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大学既是物质存在又是精神存在,大学的精神性存在是大学存在的灵魂,是大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当代中国大学存在过度技术秩序、制度安排等危机异化现象,这妨碍自由、质疑、批判等大学精神功能的发挥和价值彰显。构建大学的新精神性就是要弘扬大学精神本质,倡导大学回归价值本源,并不断坚守大学精神的实践性与创造性、公共性与批判性,促使中国大学自觉、自省、自信并勇于承担引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任。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我国大陆大学进行综合评价的有两家:一是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的《中国大学评价》,二是深圳网大有限公司的《中国大学排行榜》。教育界对《中国大学评价》和《中国大学排行榜》的反映,一般而论,理工科院校、进行了合并的学校、地方院校对《中国大学评价》反映较好;科院校、未进行合并的学校、部属院校对《中国大学排行榜》反映较好。  相似文献   

3.
一、大学教育的两难矛盾 中国大学发展到今天,面临诸多的“两难”:如坚持经典的大学理念与完成现实的大学功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直接为社会服务);大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大众化教育与精英教育;知识“爆炸”式增长与学识专深。另外还有诸如育人与育才、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构架知识体系与培养能力、教育的循序渐进与跳跃式发展等等。其实这诸多的两难,在西方发达国家,都已经历过,只不过对中国大学来说,感觉来得太快,缺乏渐进的思想准备,显得有点束手无策。不难分析,中国大学目前出现的诸多两难原因固然很多,但可以把这些两难归到一个主题上,那就是“育人”与“育才”。  相似文献   

4.
法学模拟实验室在中国大学属于崭新概念。建设法学模拟实验室是必要的,它是实现法学培养目标的需要;是法学学科内在规律的需要;是建设一流大学的需要;是现代化办学体制的需要。法学模拟实验室有其丰富的功能。在建设法学模拟实验室的过程中要理顺模拟实验室与其他法律实践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美国大学的录取标准 美国大学的录取标准与中国大学有很大不同。中国大学是学生高中毕业一考定终身,分数决定一切;美国大学则看重学生的发展潜力、人格魅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白瑜 《神州学人》2005,(11):21-23
林金桐,留英博士,今天的北京邮电大学校长《。神州学人》第一次比较全面地报道林金桐是在1996年,2004年又刊载了他的一篇自述《我的"海归"十年》。促使记者再一次采访这位"神州学人",首先缘于北邮的50周年校庆,其次是林金桐现在是网上人气指数最高的中国大学校长之一。的中国大学校长之一。  相似文献   

7.
大学史辨     
许美德与陈平原以中国大学百年史为叙事框架向中国教育史家提出挑战。他们对数千年中国大学史建构的否定,折射出对中国学术传统的怀颖有其文化自我意识;同时中国教育史界也需要反思以往的大学史研究。  相似文献   

8.
朱璋龙 《教学研究(河北)》2003,26(3):194-196,206
加入WTO以后,中国大学精神应主要强调创新精神、独立精神和开放精神。创新精神是大学创造知识、科学发明的最本质要求,是大学精神的灵魂;独立精神是加入WTO以后中国大学自立于世界的最基本要求,是大学精神的内核;开放精神是创新的动力,是大学精神的支柱。  相似文献   

9.
大学章程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大学章程可以追溯到书院学规之远,现代大学意义的大学章程开始于京师大学堂,直至现在。中国大学章程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经历形态、功能价值等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社会教育是近代中国大学社会服务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形式。近代中国大学开展社会教育是我国重视教育教化功能传统的延续,并且受到国外大学开展社会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影响,同时也是近代中国社会改良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1.
教育技术的发展促使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形式及学校结构等方面发生了深层的变革。本文据此提出:以终身学习的价值取向为指导,用教育技术整合重构人的学习体系;以新课程培训为重点,深化教师教育教学改革;以“潜件”建设为龙头,带动教育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以公民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情感;以教育技术为纽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现高师教育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学合法性的内外逻辑决定了大学校长的主体性存在着体制内主体性与体制外主体性两个维度。作为党领导下在大学内部贯彻外在于大学的国家政策方针理念的管理者与执行者,中国大学校长亲历了当代中国大学体制在政治权力体系规约之下从异构到同构以及大学校长只有体制外主体性而缺乏体制内主体性的全过程。而大学校长卓越发展的根源在于体制内主体性高于体制外主体性,反之则阻碍其卓越发展。在现代大学制度与大学校长主体性构筑实践中应促使国家主导型文化向社会主导型文化转移、促使国家权力向社会权力转移、制定《大学校长法》对其主体性明确定位、在大学校长职业内部强化职业意识教育等,以促进体制外主体性向体制内主体性转变。  相似文献   

13.
试论单位制度对大学组织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制度是影响响团体及其成员行为方式的重要力量之一。中国大学组织长期以来一直以事业单位的面目而存在 ,单位制度对中国大学组织行为的影响极为深刻 ,并使中国大学的组织结构和功能不同于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大学。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 ,单位制度的弊端暴露无遗 ,因此探讨单位制度对我国大学组织行为的影响 ,对于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结合语义,语法方面对“程度副词 名词”这一结构的研究成果,从修辞学角度讨论该语言现象,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证了“程度副词 名词”这一结构是怎样由一种潜性语言现象变成显性语言现象的:一、潜词义的显性化;二、潜性功能的显性化;三,潜性效果的显性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的崛起与中国高等教育的繁荣,说明中国大学模式本体是客观存在的。讨论中国大学模式要防止把对中国大学模式的认识与中国大学模式的事实混为一谈,避免将对中国大学模式认识不深刻与中国大学模式不存在混为一谈。中国大学模式是人们思维建构出来的一种待发展、待完善的框架,实现从“自在客体”到“人为客体”的“转向”,完成理性与现实的和解,是中国大学模式出场的应然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大学文化创新功能主要体现在创新人才的培养、知识创新和科技成果的创造性转化三个方面。在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的今天,中国大学肩负着文化创新的使命。中国大学应勇于面对自身在文化创新上的不足,加强在办学理念、文化氛围和制度机制上的创新,加快创新性人才培养,努力成为文化创新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17.
一、潜课程的含义及其在学科教育中的功能潜课程(hidden curriculum)又称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课程而言的。它是指未被列入或较少列入教学大纲或教学计划的课程内容。潜课程与学生的学习或教育活动密切相关并以其特有的方式对学生产生着影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某种教育。陈坚林(2000)认为,在学科教育中,潜课程具有以下两个功能:1.导向功能。潜课程能引导学生的个体行为价值观念顺应周围环境的倾向,使个体的信念、抱负、志趣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甚至群体中多数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往往会成为个体行为的指南。2.激励功能。作为教学计划外的…  相似文献   

18.
信息广角     
2015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北大20亿居首2014年12月29日,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2015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报告公布了2015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中国一流大学排行榜、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和中国大学最慷慨校友排行榜等榜单,这是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连续第13年发布中国大学排行榜。报告显示,最近25年来北京大学累计获校友捐赠20.17亿,雄霸2015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榜首,堪称"中国最  相似文献   

19.
在文明对话成为共识的今天,中国大学应该成为代表儒家文化的"发言人".在梳理与反思中外大学与文明关系的过程中.在审视中国大学迈向世界一流的路径选择上,儒家文化应该是中国大学的"精神坐标",即中国大学通识教育改革的"思想库",中国大学参与世界文明对话的"发言稿",中国大学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博弈的"仲裁人",中国大学走在世界一流的"指南针".  相似文献   

20.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主体个性,促使师生协作会话,成为完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意义建构的关键。在创新教育中,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开发学生创新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