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解西部农村中小学校长的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现状,本文以西部农村地区896名中小学校长为样本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性别、教龄、职称、月收入、学校位置和担任校长年限等自变量对中小学校长社会情感能力有显著影响;民族、学历、学校类型对校长社会情感能力影响不显著。建议关注性别差异,提升男性和女性校长的情感能力作用;重视校长培训体系,增强其社会情感能力;重视职称评定的激励作用,引导校长社会情感能力的提升;适当提高校长的薪酬待遇,帮助其满足基本需要;重视教育资源分配,关注农村校长情感发展;关注适应期校长的社会情感,鼓励校长社会情感实践。帮助西部农村中小学校长群体提升社会情感水平,促进基础教育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采用社会情感能力量表对广西5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测量,并对600名大学生进行间接调查,了解其中小学班主任的人格特征,进而为了解广西中小学教师社会情感能力现状,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社会情感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教师的自我评价相对较高,情绪管理能力和移情能力较差;中小学教师社会情感能力性别差异不显著;优秀教师社会情感能力显著高于一般教师。总之,中小学教师情绪管理和移情能力不容乐观,急需在教师继续教育和教师评价中引入社会情感教育内容,以提高教师社会情感能力。  相似文献   

3.
教师职业倦怠感通过影响教师身心健康和工作状态,进而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教师职业倦怠感相关研究注重对外部影响因素的探讨,缺乏教师从教动机和社会情感能力对职业倦怠感影响的研究。本研究基于1169位中小学教师的问卷调查,探讨了教师内外从教动机和社会情感能力对职业倦怠感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教师职业倦怠感在性别、学段、职称和学校类型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教师内部从教动机和社会情感能力负向显著影响职业倦怠感,外部从教动机正向显著影响职业倦怠感;社会情感能力在内部从教动机对职业倦怠感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可以通过革新教师引育理念、保留教师从教“初心”和提高社会情感能力,预防或缓解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4.
在西部地区 ,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教师的素质将成为影响西部特殊教育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新时期特殊教育教师基本素质包括 :师德、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心理素质、创新精神等。提高西部特殊教育教师素质的策略有 :加强师德建设 ;促进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健全特殊教育教师任职资格制度 ;进修制度和晋级制度、为教师提供良好环境 ,促进教师心理健康 ;营造教育创新的良好氛围等。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方式对184名河南省幼儿园教师主观幸福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省幼儿园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一般,其中生活满意度、正向情感和负向情感均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年龄、婚姻状况、所任职务和经济收入等因素主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西部农村地区五个省1393名中小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生对自己社会情感能力的自我评价较为积极,但在具体维度上存在差异;性别、是否班干部、是否寄宿会显著影响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由此提出了促进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幼儿园青年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以广东省169名幼儿园青年教师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对其职业认同的结构和特点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园青年教师职业认同由职业目标、职业情感、职业能力、职业投入等四个二阶因子构成;广东省幼儿园青年教师职业目标认同水平最高,其次为职业投入和职业能力,职业情感认同水平最低;已婚幼儿园教师、民办幼儿园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水平分别高于未婚教师和公办幼儿园青年教师;职业认同、职业目标、职业情感、职业投入均随年龄、教龄、职务、职称的上升而增长,差异显著,职业能力维度的差异不显著.建议如下:在职业目标、情感和投入方面,加强对新入职、低职称、低职务幼儿园青年教师的引导;充分发挥职称制度的正向功能,进一步完善幼儿园青年教师的职称系统;关注新型公办幼儿园青年教师的职业情感和职业投入.  相似文献   

8.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希腊教育改革开始关注教师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并在教学实践等研究领域得到广泛认同。通过对希腊教师情感能力的形成背景、发展状况等方面的了解,为我国提升教师的能力素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法,以103名教师为研究对象,考察教师在情感能力、接纳他人和被接纳关系等方面的发展差异.数据结果显示:教师情感能力与接纳关系、被接纳关系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接纳关系对情感能力有预测作用.优秀教师在情感能力、接纳与被接纳关系与一般教师存在显著差异.启示:教师教育应从优秀教师的研究入手,重视培养广大教师的情感能力素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地自我接纳和接纳他人,提高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切实有效地促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教师职务晋升政策起源于提高教师群体的专业声誉和社会地位,后来演变为以职务名称制度鉴别教师,再后演变为以职务评聘制度界定教学岗位。随着此项政策与教师聘用制度、教师福利待遇的融合,政策异化现象明显。教师从关注专业发展异化为重视职务晋升,高级别职务限额让教师专业发展受挫,职务等级升迁的不可持续性使教师过早放弃专业发展,在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科上的指标配置让教育发展失衡。为此,真正实现评聘分离,调整并延长职务等级,用不同能力类别而非能力大小来设置职务等级成为此项政策变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测试、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农村初中学生英语阅读策略训练和阅读能力发展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阅读策略训练与阅读能力发展显著正相关;情感策略能显著促进阅读能力发展、而元认知和认知策略则不能,这几者之间存在一定关系模式;策略水平、性别和阅读题型都显著影响阅读能力发展;教师可通过培养自主阅读、提高英语水平和进行显性策略教学等方式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就越为凸显,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发展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契机。探讨西部边境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和途径,对我国边境地区的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教师专业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重点关注了信息化社会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探讨了在信息化社会中,教师教学能力从培养到发展的转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知能结构的重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同层面的影响因素和发展策略等一系列问题,并针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外部环境条件、方法论策略、内部直接因素等,提出了促进其发展的宏观策略、中观策略和微观策略。  相似文献   

14.
对部分中小学教师聘任制认知的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聘任制总体认知和心理安全认知水平不高,仅达积极性认知范畴的低限;教师权益认知水平较低,介于积极性和消极性认知之间;教师发展认知水平一般,略高于积极性认知范畴的低限;教师聘任制总体认知、权益认知和发展认知在学校类型、学校等级和学历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教师权益认知在职务方面差异显著;心理安全认知在学校等级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北京市四位新教师为个案,分析当前我国促进新教师发展各途径的效果、问题及建议。研究发现,我国已形成了促进新教师发展的制度化途径,对新教师予以全方位引领和支持,师徒制是其中最有效的途径。但这些途径更多关注新教师的教学能力,对班主任工作能力和教师情感文化方面的支持有限,实操层面的培训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研究建议:制定全方位帮扶新教师计划;调整过度关注操作技能层面的做法;全面改进师徒制;提升区教研员对新教师发展的责任;建立校本教研与师徒制相结合培养新教师的专业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关于教师组织承诺,以往研究大多采用横截面数据分析其前因与后效,而教师对学校的组织承诺水平呈现出何种变化趋势尚待考察.基于社会交换理论,采用横断历史研究方法,对2005—2019年156篇独立研究样本的元分析发现:(1)教师情感承诺与年代显著正相关,但持续承诺、规范承诺的年代效应并不显著;(2)社会宏观环境因素对教师组织承诺水平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与情感承诺显著正相关,城镇登记失业率与情感承诺显著负相关,持续承诺、规范承诺与社会因素的相关性并不显著;(3)求人倍率比城镇登记失业率与组织承诺各维度的关系更紧密.对此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关注财政教育投入的结构以提升教师的组织承诺感;在失业率水平较高或求人倍率较低时,要更加关注教师群体并实施相关保障举措.  相似文献   

17.
教师社会情感能力是影响学校社会情感学习的关键因素,如何有效评估教师的社会情感能力是教师教育中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师社会情感能力评估的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发现,教师社会情感能力的评估模型主要以国外的概念框架和理论模型为基础,主要包括情绪智力模型、情绪调节模型和CASEL模型三大类别;评估工具可分为情绪智力的评估工具、社会情感能力的专门评估工具和组合的评估工具;评估方法可分为自我报告、表现测量和情境判断测验三种。未来应注重推动教师社会情感能力本土化评估模型的构建,加强情境判断测验的研究,拓展教师社会情感能力评估工具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8.
如今,教师的专业发展得到了各方的普遍关注,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十分复杂。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教师主体意识和自我认同感、情绪情感管理、自主能力和自我效能感等。  相似文献   

19.
如何激发乡村教师的留岗意愿,促使其建构乡村任教的理想图景,已成为推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乃至乡村振兴的重要议题之一.本研究基于2724份调查数据,采用量化分析方法探讨了工作家庭促进对乡村教师留岗意愿的影响机制,以及情感承诺和工作投入在两者关系间的链式中介效应.研究发现,乡村教师留岗意愿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工作促进家庭对留岗意愿具有显著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家庭促进工作对留岗意愿只具有显著的间接效应.在间接效应中,工作家庭促进分别通过三条路径间接影响乡村教师留岗意愿,即情感承诺、工作投入的独立中介作用,以及两者的链式中介作用.为增强乡村教师留岗意愿,研究从资源投注、人文关注、动机倾注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我国受到了广泛关注.专业能力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在很大程度上体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需要给予充分重视和深入研究.西部大开发和城乡教育统筹的大力实施和深入推进,给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文章对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状况进行问卷调查,揭示西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现状及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加强教育理论学习,积极促成理论知识向施教能力转化;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努力提升教育科研能力;加强继续教育培训,切实提高教育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