说明该理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存在明显不足,"第三人侵害债权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4.
债权的相对性是债权区别于物权的基本特征.债权的相对性表示债权不能够约束债以外的第三人.但是越来越多的债权侵权现象的发生,使得学界认识到论证债权不可侵性的重要性.在传统绝对权与相对权的划分下,运用权利的不可侵性论证债权的不可侵性存在难以破解的矛盾,创设“人身自由权”是在传统民法逻辑体系下解决债权不可侵性的唯一路径.本文在反思传统绝对权与相对权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相对权也具有不可侵性.  相似文献   

5.
第三人侵害债权的理论渊源直接来自债权的不可侵性,而债权相对性原理是建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最大障碍。债权不可侵性对债权相对性的超越便成为第三人侵害债权得以成立之关键。  相似文献   

6.
作为失信惩戒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失信惩戒连带责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使民事执行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失信惩戒连带责任因涉及到与债权无关的第三人引起社会的广泛讨论。用债权物化理论来解释,突破了债权相对性,颠覆了民法的平等性。而债权的不可侵性理论在不否认债权相对性的前提下可以解释失信惩戒连带责任制度,同时通过增设审核程序、强化通知程序、完善救济程序的方式完善失信惩戒连带责任制度在法律适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第三入侵害债权制度是近代债权制度与侵权制度结合的产物,它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契约相对性原则的束缚,赋予债权以权利的绝对不可侵犯性,并藉此给予债权人以最为周全而充分的保护,而我国现行立法并没有明确规定第三入侵害债权制度。通过对第三入侵害债权的主观方面和主体的重点分析,着重阐述了对第三入侵害债权的救济,力图更清晰地界定第三入侵害债权制度。  相似文献   

8.
债权,系特定当事人之间得请求一定给付的法律关系.债权人仅能对债务人主张基于债的关系而生的权利,对第三人则不得主张.债权是相对权是民法学界的普遍共识.其相对性在权利主体及客体方面都有显著的表现.然而,晚近立法也使债的相对性受到了突破,即使债权表现出一定的绝对性,“买卖不破租赁”便是其中著例.本文试图论述债权的相对性与绝对性及其各自表现.  相似文献   

9.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近年来在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主要原因在于该制度跨越了合同法和侵权法两大领域,对传统的民法理论提出重大挑战。传统理论认为债权系一种相对权.债权人只能向债务人请求履行债务,如果债务人不履行赁务。债权人只能向债务人请求承担违约责任,而不得向债的关系以外的人主张任何权利。但是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案例,迫切需要立法予以明确规定。19世纪末以来.各国均逐步突破债的相对性.通过立法、学说和判例逐渐对第三人侵害债权予以承认。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承认这一特殊侵权类型.但是在具体构成要件上尚缺乏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债的相对性是债法的重要理论基础。随着市场经济中交易的发展,债的相对性在某些方面有了一些突破,主要表现为债的保全、涉他契约、债权物权化等方面。债的相对性的突破,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公正、达成利益平衡,而不是否定或推翻债的相对性。  相似文献   

11.
论债权请求权的性质与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债权请求权是债权人能够要求债务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债权请求权不是债权,不是债权的权能、作用或要素,而是实体法上的一种独立权利.债权请求权的体系除了根据债的发生原因进行构建外,还可以从原权和救济性的角度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2.
债权相对性原则是古典契约法的基石,整个司法体系都在此基础上构建。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债的效力呈现扩张的趋势,债的相对性也得到了突破。本文从分析债权相对性的内涵人手,具体探究了债权相对性的各种突破和扩张之情形,提出债权相对性的突破只是债的相对性的例外,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公正、达成利益平衡,而不是否定或推翻债的相对性,更不能因此而否认债权与物权的区分实益。  相似文献   

13.
通说认为罗马法的物权(所有权)具有绝对性的特征,但实际上罗马法的物权(所有权)的所谓绝对性仅仅是权利的基本属性一排他性的一种体现而已。通说所认为的罗马法物权(所有权)的绝对性是中世纪注释法学家为了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对罗马法所做的有目的曲解而已。罗马法对所有权做了广泛的严格的限制,这种限制表明罗马法的物权(所有权)具有相对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新公司法的股东滥用权利承担连带责任条款,通说认为是引入了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文章从分析通说观点的内在逻辑矛盾入手,认为通说的观点混淆了法人设立无效情况下设立人责任与不当控制股东依法应向债权人承担的连带责任的区别,因此不能正确揭示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内在法理.文章提出,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实质并非所谓的人格否认问题,其实是公司股东不当利用其社员权,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并由此侵及债权人的合法权利,从而导致第三人侵害债权的问题,不当控制股东因此产生对公司债权人的连带责任承担.  相似文献   

15.
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给传统民法确立的债权相对性原则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现实的需要,各国立法者使债权规范在某些相关领域突破了相对性的束缚,赋予债权以某些物权的效力,债权的效力呈扩张性的发展趋势。债权相对性的变化反映了私法社会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第三人侵害债权是指债的关系以外的第三人故意实施侵害债权人债权并对其造成损害的行为。虽然债权是一种相对权,但债权本身具有不可侵性,可以作为侵权行为的客体。我国应借鉴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明确界定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构成要件,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这是什么原因呢?以前的书刊在论述这个问题时只是说由于实践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因而它是相对的等等。这种说法无疑是正确的。但我们认为:如能对实践本身的相对性和绝对性作深入具体的探讨,对于把握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这一理论,显然是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8.
创设代位权制度是为了排除债务人、次债务人给债权人带来的不利后果。该制度虽然突破了合同相对性,赋予债权人越过债务人直接向次债务人主张债权之权利,但该制度在诉讼中依然存在局限,主要表现为代位权集合性权利属性仍需要凸显、各方权利需要再平衡、适用程序复杂繁琐等。明确代位权集合权利性质,扩展代位权适用范围;采取有力措施,平衡各方利益;简化诉讼程序,方便当事人等,是完善该制度在诉讼中局限的必要措施。这些措施可以充分发挥代位权制度维护债权人权利、保障交易安全之功能。  相似文献   

19.
我国合同法确认了代位权制度,以确保债权人的债权得以实现。代位权的设立使债权人的债权中增加了一项权能。从法律上说,债权的内容主要是请求权,但债权的内容不完全限于请求权,法律在请求权之外专门规定了特殊的债权权能,其中包括债的保全权能,这种权能是债权人所固有的,一旦债权人享有债权就应当享有代位权。本文通过对代位权的构成要件及代位权行使的范围和效力分析,从而使我们正确行使代位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债权侵权行为是在价值观念由个人权利本位向社会本位转化的进程中,为调和维护交易安全与保障行为自由之间的价值冲突而受到关注的。债权因其固有的不可侵性而能成为侵权客体。债权侵权制度在各国的立法中已得到普遍承认,在我国应将其确立下来。成立债权侵权行为应俱备以下五个要件:合法债权、侵害者为第三人、行为违法、主观故意、造成损害结果。对于债权侵权民事责任的承担应以直接侵害的不同而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