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乡村教育现代化占据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半壁江山”。乡村教育发展相对复杂,与城镇教育发展存在差异,尚未全面从现代化技术中汲取发展的力量。专门探索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议题,意在构建完整、系统、全面的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体系。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是以培育乡村人才为中心的现代化,是在彰显乡土特色中全面赶超城镇教育和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现代化,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实现乡村文明新形态的现代化,是传承中华优秀耕读文化并以劳动创造为主导的现代化。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导向应跳出“二元”论争,积极遵循国家发展的价值引领,秉持乡土文化的价值禀赋,坚定教育本位的价值立场,立足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追求,奠定乡村主体现代化的价值基调。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既要遵循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道路的一般逻辑,也应符合乡村本土语境,在政治逻辑上以完善乡村教育政策为根本保障,在历史逻辑上以传承乡村教育经验为发展依据,在理论逻辑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科学指导,在实践逻辑上以乡村学校整体变革为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2.
梁漱溟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学者、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乡村建设理论和在此理论指导下建立的乡农学校集中体现了他的成人教育思想。他的与中国传统教育哲学同构的教育哲学思想,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和传统教育哲学基本思想在中国教育发展中作用的肯定,显示出的一种不盲从、立足本土文化基础上向世界文化深度和广度进军的气度,都对当代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一份可资借鉴的遗产──论梁漱溟乡村建设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在历史上,曾被认定为“反动”和“封建”的活动而遭到多次批判。事实上,若结合中国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梁漱溟的乡村建设,作为一种社会转型时期的改良主义,它尽管不能把中国农村以及整个中国社会引向现代化,但它所提出的某些主张,及其在乡村建设实验中所揭示的某些问题,诸如对乡村教育的重视,对改良农业的提倡,对知识分子作用的强调,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的阐述等,对于我们今天的农村现代化建设都是极具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乡村特殊教育现代化事关我国特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全局,具有基础性作用。这要求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背景,运用社会文化建构的脉络解读我国乡村特殊教育发展的本土经验与特征。融合发展是乡村特殊教育发展的基本态度与实践方式,从“自发”到“自觉”再到朝向“适宜”是乡村特殊教育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并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特殊教育特征。未来应进一步关注传统与现代博弈下的融合教育模式建构与特色发展,以县域为本大力发展乡村特殊教育,突出强化科学布局和劳动教育,建立以县级特殊教育学校为本的普特融合机制和以现代生态数字化农业为基础的特殊职业教育机制,致力于实现乡村特殊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质量突围。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时代,乡村振兴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重要议题。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的重要支撑作用,而本土人才大量流失、乡土文化认同危机的存在已然成为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呼吁着当代乡村教育的更高质量发展,如何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问题的关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共同体发展理论为地方师范院校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逻辑。聚焦乡村教育现实需求,明确新发展理念,促进乡村教育内涵式创新发展;提炼乡村师范教育特色,丰富新课程体系,挖掘乡村教育在地化课程资源;构建区域内与地区间两个循环,形成新发展格局,联动多元师资培育力量共发展,则是地方师范院校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可能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乡村教育的“悬浮态势”是乡村教育在城市文明主导的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整体性表现,表现在乡村教育在国家教育规划中的缺席、与本土文化的断裂、乡村少年身份认同的迷失及乡村教师脱离乡土的城市情结等,这是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教育制度的失衡、乡村文化的虚化与受教育者个体精神价值的迷失等所致.提升乡村教育在教育发展规划中的地位,加强乡村本土文化与乡村教育的融合,立足乡村教育实施制度化改造,建立“平等且融合”的城乡教育交流机制,将乡村教育推向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国乡建运动的两大模式“教育—乡村社会改造”和“民生—乡村现代化” ,作为社会转型期的改良主义 ,尽管它们不能把中国农村以及整个中国社会引向现代化 ,但它们所提出的某些主张 ,及其在乡村建设中所揭示的一些问题诸如对中国问题的认识、对教育的重视、对经济的强调等 ,对我们今天的农村现代化建设都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巴蜀文化研究取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巴蜀乡村文化、巴蜀乡村经济面临文化全球化和经济市场化的挑战,探索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乡村经济建设模式——“巴蜀模式”及与本土文化经济相匹配的巴蜀乡村现代化道路,理应成为巴蜀地方文人及学者可以有所作为而且应该有所作为的新的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9.
杜尚荣  李森 《教育导刊》2011,(10):22-24
乡村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能否搞好乡村教育直接关乎中国教育事业未来能否走向健康。目前,中国乡村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普九”留下的“后遗症”,课程资源缺乏适应性,乡村本土精神和文化的严重缺失等,这些问题严重影v向着乡+t4~-g的正常化发展,必须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教育理论研究本土化是当前教育学界学人的众望所归。然而,从我国教育理论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来看,我们的教育理论研究深受“西学”的影响,以致于我们不能实现教育理论研究在元理论或元话语层面的本土化。默顿的中层理论思想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可能的选择,即在西方的元话语或元理论与中国的本土实践之间构建中层理论以实现教育理论研究本土化。教育理论研究本土化在中层理论层面的突破需要研究者要以理性的批判精神对待“西学”、深入本土教育实践和有本土问题意识、具有世界性视野、珍视本土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1.
豫东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以商丘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绝不仅仅意味着经济农村,同时更意味着文化农村。文化已经历史地凝结在农村建设地过程中,会直接影响和制约农村的发展方向。没有新文化,就没有新农民;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没有农业、农村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以来,为了使教科书贴近农村,进行了如下努力:通过服务工农的国家宗旨,确定教科书服务农村的方向;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运动中,使教科书融入农村;在尊重农民并倾听他们呼声过程中,关注了解农村;在教科书多样化过程中,关照农村;在调整农村教学目标过程中,切合农村;在乡土文化传承中,贴近农村。但六十年来也存在着教科书悖离农村的几种情况:对苏联教科书的过度模仿,远离了中国农村实际;对直接知识的过度强调,偏离了教科书的意义;城乡教育差距加大了教科书在农村的教学难度;过分让渡教育权力给农村,损伤了教科书的统一性;农村地方课程开发不善,降低了教科书在农村的实效性。反思新中国成立六十年以来教科书适切于农村的发展历程,需有整体性思维,营造教科书在农村教学的良好环境,加大教科书在农村的二次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13.
农村教师住房关系到农村教师的稳定和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改善农村教师住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农村教师困难住房的由来、现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改变农村学校教育经费的投资体系、多渠道筹措资金、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等策略来构建农村教师公寓。  相似文献   

14.
加强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牧区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内蒙古自治区以切实加强党对农村牧区工作的领导为新视角,积极探索农村牧区基层党建新模式,为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对新形势下出现的基层党建模式进行归纳总结,开拓内蒙古农村牧区基层党建模式创新路径是推进内蒙古农村牧区改革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缺陷导致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降低了农民生活质量,加重了农民负担,成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提高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规模和优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是新农村建设中解决西部农村贫困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黄白 《河池学院学报》2007,27(1):99-104
基于新农村建设,当前我国农村教育研究呈现出一些新进展,主要是新农村教育概念的提出与诠释;聚焦农村基础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功能;面向新农村建设的农村教育体系建构。同时,注视其中存在的教育问题与回应。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的难以解决,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职业教育的落后与服务“三农”能力的低下。农村职业教育要树立大职业教育观,把自身发展放在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去思考,明确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提升服务“三农”的办学能力,完善服务“三农”的内容体系,从而实现农村职业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世界范围的广泛的城市现代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挑战,实际上它排斥了对农村发展问题的关注。农村教育问题实质上不但是教育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在城市现代化的浪潮中忽视了农村社会不同于城市的需求,漠视了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使农村教育处于艰难状况,这意味着也威胁到城市的发展。而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是其中的一部分。如何使农村的义务教育更加适合农村的实际与发展,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在农村的义务教育阶段就开始渗透职业教育的内容是解决农村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出现的种种问题的一个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9.
远程开放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在职人员专业文化素质与学历层次较低的现状与新农村建设人才需求的矛盾日趋突出,急需大力发展农村成人高等教育。本文分析了农村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结合上海电视大学面向农村在职人员开展岗位培训与高等学历教育相结合办学项目的实践,提出了利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是指民族地区乡村教师为适应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的独特对象、独特文化背景和独特目标实现的特殊性要求所具备的除一般素养外的素养。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亦是其从事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所需要的内在禀赋与外在行为的融合。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对于促进乡村少年儿童成长及发展、教师专业提升与知识资本养成、乡村教育质量提升及内涵式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为适应民族地区文化多元及教育需求多样等特征,民族地区乡村教师之特殊素养需要树立"本土化"培养立场,具体实践路径包括:构建本土课程体系目标、将本土文化融入课程、丰富本土课程资源、拓展课程本土实践形式、开展本土教育情怀实践体验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