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周易》是孕育中国哲学的“母胎”,是连接神学与真正哲学的中介和桥梁,对当时的社会和政治生活曾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周易》占筮本质上是一种古代决策学。它的基本社会功能是“神道设教”,基本政治功能是“通天下之志”。  相似文献   

2.
"易简",是<易传>所揭示的<周易>哲学之重要特征.文章分析了"易简"之道的内涵及其体现,并将<周易>置于历史发展进程之中,探讨其成因,指出了<易传>提出此命题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左传>、<国语>所记载春秋时人应用<周易>筮占或论事的例子,上承上古三代筮法,下启两汉易学,是<易>学研究极具价值的珍贵材料.春秋时期的占筮开始了<易>学哲学化的进程,是<易>学史上义理派学说的滥觞.  相似文献   

4.
"艰"在(周易)中是一个哲学范畴.其籀文有"心有喜悦,不畏其艰"的文化内涵,这正是<周易>经文"艰"字所要表达的哲学意蕴.廖名春先生释"艰"为限止,认为"日闲舆卫"有偃武修文之义,读"燌"为"隐",都有悖于<大畜>卦的哲学精神.  相似文献   

5.
唐代慧净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疏>,言及<心经>之内含和作用,以为有四方面的"不可思议"之妙,曰"教不思议"、"理不思议"、"行不思议"、"果不思议".儒家群经之首的<周易>,其精深弘奥的哲学思想.于教、理、行、果四端,也具备显著的不可思议之旨趣.沿着这条思路,将<心经>的基本思想与<周易>的哲学内涵略作比较,颇可揭示二者之间的契合所在.  相似文献   

6.
<周易>包罗了天地万物和伦理纲常的各种道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周易>所蕴含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内容,代表着中华民族奋斗拼搏、兼容并包的民族基本精神.<周易>作为一部占筮书,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奇书".  相似文献   

7.
由<周易>"书不尽言"、"系辞焉以尽其言"等论述可知,"辞"乃是一种既不同于"书",也不同于"言",假托曲饰,言近旨远的特殊语体.王弼抹煞了"辞"、"书"、"言"的区别,并引入<庄子>,对<周易>的"言意观"作了本体论的改造,不仅把<周易>的修辞学问题提升到语言哲学的高度加以讨论,而且也顺利地实现了由文本制作向文本阐释的过渡,为历代学人对儒道元典的创新性阐释提供了合法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观的形成,与先秦文化元典<周易>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周易为代表的中国历史哲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诉求."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体用不二"的基本原则、"道器不离"的完整体系和"史易不分"的认知方式等,构成了周易历史哲学的基本特色.  相似文献   

9.
<周易>包含了丰富的养生思想和生命智慧,是研究我国古代尤其是先秦时期的哲学、史学、民俗学以及养生学等的重要文献之一.文章从养生学角度着眼,探讨<周易>养生哲学的三个重要理论基础,并且从日常生活饮食等相关内容入手,具体分析<周易>养生学的几大特点及其包含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徐宁 《华章》2008,(23)
本文试图对于<周易>中论及女性的一些卦辞来重新阐述<周易>对于女性的基本观点,<周易>对于女性并非如同传统观点所说的是一种岐视女性的态度.相反,<周易>对于女性的态度启发着现代女性主义教育的出路.如今,大开论调与主张的女性主义可以从<周易>中得到更深刻启发的资源,开启更切入人心的出路?  相似文献   

11.
《周易》中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生命哲学思想,其中关于生命产生的来源及生命产生的法则,尤为丰富和完备。西方生命哲学(以柏格森为代表)将个体“生命冲动”本体化,而“易”学则将个体“生命交流”本体化,它展现出不同于西方生命哲学的发展理路。  相似文献   

12.
选取《系辞》中四个关于《周易》本体论表述的语篇和四个关于《周易》认识论表述的语篇进行分析,明显可以感受《易传》包含思想流派的糅杂和多样;进而从五个方面:《说卦传》、《系辞下·第二章》和《易传》中有关阴阳说的内容,乾坤卦经文、彖传、象传与《文言传》,《彖传》与《象传》,《系辞传》,和《序卦传》与《杂卦传》,对整个《易传》进行思想流派语篇分析式的扫描,从而显示其历史文化的演变和传承,一定程度上真实地折射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流派纷呈的状态;再以西周初期的思想文化、春秋后期的思想文化以及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为背景,总体看待《易传》的思想流派,可以明显看出孔子的思想、道家各派的思想和西周初期的《周易》思想依次形成了孔携道、易及其他的《易传》思想流派基本格局。具体而言,以西周初期统治思想文化为基础的《周易》,经孔子引道入易研究方法的开拓和划时代的理性思维研究,揭开了蒙在《周易》上的已经淡薄的占筮思维面纱,经战国时期多派道家和其他不同思想流派的共同研究,至战国末年或西汉早年今本《易传》定型,使得《周易》的经、传结合真正成为具有我国古代深厚文化传统的理性哲学著作。认识这一点,对于如何评价孔子的思想和历史地位以及重新梳理中国古代哲学史、易学史和儒学史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周易》全书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从《易经》到《易传》这一过程,可以看作是先秦时期中国文化从巫术宗教向哲学人文方面发展的一个缩影。而儒学和易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儒家学派的先哲大师以易学充实了儒学,完善了儒家思想体系。《周易》经过《易传》的发展,把注意力开始集中于世事人伦上,累积了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孔子继承了《周易》中的伦理道德因子并进行了阐发,为儒家伦理思想奠定了基础。《易传》则在对《易经》阐释的基础上,发展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伦理思想,丰富了先秦儒家学说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春秋时期,《周易》思想在齐地盛行,与齐文化融汇无间。田陈世族与《周易》有着密切联系。《周易》思想对《孙子兵法》的影响在哲学方面主要表现在"变"的发展观、现象分析的"两点论"、普通联系和矛盾转化思想四个方面;在军事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慎战思想、战备思想、"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争观、"师出以律"的军法思想、战术思想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方东美的生命本体论是在融摄西方生命哲学、会通中国哲学《周易》和《中庸》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早年融摄西方的过程中,他在吸收柏格森、尼采等人思想的基础上确立了生命哲学的取向,但也造成了理性与非理性、情与理的矛盾冲突。转入中国哲学研究之后,在《周易》和《中庸》的“生生之德”与价值理论的启发下,他修正了早期的矛盾观念,确立了“普遍生命”这一最高概念,并为普遍生命规定了生之理、爱之理、化育之理、原始统会之理、中和之理、旁通之理六大构成要义,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具有机体主义特征的生命本体论思想。  相似文献   

16.
“义”是中国古代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义”表示人的行为规范,如孟子所说,“义”是人的正路。《周易》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其中有许多关于“义”的内容。“义”与“我”的关系密切,凡“义”必由自我作起。  相似文献   

17.
先秦宗教稽疑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巫术通天神稽疑阶段、龟卜问祖先神阶段、易占人谋鬼谋阶段。以后随着宗教的伦理化,稽疑术便被抛弃而进入了所谓“神道设教”的时期。民间宗教虽不为正统社会所认可,但却一直不绝如缕,还保留了大量的宗教原生态的遗存.先秦宗教从最初的巫术通神到易传哲学,促使中国哲学终于从宗教母胎中孕育出来,进入了辉煌的诸子时代。  相似文献   

18.
以《易经》为代表的易学文化,深刻揭示了“阴与阳”的辨证关系,是一部博大精深的综合性著作,反映了“物极必反”、“乐极生悲”等人生哲理。回顾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历程,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学中的许多泡沫现象。文章从批评的角度出发,结合易学思想,对国内当今艺术设计教育进行了剖析,并对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的严重错位等方面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9.
提倡“忧患意识”,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时刻保持警惕之心,不断进行反省悔悟的思维方式,在《周易》卦爻辞和《诗经》当中,均有所体现;到春秋时期,此种警惕戒惧的观念,也经常被人们所引用,强调要“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而战国时期形成的《易传》,在此基础上又作了较为系统的阐发,明确地将“忧患”提升为范畴,自觉地倡导“忧患意识”,并初步建立起了一个理论体系,影响极其深远。历代易学家、思想家又加以凝炼和升华,使“忧患意识”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大精神象征。《周易》在铸造中华民族精神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主体设计体现了天地阴阳的易学理念。与表现一年阴阳两季的彝族古老历法可能有文化上的关联。彝族的祖先古羌族——氐羌生活在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时代。其主要分布地域即西北渭水流域也是传说佚羲女娲阴阳八卦文化的发源地。学界认为八卦脱胎于彝族十月历,伏羲是彝族祖先。晚期红山文化是当地原生古文化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相碰撞、融合的产物。这说明,牛河梁遗址群的设计理念应该有更古老的易学传统,与古羌族的历法以及伏羲文化相关联,从而成为中国易文化传承的重要节点。对后世的易道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也是牛河梁申遗的核心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