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的迅猛发展给我国企业带来了大量的外币交易业务,这些交易的原始计价单位是外国货币,而会计记录和反映却要求使用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这样就引发外币交易的折算问题。本文就外币交易核算中对汇兑损益核算最容易出错的几个问题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2.
外币会计报表折算首先涉及的是折算汇率和折算方法的选择;现行汇率法下的折算程序是先折算收益及留存收益表,后折算资产负债表,时态法下的折算程序则反之;外币报表折算损益的处理以及母子公司会计政策差异所引起的外币折算调整额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的披露是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1 名词解释 有限法偿 流通手段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国家信用 泡沫经济 基准利率 金融市场 金融工具 期货交易 承兑 证券行市 金融机构 中央银行 信用合作社 派生存款 超额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汇率 基本汇率与套算汇率 即期汇率 信汇汇率 浮动汇率 国际收支 国际金融市场 货币供给 内生变量 货币均衡 通货紧缩 北欧模型 稳定物价 国际收支平衡 存款准备金政策 直接信用控制 金融发展 金融压制论 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4.
我国要求境外经营机构在期末将其外币反映的报表折算为人民币。目前,我国规定,资产负债表用现行汇率法,利润表用时态法;在恶性通货膨胀经济环境中,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均用现行汇率法。论文认为,目前境外经营财务报表折算方法存在着母子公司会计报表缺乏可比性,与国外功能性货币理论相冲突等问题。从会计目标出发,我国境外经营外币报表折算理论上应选择时态法。  相似文献   

5.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可知,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对最新的即期、远期汇率数据进行分析,来确定远期汇率的决定机制。本文在分析方法上进行了创新。普遍认为远期汇率只与即期汇率线性相关,但实际上即期汇率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本文第一次将人民币利率、外币利率纳入远期汇率决定的因素,将基准利率与即期、远期汇率一一对应,并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进行拟合回归分析,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6.
李翀 《教学与研究》2005,46(2):29-35
建立汇率理论是马克思的遗愿。本文以现实的国际货币制度为前提,从商品的价值或价格导出货币的虚拟价值,然后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三个方面分析货币的虚拟价值,最后得出作为市场汇率形成基础的货币汇兑平价。对货币汇兑平价的检验表明,在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条件下,货币汇兑平价构成市场汇率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1 名词解释 货币 信用货币 有限法偿 无限法偿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 国家信用 消费信用 国际信用 泡沫经济 利息 利息率 基准利率 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 金融市场 直接融资 间接融资 金融工具 金融资产 现货交易 期货交易 商业票据 贴现 承兑 有价证券 证券交易所 证券行市 股票价格指数 证券收益率 金融机构 货币经营业 商业银行 中央银行 专业银行 保险公司 信用合作社“四行二局一库” 存款货币 派生存款 原始存款 法定存款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率 负债业务 资产业务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流通中货币 外汇 汇率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 基本汇率与套算汇率 买入汇率 卖出汇率 即期汇率 远期汇率 电汇汇率 信汇汇率 票汇汇率 固定汇率 浮动汇率 开盘汇率 收盘汇率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储备 国际金融市场 金融国际化 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 货币需要量 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 货币乘数 货币供给新论 货币均衡 货币失衡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需求拉上 成本推动北欧模型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目标 稳定物价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货币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政策 再贴现政策 公开市场政策 直接信用控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  相似文献   

8.
随着2001年12月11日中国成为WTO的第143个正式成员,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使得我国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经济的开放促使我国对外贸易量不断加大,贸易额不断攀升。人民币汇率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其变动对我国贸易收支产生巨大影响。本文通过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和人民币汇率的现状的相关性的分析,探寻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贸易收支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对某外币上升会导致中国对持有该货币的国家或地区的贸易收支减少,人民币汇率对某外币汇率下降会导致中国对持有该货币的国家或地区的贸易收支增加。在以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贸易收支影响的利弊,从而提出加强人民币汇率调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变化日趋复杂,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直接给我国从事对外经贸及金融活动的企业带来了潜在的经营风险。那么,对汇率的风险管理成为企业家控制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本着重从利用金融工具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即期外汇买卖、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权、调期外汇买卖、外币票据贴现,货币互换等交易方法。通过这些金融工具的利用将汇率风险的管理转嫁出去,而自己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精力去改善自身的产品和服务的管理经营,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冯贤萍 《中学文科》2007,(12):150-150
一、汇率及人民币升值 汇率又叫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或者说用一国货币表示另一国货币的价格,它表示的是一种比率关系,汇率有两种表示方法:直接表示法和间接表示法。我国通常采用间接表示法,即用100单位的外币作单位,折算成一定数量的人民币,也就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外汇汇率。以人民币为本币时,汇率有人民币汇率和外汇汇率之分(这是两个相对而不相同的概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加强和经济内外失衡的条件下,央行通过外汇占款渠道所投放的基础货币,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造成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张,流动性泛滥。外汇占款余额的不断增加给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在流动性扩张过程中,外汇占款所表现出来的溢出效应,短期内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较小,但长期不可忽视,从而解释了央行的外汇冲销手段只存在短期效应。因此,为了降低外汇占款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我们应大力发展债券市场,逐步放开资本账户,通过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等推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  相似文献   

12.
企业从事外汇业务必定存在外汇风险.汇率风险是企业从事进出口外汇业务风险防范的重点.汇率变动是汇率风险产生的直接的、最根本的原因.汇率的确定和改变是国际货币制度的核心.因此,汇率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际货币制度.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受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以及人民币汇率改革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外汇储备迅速增长。在开放经济条件下,高额外汇储备会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产生冲击和制约。为此,我国应强化对资本流动的管理,改革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消化过多的外汇储备,消除高额外汇储备对货币政策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民币升值和国际化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文章通过建立货币国际化的宏观经济模型,从货币的供给和需求、汇率的决定方程以及财政的收支平衡等方面,来分析货币国际化之后对中国的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以及财政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为应对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而来的经济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发达国家相继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稳定和刺激经济,对我国外贸产生显著影响。基于此,本文在后危机时代国际货币政策与对外贸易趋同走势分析的基础上,阐释国际货币政策对国际贸易传导机理,采取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知后危机时代国际货币政策对我国外贸存在一定滞后影响,在货币供应量、国内生产总值、外汇储备三方面体现尤为明显。最后在宏观政策调节、外贸结构改革、外汇储备利用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步步恶化,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日渐高涨。文章在分析国际货币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革IMF,加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协调,发挥其在稳定国际金融体系的应有作用;建立和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完善汇率体系,平抑汇率大幅波动;改变以美元为主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林愿 《安康学院学报》2007,19(2):34-37,4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外汇储备规模增长较快,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成为了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理论的方法,分析了影响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因素,提出了控制外债余额,优化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作为本外币政策的连接点,外汇储备及其变动改变了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影响从基础货币投放到实现货币扩张的速度,即货币供给时滞.我们运用基于自向量回归(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对我国外汇储备对货币供给时滞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证明了外汇储备的增加会缩短货币供给的时滞,并且其对广义货币供给时滞的影响比对狭义货币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入世后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汇率在近期虽然存在贬值和升值的压力,但保持稳定仍将是其基本走势,支持这一结论的因素包括:中国GNP仍将较快增长,国际收支能够保持平衡,中外利差已经很小,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资本项目的可兑换受到控制等,其中,GNP较快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是基本的因素,政府的积极干预则是最直接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