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中对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 a_n=a_1 (n-1)d,前 n 项和的公式 s_n=n(a_1 a_n)/2中的五个基本量 a_1,d,n,a_n,S_n,只要求“知三求二”.但在竞赛题中有一大类较特殊的数列求前 n 项之和用以上知识不易解决.本文先给出关于等差数列的一个重要定理,并给出完整的证  相似文献   

2.
大家知道,如果数列a_1,a_2,a_3,…,a_n,…是一个r阶等差数列,那么,它的通项a_r是n的r次函数,而它的前n项的和S_n则是r+1次函数.目前一些书刊根据这种理论来讨论这个数列的通项和前n项的和时,大都是采用待定系数法,通过解线性方程组来决定其系数,最后,才能求得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的公式.这种方法是比较复杂的.本文准备采取另外一种方法,即从最简单的等差数列(即一级等差数列)来讨论,逐步推导出二阶等差数列,三阶等差数列,直至r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的公式.  相似文献   

3.
洪其强 《高中生》2008,(22):6-7
一、最值问题例1 (宁夏卷)已知{a_n}是一个等差数列,且a_2=1,a_5=-5.(Ⅰ)求{a_n}的通项a_n;(Ⅱ)求{a_n}前n项和S_n的最大值.分析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最值问题.  相似文献   

4.
由于学生对等差数列的认识主要体现在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上,因此他们在解答等差数列的有关问题时,通常都是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去寻找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然后再通过通项公式或前n项和公式去解答有关具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数学     
《代数与初等函数》等差(比)数列常见题解法一、已知等差(比)数列中的一些量,求其余的量。这里的“量”是指:a_1,公差d(公比q),项数n,通项a_n及前n项和S_n等五种量。解这类题的方法是:利用等差(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及题中给的关系列出方程或方程组,解列出的方程或方程组,得出待求的未知量。例1 在等差数列中(1)已知a_1=3,a_(12)=36,求d; (2)已知a_(?)=3,S(?)=33,求a_1。解:(1)把a_1=3,a_(12)=36代入通项公式,得3+11d=36。解这个方程,得d=3。  相似文献   

6.
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_n=a_1 (n-1)d中,通项a_n可以看成是项数n的一次函数(它的定义域是自然数),对一切n∈N,点(n,a_n)共线。 又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S_n=na_1 (n(n-1)/2)d,可以变形为以下形式,即S_n=(d/2)n~2 (a_1-(d/2))n。因此,公差不等于零的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S_n可以看成是关于n的常数项为零的二次函数,即S_n=an~2  相似文献   

7.
等差数列中,通项公式a_n=a_1 (n-1)d=nd (a_1-d),显然,点(n,a_1)是直线y=dx a_1-d)上的点,即(1,a_1)、(2,a_2),(3,a_3)…(n,a_n)是该直线上一系列点,其中d是该直线的斜率,因此公差d可用斜率公式来求:d=(a_n a_m)/(n-m)(m、n∈N、n≠m),运用这公式可简捷地解决等差数列中的某些问题。 [例1] 已知一等差数列的第n项是m,第m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和学生复习数列时遇到这样一道题目:数列{a_n}满足a_1=2,a_(n+1)=a_n+3,求通项公式a_n。这其实是个很简单的问题,学生看到该题就能发现a_(n+1)-a_n=3,符合等差数列的定义,知道这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是3,首项是2,从而得到通项公式a_n=3_n-1。完成该题后让学生探讨新的方法解决这道题目,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9.
课题: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教学目的:(1)通过学生自学和老师点拔,使学生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及其基本应用;(2)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类比思维在获取新知识过程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回忆等差数列的学习过程:数列(a_(n 1)-a_n=d→等差数列(归纳法或迭加法)→通项公式(倒序求和法)→求和公式 2.问题:某林场第一年造林100亩,以后每一年比前一年多造林20%,第六年造林多  相似文献   

10.
学生通常判定数列1,3,5,7,…是等差数列.这是因为他们认为:数列的前4项满足a_2-a_1=a_3-a_2=a_4-a_3=2(常数),所以该数列是等差数列.或者,认为其通项公式是a_n=2n-1,所以是等差数列.教材在给出等差数列的定义后也举例指出“例如,数列1,3,5,7,…与5,0,-5,-10,…都是等差数列”使学生的这种认识有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数列在中学代数中是比较独特的单元,但它和恒等变形、方程、函数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一,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求前 n 项和公式,很明显地是将复杂的多项式 a_1 a_2 …… a_n 化为简单的形式 f(n),自然属于恒等变形;第二,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知道五个条件 a_1,n,a_n,S_n,d(或 q)中的任意三个求其余两个,实质上是解方程组的问题;第,数列可以看成以自然数为自变  相似文献   

12.
由递推公式求数列的通项,这个问题学生掌握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如何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找出其间的规律,化难为易,是解决这种难题的关键。中学课本中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其通项可以写成递推公式的形式。等差数列:a_n=a_(n-1)+d,(n>1);等比数列:a_n=a_(n-1)q,(n>1)。由这两个递推公式,反过来求其通项是很容易的。如果给出形如 a_(?)—a_n=a(a_n—a_(n-1)或形如 a_(n+1)—a_n=(a_n—a_(n-1)+b(其中 n≥1,a、b 是常数)的递推公式,那么如何求出已知数列的通项 a_n 呢?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分两个步骤:第一,把所给的递推公式先化成等差或等比数列  相似文献   

13.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体现了人类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即从特殊问题的解决中提炼一般方法,再试图运用这一方法解决一般情况,所以推导公式的过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比公式本身更为重要.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有两种形式,应根据条件选择适当的形式进行计算;另外反用公式、变用公式、前n项和公式与通项公式的综合运用体现了方程(组)思想.  相似文献   

14.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 (n-1)d与前n项和公式sn=na1 n(n-21)d可以看作是定义域为N*的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直线方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很容易知道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与几何的关系,并且可以利用它解答一些等差数列的题目。一、等差数列的通  相似文献   

15.
<正>"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在高中数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为学生是初次接触数列求和问题,所以对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解决学生的困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思维训练,这里,基于双层空间理论和生活化教育理论,将"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教学作如下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之后,对等差数列性质的进一步学习.  相似文献   

16.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体现了人类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即从特殊问题的解决中提炼一般方法,再试图运用这一方法解决一般情况,所以推导公式的过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比公式本身更为重要.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有两种形式,应根据条件选择适当的形式进行计算;另外反用公式、变用公式、前n项和公式与通项公式的综合运用体现了方程(组)思想.  相似文献   

17.
《考试》2007,(Z3)
有很多问题需要逆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来解决问题.(一)逆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例1已知数列{a_n}满足a_1=1,a_(n 1)=2a_n 1(n∈N~*) (Ⅰ)求数列{a_n}的通项公式;  相似文献   

18.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 (n-1)d及前n项和公式Sn=na1 n(n2-1)d可以分别看作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 的函数,我们将它们的解析式作适当的变形,不难发现等差数列的几何意义,应用这些几何意义解决与“2006”有关的数列问题,常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几何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高考试题“根植课本,灵活变通,体现能力”的命题趋势日益稳定.因此树立“立足课本,变式提高,培养能力”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挖掘教材内涵,充分利用例(习)题的潜在功能,优化学生思维品质,是提高复习质量的关键保证.本文就指导学生搞好数列复习的具体做法,谈几点体会.一、重视“主元”的统领作用数列{a_n}的通项 a_n 与其前 n 项和 S_n 组成了数列{a_n}的“主元”,包括等差(比)数列的所有问题,都是围绕这两个“主元”展开.它们之间具有关系:a_1=S_1,a_n=S_n-S_(n-1)(n≥2).例1 设{a_n}是正数组成的数列,其前 n 项和为S_n,并且对所有自然数 n,a_n 与2的等差中项等于 S_n 与2的等比中项,求数列{a_n}的通项公式.  相似文献   

20.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_n=a_1+(n-1)d可以写成a_n=kn+b(n∈N~N)的形式,这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与直线方程形式一致,仅定义域不同,那么直线上的定比分点公式在等差数列中是否成立呢?下面给出相应的命题并进行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