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4 毫秒
1.
在报纸新闻叙事中,叙述者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报纸新闻的叙事者作不同的区分:故事外叙述者与故事内叙述者;公开的叙述者和隐蔽的叙述者;文本层叙述者与故事层叙述者。本文重点分析报纸新闻叙事中的故事内叙述者与故事外叙述者在报纸新闻叙事中不同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兴起的教师叙事研究是教师研究自身、反思教学的有效研究方法。叙事即教师将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所历之事以“讲故事”的形式真实地再现出来,教师即故事的叙述者。叙事研究的重点在于教师对故事意义的发掘,通过对自己所叙之事的思考、分析,揭示出内隐于这些事件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教学思想、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因此,在叙事研究中,教师同时也是研究的主体和研究的对象。教师叙什么事:故事的选择由于教学对象复杂、教学情境多变等因素,教学生活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教师每天都遇到不同的教学事件。教师面对不…  相似文献   

3.
教育叙事叙何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教育叙事研究愈加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新取向。教师叙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是教育叙事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小学教师应当努力地充当教育叙事研究的主体,既做叙述者  相似文献   

4.
教育叙事是从文学叙事迁移到教育研究领域来的一种方法。教育叙事就是教师有意识地叙述发生在日常教学生活中的故事,它是用来描述教育教学活动的事实、经验、资料数据、过程等,反映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地理教育叙事就是地理教育工作者讲述自己的地理教育故事,此时的教师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又是故事的主角,它是来自教师内心的声音,是教师真实情感的流露。  相似文献   

5.
<正>为什么有些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为什么有些故事读完发人深省,令人难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们的叙事视角。同一个故事,用不同的叙事视角叙述,所呈现的效果是不同的。法国学者热奈特在其《叙事话语》一书中,将叙事视角称为"聚焦",并分为三大类:零聚焦叙事、内聚焦叙事和外聚焦叙事。零聚焦叙事指的是叙述者比任何人物知道得都多,如同无所不知的上帝在讲述故事,可用公式"叙述者>人物"来表  相似文献   

6.
叙述者的叙事态度影响着一部小说里故事的稳定性,也同时决定了小说结构形式与内容意义连接关系。本文即着眼于废名小说《桥》的叙述者,从叙述角度,叙述节奏和叙述频率来详细确认小说中叙述者的叙事姿态。  相似文献   

7.
吴源 《海外英语》2013,(1):209-210,223
从叙事诗歌领域的经典代表作、拜伦的《唐璜》入手,探讨研究其叙事空间及叙述者两点叙事要素的特点及意义。在《唐璜》中,唐璜游历过程中的各个空间场所及每个场所中发生的各种故事把唐璜颇具代表性的传奇般的一生呈现出来。一个个场所的结合就构成了叙事行为或情节。同时,诗歌中"自我意识"的叙述者与"自然而然"的叙述者在诗歌文本中不规则交替出现。"自我意识"的叙述者勇于表达诗人拜伦的个人观点;而"自然而然"的叙述者则细致地描述了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及西亚地区的社会风情。  相似文献   

8.
《孔乙己》故事的叙述者小伙计“我”既是叙述主体,同时也是故事中的人物,由于叙述者处于多重关系与多重身份之下,其叙述的可靠性问题长期困扰读者。重新梳理叙述者的不可靠性事实,寻绎曾经被忽略了的叙述者的意义功能,探讨不可靠性所激发的作者与读者活动,体会作者鲁迅作为修辞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9.
叙事行动研究是教育叙事的一种方式。教育叙事最早是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从人类行为学、心理学等学术领域引进教育界的,它是叙事研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者认为,可鼓励教师不妨采用讲故事、写经历的方法,细节性地介绍教育问题、教育事件的发生与解决的整个过程,表露叙述者对教育的意味。听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双方再体验教育故事,进而建构、重构教育理念。显然,这种研究异于哲学关照下的研究。它按照归纳而非演绎、实践而非思辩的研究经纬,直面教育实景,从中生发教育的诗情画意,这是对宏大教育哲学理论的背离。  相似文献   

10.
在《黑猫》这一短篇中,埃德加·爱伦·坡塑造了一位隐瞒真相的叙述者,实现了叙事艺术和伦理道德上的"效果统一"。故事中的叙述者以不可靠叙事和非自然的叙事元素隐瞒了故事背后蓄意谋杀妻子的事实,而在谋杀故事的背后,是叙述者背弃伦理身份却最终受到惩罚的道德寓言。作为艺术之"美"的追求者,坡并没有因此摒弃对道德之"美"的追求。坡在叙事中始终兼顾叙事和伦理道德的双重审美,提倡具有统一性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文本话语需要具体的叙事策略来表达。叙述人的设置,叙述视角的安排,叙述结构的组织,浯法句式的选择都可以看成是叙事策略的运用,恰当的叙事策略能促进话语意识的正确表达。所谓故事外叙述即叙述者不是虚构世界的参与者,他与虚构人物分属两个不同的本体存在层面,叙述者是“故事外的”。它存在于叙述时间以外。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教师需要承担的职业角色发生了根本转变,由传统的“教书匠”转变为寻求自身专业成长的教育教学研究者。作为一名研究者,需要教师具有研究的意识,能用理性的思维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从而提升教学实践能力。掌握合理的研究方法可以促使教师有效地进行自我行动研究,近年来兴起的教师叙事研究就是教师研究自身、反思教学的有效研究方法。叙事即教师将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所经历之事以“讲故事”的形式真实地再现出来,教师即故事的叙述者。叙事研究的重点在于教师对故事意义的发掘,通过对自己所叙之事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叙述者"是叙事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叙述者既不同于真实作者和隐含作者,也不同于故事中的人物。国外叙事学家热奈特区分了第一人称叙述中的叙述者与人物,并定义了小说叙事的叙述层;巴尔对小说叙事的叙述者、聚焦者、行为者进行了文本分析;国内学者基本上沿用了国外叙事学家们的理论和认识。实际上,叙述层的发现对于叙述者与人物的区分非常有用——同一个叙述层里,故事中的人物与叙述者不能混同。  相似文献   

14.
《呼啸山庄》的实际叙述者是作为仆人的耐莉.她的叙述者与故事中角色的双重身份,以及她作为故事中的角色、叙述者和直接面对受述者的特殊位置,使她的叙事变得不可靠.本文试图分析耐莉的叙事的不可靠性,并说明不可靠叙事产生的原因,为解读《呼啸山庄》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借助叙述学的有关术语,对教育叙事者之向关系,教育故事的信度、文风、听众,教育叙事者的良心与责任等进行批判。要修正教育叙事的弊端,必须要审查叙述者的语法结构。  相似文献   

16.
以质的研究为取向的教育叙事研究之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不容忽视,不过,这种意义的获取需要建立在对教育叙事研究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与一般认为教育叙事研究就是"教师讲自己的故事"不同,本文强调教育叙事研究的"研究"品性,并指出在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基础上做有研究品性的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比较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东北民间故事是高师民间文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叙述者基本上都采用故事外叙述者/非人物叙述者的方式,置身于其所讲述的情境与事件之外;并且基本属于公开的叙述者和可靠的叙述者类型。东北民间故事的叙述者具有叙述、交流、证实、说服、干预五种功能,其形成的深层原因是特定地理文化环境下形成的寓教于乐的道德训育方式及受述者群体的制约性。对东北民间故事作叙事美学研究将有助于加强高校民间文学课的理论性,呈现其独具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8.
鲁迅小说中,故事的叙述者对事实的讲述和评判往往与隐含作者一致,是一种可靠的叙事。鲁迅通过选择适当的叙述者,控制着读者对小说作者的想象,从而形成了合理的叙事距离。  相似文献   

19.
英国的小说家康拉德的代表作《黑暗之心》一反传统小说叙事结构,创立了故事中套故事的新叙事手法,作者通过这一叙事手法,在小说里精心设计了两个身兼多职的叙述者——马洛和匿名的"我",极大地增强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论文从叙事学角度分析两位叙述者在文本中扮演的角色,以说明两位叙述者都对作者揭示以库尔茨为代表的西方殖民者的两面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呼啸山庄》、《黑暗的心脏》和《了不起的盖茨比》这三部不同时代的著名小说在叙事手法上有着相似之处:它们都采用了相似的故事内容,"故事中的故事"的叙事结构,多重叙述者,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以及二元对称结构。但它们在叙事手法上也存在着细节上的不同,而且在故事表现的主题等方面也各不相同。所以这三个经典的叙事文本既相似又相异,它们集中体现了互文性和独创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