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4 毫秒
1.
教育选择是指作为选择主体的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指导和帮助下,有权利在多种多样的教育的客体中作出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选定,教育选择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管理改革和创造条件,逐步有序地扩大受教育者的教育选择权。  相似文献   

2.
<正>教育过程层面的均衡是教育发展的核心。这一层面的政策和制度设计有助于让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公平地享用教育资源。为此,不仅需要加大教育投入,也需要做到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并扶助薄弱地区、薄弱学校以及弱势群体。1.加大教育投入  相似文献   

3.
成人教育具有多层次和多类型的特点,在社会需要和学生职业发展需要导向下,成人院校应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和不同专业职业的特征,借鉴世界成人教育发达国家经验,在选择性教育理念指导下,向受教育者提供选择性课程,并根据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组织教学,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教师的课程权利既有实体法的法源基础,也有各个高校制定的相关的章程及管理制度的软法依据。其课程权利范畴包括:教材选用权、教法选择权、教学材料选择权以及课程评价权。但是高校教师的课程权利存在若干边界和禁区。在边界方面,不得跨越言论自由的边界、不得跨越公共利益、教学方法符合学校要求等;在禁区方面,高校教师的课程权利不能违背政治方向、不得选择不雅内容、不得拒绝学校的合理要求或规定、不得讨论与课程无关的内容、不得挖苦讽刺甚至骚扰学生、不得宣传或实施宗教活动。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选择性课程改革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权利,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职业教育选择性课程改革要拨开认识误区,其改革的不仅是课程本身,还包括招生制度、教学组织形式、评价方式、教育保障等方面的变革,由此满足职业教育选择性课程改革的多元职业性、开放互动性、跨界合作性和自由民主性。当前,职业教育选择性课程改革难以推进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参与选择的自由度不高、选择的选项不够以及学生选择课程的能力不足三个方面。从应对策略来讲,应赋予学生"专业+课程+生涯发展"的多元选择权利、为学生提供"目标+过程+环境"的自主选择空间和培育"责任+心智+方法"的学生核心素养,以打造适应学生的最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择校:一种阶层分析视角的阐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择校,在本质上都是受教育者选择教育质量的行为,但在西方和我国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在西方,择校通常是指家长运用其权利,为子女选择最合适的学校.[1]上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想主张在教育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扩大受教育者的教育选择权,把学校视为特殊商品的提供者,让其在教育市场中竞争.因此,更确切地说,西方发达国家的择校,是指受教育者运用政策所赋予的权利选择学校的行为.而在我国,人们对于择校的涵义、性质、方式和对象等问题尚未达成共识.[2]本文讨论的择校,是指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中以来出现的,利用家庭的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违反就近入学政策而选择重点中小学就读的大规模的越轨行为.换言之,本文不是在个体行为意义上,而是在群体行为意义上探讨择校.  相似文献   

7.
只有赋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学生才能够依据自身的禀赋、条件和兴趣倾向自主选择,进而实现生动活泼有个性的发展。这也是教育公平的应有之义。学生的选择权,不仅是课程的选择权,也应包括考试评价的选择权。不仅如此,有选择的课程需要有选择的评价作保证。本期,本刊聚焦“有选择的评价”,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梳理。希望广大读者与本刊一起,持续地关注和思考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生教育选择权的内涵与内容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学生的教育选择权是指高校的学生恰当地选择学校、专业、课程、教师、时间和学习方式的自由和资格。教育选择权的内容体系包括学校选择权、专业选择权、课程选择权、选择教师权等方面。高校学生教育选择权的行使应该遵循自由和秩序原则,即强调学生教育选择的主动性和丰富性,要求学生的教育选择遵循规则并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9.
教育发展史就是一部教育选择史。教育选择权,既是一项重要的人权,又是一个复杂的权利分配问题,涉及政府、学校、教师、父母以及学生等主体之间的权利运作。鉴于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法律上往往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  相似文献   

10.
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是衡量师范生是否具备良好素质的标志,是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影响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中主要存在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社会层面,二是学校层面,三是师范生个体层面。可以从调整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锻炼之间的比例;丰富和创新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方式;健全学校实习制度;严格课程实施,加强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严格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考查和考核;强化师范生自身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主体意识,提高师范生自身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主动性六个方面解决学校和师范生自身层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