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生人际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师生人际关系是师生在交往互动中建立的一种对师生双方都发生影响的心理性连结。师生人际关系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师生人际关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对师生人际关系的类型及其特征的分析,揭示不同类型师生人际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状况,为现代教育如何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必须开辟新的途径。民办高职院校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建立严密的心理普查制度,针对不同心理类型学生,开展不同的主题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体系,加大对学生干部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和在院系班级开展团体辅导活动等方式,不断促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学生干部为研究对象,将学生干部类型进行科学划分,研究不同类型学生干部之间的焦虑情绪、生活事件压力及复原能力之间的差异与关系。通过定量分析,把心理健康与学生干部培养机制的构建相结合,深入探讨心理健康视角下,高校学生干部精准化培养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分析了师生关系、心理健康的含义与特征,然后通过分析各种师生关系类型。从中揭示了不同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不同家庭生活背景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地方高校新生做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从家居环境(城镇或农村)、子女构成(是否独生子女)、家庭关系状况、家庭收入状况、母亲文化程度、母亲职业类型等家庭背景因素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差异研究.结果:家住城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大大高于农村学生(P<0.001);独生子女学生的心理比非独生子女学生更健康(P<0.001);家庭的人际关系越和谐,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P<0.001);家贫学生在抑郁、焦虑、敌对等方面比家庭收入较高的学生严重(P(0.01);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性与母亲职业类型、母亲文化程度息息相关(P<0.001),母亲职业类型越好、文化程度越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结论: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依家庭背景因素的不同而呈现显著差异,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要加强家庭联系,针对差异作出合适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231名藏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本采用调查与统计分析法对231名藏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类型、表现、发展趋势以及年级、性别、民族差异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具体的分析。在定理分析的基础上,发现藏族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汉族学生;提出初中2-3年级是藏族学生心理问题最为突出且集中的时期,应该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阶段;提出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针对不同性别学生的不同特点做好工作,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董蓓 《高教论坛》2020,(5):95-97
采用问卷法对广西高职大一5445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主观幸福感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对617名学生进行访谈。结果:心理双因素模型理论适用于高职大学生,能较好解释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实际情况;四种心理健康类型的高职学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稳定性,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还具有一定程度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对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极其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因锻炼的类型,强度,频率与持续时间等的不同有区别.今后应不断改进研究方法,更加深入地研究体育锻炼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阐述了社会转型期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然后从合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布局、净化校园文化和生活环境、提升教师心理健康素质、引导学生调整心理四个方面分析了社会转型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思路,最后提出了社会转型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包括由心理健康教育向健康服务转变、有效衔接大中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落实不同层级学校分类指导、探索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榆树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期为健康教育有效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榆树市1091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存在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占36.6%,存在中等程度问题者占5.9%,存在较重及严重问题的比例为0.1%;(2)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高中生;(3)男女中学生心理健康比较差异不显著:(4)家长的不同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到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专制型教养方式家庭长大的中学生心理问题要极为显著的高于在权威型或宽容型教养方式家庭长大的中学生。结论榆树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相关部门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积极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王维英 《陕西教育》2009,(2):13-13,15
本文以我院2007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UPI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有10.09%的学生可能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有32.61%的学生可能有某种心理问题,应引起关注.针对学生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以及我院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我们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教育对策,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3 00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心理健康素养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均分为(77.35±10.79),其中,男、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总分均低于国民男性、女性;不同年龄、性别、地域、学校角色和专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具有群体差异,参加过心理类课程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显著高于未参加过的大学生(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地区、城市类型、学校角色和是否参加心理学类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产生影响(P<0.05)。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有待加强,不同类别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不同,对男生、高年级学生、西部地区学生、一线城市常住人口、体育专业等学生、未担任学生干部职务等普通大学生开展针对性干预,积极开展心理学类课程等,可提高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6,(A1):154-155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69名学生进行测量,探讨自我接纳在高职学生依恋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1)自我接纳及两个因子与依恋回避、依恋焦虑显著负相关,与心理健康状况显著正相关;心理健康状况与依恋回避、依恋焦虑显著正相关。(2)不同依恋类型在自我接纳、自我评价两个因子、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四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3)自我接纳在依恋回避和心理健康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自我接纳在依恋焦虑和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职高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教育工作者重视并有针对性地对职高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了寻找维护职高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重庆市北碚区采用SCL-90症状自测量表、按照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勉仁职教中心高一和高二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问题类型的测量.  相似文献   

15.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种类型,同样需要教育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既是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评价,也是对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水平的评价,其结果无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是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017年第8期,我们分享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这种途径与方法是否可以实现预期目标?取得理想效果?这就需要评价.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与评价观和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有鲜明不同,本文将与大家一起探索.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福建师大福清分校为例,探讨一般本科院校学生的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对一般本科院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对方式问卷(CSQ)对福建师大福清分校的350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1)323名一般本科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总体平均分低于全国常模但差异并不显著,心理健康状况一般,强迫症状呈阳性。(2)男性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性,在焦虑、恐怖、精神病性这几个因子上差异显著;文科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理科生;城市生源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农村生源;不同专业学生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差异,个体更多的选择在解决问题、求助和幻想的应对方式。(3)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间显著相关。结论:不同类型的应对方式对一般本科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揭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讨论可能的原因。为当前的素质教育改革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量化的依据和参考。方法:本研究使用浙江大学心理系郑全全教授修订的《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沧州市不同层次的6所中学的近1000名中学生进行了测查,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2.0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心理健康状况中自责倾向显著高于常模水平;(2)心理健康水平城乡差异显著;(3)不同层次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4)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极显著的差异;(5)父母文化程度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结论:不同层次学校、不同年级、市区和城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学校、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已经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但对分校学生特别是异地分校本科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文章基于具体而真实的实验数据资料,认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起始于新生的入学教育,应及时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普查,并根据普查结果,有的放矢地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辅导及咨询工作,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有所侧重地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师范专科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总结了师范专科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测评档案中SCL-90测评结果.在与全国常模的比较中,考查了师范专科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心理障碍的成因和类型,并比较分析了男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0.
本次普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海南某民办高校2011级5730名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测查。得出结论:(1)海南某民办高校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大学生的平均水平,但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六个因子的情况低于国内正常人的平均水平;(2)专业、性别、家庭条件、父母的婚姻状况、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紧密相关。分析结果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学生特点从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不同类型学生心理需求等多个角度去探讨如何针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