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理查德.费曼是20世纪最具有原创性的物理学家之一,他一生在物理学众多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对科学的热爱、诚实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的原创精神是费曼的科学精神和品格。同时,他还是一位伟大的教师,他那杰出的演讲、富有魅力的人格和卓尔不群的观点,对全世界的物理学者都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有人这样评价理查德·费曼:“这家伙,完全是天才,完全是滑稽演员。”确实,在科技精英群星争辉的20世纪,天才与滑稽能如此完美而又和谐地统一于一身的,再也没有出费曼之右者。费曼在科学上的贡献非常多:解决了电子的自能问题,在量子电动力学领域的巨大贡献使他摘取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桂冠;发明了一种独特的方法,利用图形来简化计算;费曼图、费曼积分、费曼振幅等常用的重要概念和方法都出自他的手笔;在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中,尤其是在对液氦的超流动性的理论研究方面,费曼贡献卓著……费曼特爱闹腾,以至于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的院长夫人第一次和…  相似文献   

3.
费曼1918年5月出生于美国纽约。他的父亲麦尔维尔从小就喜爱科学,但因家里太穷而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当小费曼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麦尔维尔就发誓要让这个孩子成为科学家。费曼还坐在婴儿椅上的一天,麦尔维尔把一堆彩色小瓷片叠起来,费曼一推,它们就全倒了。小费曼觉得很好玩。过了一会儿,他自己把小瓷片重新堆起来。麦尔维尔便教他玩一些更复杂的花样:两白一蓝、两白一蓝地重复排列。小费曼从游戏中体会到了“序列”的概念,引发了他对数学的兴趣。麦尔维尔常常在游戏中启发费曼的智力。比如,他会叫费曼想一下,假如真的有火星人,他们见了…  相似文献   

4.
近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理查德·费曼生于美国,曾参与过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1965年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得者。费曼不仅仅是一个理论物理学家,他的引人注目之处还在于他的创造性及对科学的一丝不苟。 有人问费曼,你一生中最得意的是什么?他说,是孩童时的那些小实验和充满孩子气的智力游戏。费曼11岁时,就有了自己的"实验  相似文献   

5.
采访蔡康永,请他推荐几本书.他推荐的其中一本是物理学家费曼的传记《别闹了,费曼先生》,推荐理由是:“人应该认识几个广阔的心灵.” 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1918年出生,1939年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对原子弹的发展贡献卓著.1965年,费曼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理查德·费曼,生于1918年,1988年去世,诺贝尔奖获得者,是近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对原子弹的发展贡献卓著。费曼个性鲜明、特立独行,思想如天马行空,喜欢自辟蹊径;且从不固执,求知欲极强,这与费曼的父亲从小对他的培养有关。本刊特刊载费曼撰写的一段童年生活经历,希望他的成长历程能对老师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7.
很多父母在给孩子买书时发现:适合大孩子,比如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生看的书比较少,世面上的书呈低幼化和成人化。实际上,10多岁的孩子对课外读物的需求是很多的。在此,我们推荐《别闹了,费曼先生》一书。费曼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任教约40年。上世纪30年代在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他被征召加入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他在理论物理上有巨大的贡献,以量子电动力学上的开拓性理论获诺贝尔物理奖,在物理界有传奇性的声誉。这本书带有自传性质,是费曼一生各种奇异的故事,绝没有任何说教,也没什么深奥难懂的物理学,有的是费曼各种笑闹轶事后面,透露出天才的一些天机。对那些喜欢科学,喜欢异想天开的孩子一定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8.
正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1918—1988)是现代乃至有史以来最受爱戴的科学家之一,他对科学有着异乎寻常的"感觉",能够用洞察事物内在本质的方式来理解物理学。对科学的热爱、诚实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的原创精神是费曼的科学精神和品格。他具有别具一格的思维风格,这种风格为科学研究注入了无与伦比的活力。他不仅在量子电动力学领域以最卓越的科学贡献赢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同时在液氦、弱相互作用理论、部分子模型等许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费曼教授被誉为“科学玩童”,是个很有趣的人。有一年他去巴西讲学,住在一家高级宾馆,结识了当地一支桑巴乐队。没事的时候,费曼便偷偷找他们学习打鼓。乐队的人只知道费曼来自美国,而且以前有过业余打鼓的经验,便接纳了他。费曼练习得很卖力,但经过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0.
理查德·费曼是物理学界的奇才,他的一生就是一本书。一本趣味无穷、引入入胜的大书。费曼曾经这样说道,冯·诺伊曼给过他一个很有意思的想法:你不必为你身在其中的世界负责。自那以后,费曼没有了生活中不可承受之重.他成为一个很快乐的人。还得强调的是,费曼的天性或许就是如此.而冯·诺伊曼的话只是给了他一个理论上的借口而已。纵观费曼的一生,他做任何事都有滋有味,乐在其中。科学——尤其物理学——是他的至爱。科研之余.他则不时会以有趣的事情来点缀生活,开密码锁,敲巴西鼓,乃至跳舞绘画,每一样他都拿得起放得下。  相似文献   

11.
宗白华在其美学生涯中,一直致力于实现一种审美化的生存,在追求这种审美人生的过程中,他从中西方的文化中分别寻找到晋人和歌德作为其审美理想范型,以此为出发点,建构了其独特的美学理论,并将之融入到人生实践之中,从而实现其审美人生的理想。  相似文献   

12.
徐复先生问学章太炎、黄侃,为专治轮嘉以来朴学奠定基础。他尊师重道,发扬老师爱国情操,拓展师门学术,毕生读书治学,弘扬民族文化,献身国学研究。他助人为乐,提携后进,一切为了学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柳永一生处于求仕而事业无成、求爱而情感无依的两难困境之中,造成这种人生悲剧的原因,不仅是正统文化与市井文化的对立,更是他所追求的人生道路及其背后儒道思想矛盾,而所有外向的追求使柳永的儒道思想无法达到哲人的完善境界,也就无法完成他自己。柳永的意义在于他努力以排斥于儒道之外的脉脉温情,来否定种种动荡而虚幻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14.
钟理和的文学选择是他一生中颇有意味的话题,与他的早期失学关系最大。钟理和早期文学尝试仅仅是文学的冲动和爱好,强大的宗教伦理文化传统是他选择文学的内驱力。钟理和人生中不断遭遇不幸,他始终坚持着文学创作,年青时试图借文学反抗传统和诠释同姓婚姻的合理性诉求。钟理和选择文学终极的诉求是重塑自己在客家人心目中的身份,以便重新融入客家人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上海的传播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成于南京晓庄师范学校的"生活教育"理论并没有因为学校的关闭而停止.相反,陶行知曾一度以上海为基地继续针砭时弊,反思"生活教育",倡行"科学下嫁",创办"山海工学团",建立小先生制,投身国难教育.这不仅在理论上深化了"生活教育",而且在实践上推动了这一新教育理论在上海乃至全国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自诩为20世纪最后一个浪漫派的沈从文,他一直有实现"人的重造"的浪漫主义的人文理想。从他自己定位为一个"乡下人"这一论断就能够看出他与当时中国主流文化环境的格格不入,异样的身份当然会造就他的孤独。《边城》是他的孩子,它承载的是沈先生的人文理想,"边城"是处于边缘的一块孤独的乡土,一个被建构的艺术世界。作者的孤独,孤独的边城世界,最终指向作者所理解的人生的苦闷。"也许"的结局,寓指了他所认为的人类的孤独。  相似文献   

17.
沙汀在长期的小说创作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定势,热衷于描写人物的争吵便是其中之一.人物争吵的主要类型有狗咬狗型,民与官相斗型,家庭纷争型,同事、乡民之间争吵型,看客与看客争吵型等五种.这一定势的形成,有地理历史的原因,也有童年体验和婚姻生活的影响.这一定势的形成,使他的小说注重人物争吵的描写,并以此作为一个视角,透视了川人的"吃讲茶"文化,从而丰富、拓展了现代文学作品中民俗描写的内容和领域.  相似文献   

18.
青浦陆士谔是清末民初上海滩最多产的小说家,撰小说百余种行于世,然今人所知见不过半数。其小说颇为独特:每将自身写进小说,并在自己的小说中淋漓尽致地表现自我、宣传自我、为自己的作品做广告。从所见的陆士谔小说中,可探寻出部分未见著录或署名他人的陆士谔的小说作品。  相似文献   

19.
周作人的人生悲剧,有其复杂的思想根源。其中,作为"爱智者",其早期的生命与进化观、存在与历史观中,就潜伏着与鲁迅迥然不同的消极成分,加之其文化性格的独特性,使他在命运的沉浮中,呈现出人格形态的分裂情形,虽以理性自恃,热衷于"生活之艺术",仍然不能不堕入悲剧性的泥沼。探究周作人的命运与道路,有助于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历史宿命。  相似文献   

20.
郑军是当代中国科幻文坛一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非典型科幻作家。他以科幻迷的身份走入科幻界,凭着自己对科幻创作的执著与坚韧,在而立之年投身科幻创作,用了15年的时间从边缘走向中心。在创作理念上,他独辟蹊径,坚持以真实生活为创作背景,在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寻觅科幻素材,拒绝“老三样”式的科幻八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