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闻言 《语文新圃》2007,(6):40-41
白沙海先生在《语文新圃》(2007年第4期)上著有《对〈苏教版的这些参考答案错的离谱〉的几点补充意见》的文章,他对江苏如皋市丁堰中学张建先生关于"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中的词类活用的说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阿房官赋》是中国辞赋史中精美的传世作品,但其中“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一直没有人解释清楚。 中学课本把“鼎铛”“玉石”“金块”“珠砾”说成意动用法,全句解释为“把宝鼎当作铁锅,把美玉当成石头,把黄金当成土块,把珍珠当成沙砾”。我总觉太牵强,不符合古汉语语法。先来看两个“意动”用法的显例:  相似文献   

3.
《阿房宫赋》是杜牧的名篇,也是赋体文中的名篇。但每读到"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这段文字时,总感觉"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有误,笔者对照了其他几个本子,也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第五册《阿房宫赋》中,“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两句,课文注释是:“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铛,平底的浅锅。”句中显然有词的活用现象。究系哪一个词活用,课文未明确注释,而该课练习第五题,却是要求学生回答这二句“跟一般的文言句式有什么不同”。查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室所编之高中语文第五册《教学参考书》,对该题提供的答案是:“‘铛’‘石’‘块’‘砾’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持此种观点的资料或习题,还有一些。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  相似文献   

5.
杜牧《阿房宫赋》中有这样的句子:“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人们对这句话中的词类活用存在争议,学生对这个知识点也缺乏理解,我就此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旬》2014年11期有陆希致老师一文,题目是《例谈古代汉语连用式名词动用》。[1]该文将古代汉语中"连用式名词动用"现象的具体表现形式分为动宾式、动补式、主谓式、偏正式以及使动式、意动式和为动式等七类,并作了细致分析。其中"偏正式"这一类别中有一个例句:"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文中这样分析:"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是"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  相似文献   

7.
邹高艾同志在《名词意动用法另一种被忽视的形式》一文(见《语文知识》1994.6.)中指出,《阿房宫赋》中“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为“八个名词并列成四个意动句”,这是被人们忽视的名词意动用法的另一种形式,其特点是“主语(被动)名词后带谓语意动名词”,没有宾  相似文献   

8.
唐代杜牧的名篇《阿房宫赋》中有一句话:“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一般的教材和资料都把它理解为“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这样解释的根据就是句子中的名词有“意动用法”,采用标准的表述格式就是:“以鼎为铛,以玉为石,以金为块,以珠为砾”。单独看这样的语法格式表述,似乎与句意对应,也可算自圆其说。  相似文献   

9.
杜牧《阿房宫赋》:“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注:“〔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这一注释曾引起人们对主语的争论。有的认为主语是“原来六国宫中的人物”。有的认为主语是“秦人”②。总之说法不一,但他们对课本的注释并没有提出新的异义。他们还列举出大量有关的例子来加以说明,考证不可谓不博。然而遗憾的是他们终究没有得其真诠。事实上,按照他们上面两种说法,联系上下文都是讲不通的。想想看,说主语是六国宫中的人物吧,她们能有把珠宝乱弃乱掷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们先后听了两位教师讲杜牧的《阿房宫赋》,由于他们对文中的“鼎铛玉石,金块珠砾”讲授的方法不同,因此学生的收效则大不一样。第一位教师讲到“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时,便提问学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学生则不加思索地拿起课本,看着书下面的注释宣科道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之选修教科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和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同人教社前期出版的普通高中教科书相沿而下,历久不变,给选文《阿房宫赋》中的"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加了如下脚注:"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注者未能准确理解和足够尊重被释词句的语法性质、具体语境、修辞特征和本来含义。本文特提出来做点探究。  相似文献   

12.
《阿房宫赋》作为一篇文学性和思想性俱佳的辞赋,常常被各种中学语文教材和文学读本选录,然而对其中的"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一句语法结构的分析却分歧颇多。综合评论各种观点后,认为这是一种句子的省略现象,翻译时当运用意合的方法,据上下文把句子的内容补充完整,由此该句可以译为"把宝鼎看作\当成铁锅,把美玉看作\当成石头,把金子看作\当成土块,把珍珠看作\当成沙子"。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报>2007年3月8日总第931期,头版发表了江苏省如皋市丁堰中学张建的文章<苏教版的这些参考答案错得离谱>(以下简称张文),对(苏教版必修二)<教学参考书>关于"鼎铛玉石,金块珠砾"等句的答案错误,作了细致的分析和订正.读了张文后,受益匪浅,这里,我还想作几点补充:……  相似文献   

14.
对《阿房宫赋》中的“鼎铛玉石,金块珠砾”这八个字,人们都认同这样的解释——“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沙石”。不过,其中的词法、句法究竟如何,很多选本未作分析,使得争论无止无休。  相似文献   

15.
杜牧《阿房宫赋》揭露秦始皇挥霍无度时用了“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两句话,这里全是名词的组合。在古代文选(如《古文观止》)中一般注为“以鼎为铛,以玉为石,以金为块,以珠为砾”。冯其庸《历代文选》注释为“视鼎如铛,视玉如石,视金如土块,视珠如瓦砾。”部编  相似文献   

16.
正在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我们可以发现比喻比比皆是。它加深了主题的表达,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真可谓"比"得好,"比"得巧。《阿房宫赋》运用比喻之巧,其具体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一、作比的词句变化有致(一)有的用一词比一物例如:"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以上文字具体描述出六国一旦国破家亡  相似文献   

17.
《阿房宫赋》的课后思考和练习第四题,要求比较赋的句式跟一般文言句式有何不同,教学参考书中仅作了如下提示: 一般文言句式如下:视鼎如铛,视玉如石,视金如土块,视珠如瓦砾。笔者认为这个提示并未说明有何不同。赋中句式“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是无主动者的被动式。结合后文“弃掷逦迤”,可译为:鼎被视同铛,玉被视同石。金被视同上块,珠被视同砂砾,乱丢乱扔,遍地都是。如果去掉“被”字,简化成鼎视同铛,玉视同石,金视同土块,珠视同砂砾,……称之谓简化被动式。相当于现在常见的“碗打破了”。这个句式由八个名词组成,其中四个(鼎、玉、金、珠)作主语,另四个(铛、石、块、砾)  相似文献   

18.
对于“鼎铛玉石,金块珠砾”的解释和翻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刊收到的此类稿件很多,也曾刊登过几篇有代表性的释义和商榷的文章,但一直没有定论。为了使讨论不留于形式,本刊特约请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古代汉语研究专家胡安顺先生对此问题做出自己的解释,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于《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很多语文教师把词类活用作为教学的重点,其实,这一名句的修辞作用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20.
饶文广 《学语文》2011,(5):72-7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收入《鸿门宴》,课文有“先破秦入关者王之”。对句中“王”,该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46页)解释为:“王,君王。使动用法,活用为‘让……称王’。”这个解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