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大举措,这些精品课程的推出,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纵观已获得的国家级精品课程,西部地区高校的课程门数少之又少。其原因在于除了西部高校在师资队伍、科研成果、教学条件、教学资源等方面存在差距外,西部高校对申报国家精品课程文件的理解不够透彻,  相似文献   

2.
精品课程有利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缓解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不合理的现状,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目前西部高校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现状并不理想.文章从精品课程的发展比例、基础建设要素、主体建设要素、过程建设要素和教学评价要素等方面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就此从宏观和中观两个层面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当前已经形成了各门类、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该文从精品课程特别是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现状出发,来探讨精品课程的建设对高校师生、高校以及社会产生的一系列影响和变化,同时对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国家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教学可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估和共享导向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思路难以满足高校课程改革与信息化教学的需求。作为一种知识和信息量密集型的教育技术产品,现有国家精品课程及其网络资源在教学有效性和可用性方面还存在缺失。通过对目前国家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教学应用现状调查,基于软件可用性原理,提出国家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教学可用性框架、建设与应用策略,以提升各级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教学有效性,并为新一轮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和评估提供一种参照思路。  相似文献   

5.
自2003年以来,教育部先后评选出数千门国家精品课程,然而多年来其发展现状如何,却不得而知。本研究通过对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应用现状与评价机制进行调查与分析,揭示了目前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建设、技术实现、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等方面的特征,发现了精品课程目前的应用状况及其对高校教/学的影响,廓清了国家精品课程现有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最后提出了若干促进国家精品课程应用推广及其辐射示范效应的思路与方法,以期为"十二五"期间新一轮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高效建设与广泛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我国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探讨了建立高校精品课程的意义,分析了高校精品课程"无形资源"的内涵,总结归纳了高校精品课程"无形资源"的作用。旨在在高校精品课程的建设中能引起精品课程设计者与开发者对"无形资源"建设的高度重视,使高校精品课程的建设能对课程教学和课程改革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分析地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和研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探究地方高校精品课程特色化建设之路。提出了“地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要走出困境,寻求发展,必须准确定位、建出特色”的思想,并且结合多年精品课程建设经验,阐述了地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措施、内容。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旨在分析和研究近六年来关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文献研究资料,对“国家精品课程”的内涵解读、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共享、高校建设国家精品课程的经验总结、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等进行重点分析,以期对国家精品课程的政策制定和高校精品课程的实践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高校精品课程是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一个窗口。西部贫困地区高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从教育传播学的视角分析,发现师生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对如何提高精品课程建设的质量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家精品课程的可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国家精品课程在我国高校得到了快速发展。本研究采用调查研究与内容分析法,从2003~2006年度评选出来并且能够点击浏览的国家精品课程中选择了88门课程,结合文中所构建的国家精品课程可用性评价指标,对国家精品课程可用性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国家精品课程可用性策略,以期能够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西藏大学农牧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出发,对目前西藏地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多个相关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思考,提出了精品课程建设应当注意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以期对西藏高校精品课程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推进,高校人才的培养模式发生着变革;在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学习理论以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校教和学方式得到了有效改善。为提高教学质量,国家推出"国家精品课程"项目,这一重要举措必将带来高校开放式课程建设的新高潮。本文以精品课程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和内容分析方法,从2003-2006年1100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情况入手,重点分析可用精品课程支撑体系的模块建设以及运行质量。在总结现有课程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寻找问题,对我国高校开放式课程的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为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分析及思考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国家精品课程在我国高校得到了快速发展。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家精品课程导航中2003-2006年度评选出来并且能够点击浏览的688门精品课程相关模块进行了分析,主要从课程资源建设、教学评价、网站运行形式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总结,并针对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能够为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校精品课程应用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资源体系的建立,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四川省28所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以及教师和本科生使用精品课程的情况的问卷调查,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在阐述观点和看法的同时,提出建议,以期为精品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教育部网站、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所提供的基础资料,从高校地理教育规模、地理学硕士博士培养单位分布、地理科学精品课程建设、地理学国家重点学科分布等角度对我国高校地理教育现状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第一,地理学人才培养单位在空间上分布比较集中,但省域分布不均衡。三个层次(本科、硕士、博士)人才的培养省份存在明显分化。第二,地理学精品课程类别多元化,主要集中在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等三个方向,国家级精品课程数量稳定,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波动大,各级地理学精品课程以师范类高校为主。第三,地理学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重点学科的优势与精品课程的建设不相匹配。  相似文献   

16.
白艳宇 《文教资料》2009,(10):221-223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在新世纪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采取的新举措.本文详细分析了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背景和目标,剖析了精品课程的内涵,阐述了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与不足之处,并探讨了如何让精品课程闪光,以使教学效果提高.  相似文献   

17.
精品课程是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中,对精品课程建设中应加强的各项工作做了明确规定,对精品课程网络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内容。然而综观各高校精品课程的实践,不难发现精品课程在网络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高校精品课程的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和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站提供的相关数据为数据源,通过对河南高校精品课程的时间分布、学科分布和高校分布等方面的分析,从而了解河南省高校精品课程的建设情况,总结河南省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取得的成绩,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9.
对《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品课程是高校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全面了解和把握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对高校有效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对2003—2007年历年《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的分析比较,揭示其内在的发展变化,为高校更好地进行精品课程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是要实现全国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要求精品课程内容全部通过网站的方式对外开放。调查了部分高校的精品课程网站,分析了目前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和利用的现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